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6.4:子路治蒲三年

(2022-10-01 18:06:31) 下一個

韓詩外傳6.4:子路治蒲三年

 

原文: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過之。入境而善之,曰:“由恭敬以信矣。”入邑,曰:“善哉!由忠信以寬矣。”至庭,曰:“善哉!由明察以斷矣。”子貢執轡而問曰:“夫子未見由,而三稱善,可得聞乎?”孔子曰:“入其境,田疇草萊甚辟,此恭敬以信,故民盡力。入其邑,墉屋甚尊,樹木甚茂,此忠信以寬,其民不偷。其庭甚閑,此明察以斷,故民不擾也。”《詩》曰:“夙興夜寐,灑掃庭內。”

譯文:

子路治理蒲地三年,孔子去訪問。進入蒲地境內,說:“子路恭敬而且誠實。”,進入城裏說:“好啊!子路忠心而且寬厚。”到了庭院說:“好啊!子路明察而後斷案。”子貢手握鞍轡問道:“先生還沒有見到子路,而三次稱讚他,可以講講為什麽嗎?”孔子說:“進入他的境地,田間的雜草清理得相當幹淨,這是因為子路恭敬誠信,因此民眾盡心盡力;進入他的城鎮,城牆房屋高大,樹木茂盛,這說明子路忠心寬厚,他的人民勤勉認真;子路的辦公庭院很悠閑,這說明子路能明察然後斷案,所以民眾不來煩擾他。”《詩經》說:“夙興夜寐,早起晚睡,灑掃庭內,灑水掃地。”

俠客心得:

子路作為領導,能夙興夜寐,灑掃庭除,展示一種恭敬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百姓也就自然受到他的影響,於是境內田疇阡陌井然,屋舍儼然,而子路卻悠閑自在。治理國家不是很簡單嗎?

正是:

 

夙興夜寐,

灑掃庭內,

勤儉耕讀,

子孫綿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