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6.23:事強暴之國難

(2022-10-20 10:22:35) 下一個

韓詩外傳6.23:事強暴之國難


 

原文:

事強暴之國難,使強暴之國事我易。事之以貨寶,則貨單(通“殫”。盡,竭盡)而交不結;約契盟誓,則約定而反無日;割國之強乘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厭。事之彌順,其侵之愈甚,必致寶單國舉而後已,雖左堯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免者也。故非有聖人之道,持以巧敏拜請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矣,故明君不道也。必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下,然後禮義節奏齊乎朝,法則度量正乎官,忠信愛利平乎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不為也。故近者競親,而遠者願至,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名聲足以薰炙之,威強足以一齊之,則拱揖指麾,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如赤子歸慈母者、何也?仁形義立,教誠愛深故。《詩》曰:“王猷允塞,徐方既來。”

譯文:

霸淩的強國不好侍候,讓它侍候我們容易。給它寶貝貨物,都給它了還是不能交好;與它立契約結盟,立刻就背叛盟約;割邊疆給它,剛割讓了又想要更多。你越是順著它,它侵略越厲害,結果必然是寶貝都給它了,國家也是它的了。你就是有堯舜輔佐,這樣下去也難免滅亡。所以不用聖人治國之道,而隻是靠三寸不爛之舌、靠乞求,膽戰心驚是保不了家國平安的,所以明智的君王不走此道。他一定靠修治禮儀來整治朝廷;靠端正法度來整治官員;靠行政公平來治理人民。如此,朝廷遵從禮儀,官員遵從法度,人民忠信仁愛。即使做一件不仁義的事,殺一個無罪的人,因而能得到天下,他也不幹。因此近處的競相親和,遠處的願意依從,上下一條心,三軍一股勁;名聲足以光耀天下,威力足以平治萬邦,拱拱手揮揮旗,強國就都過來了,如同嬰兒依附慈母,問什麽?因為君王的仁義卓然而立,君王的教育誠至而篤厚。詩經說:”王道風行國內,外邦自來朝拜“。

俠客心得:

孔聖人的教育是從提高自己的德行開始,因為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把握的。他人德行如何,環境怎樣,我們都改變不了。人家欺負你,是因為你不夠強大。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提高自己的修養,提高團隊的德行,仁政愛民才能使自己強大起來。自己強大而又品德高尚,人人崇尚膜拜,誰還會欺負你?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道理。怨天尤人隻能招來更多屈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