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6.6:天下之辯

(2022-10-03 09:48:03) 下一個

韓詩外傳6.6:天下之辯

 

原文:

天下之辯,有三至五勝,而辭置下。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悖;輸公通意,揚其所謂,使人預知焉,不務相迷也。是以辯者不失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故辯可觀也。夫至於繁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悖,數譬以相移,外人之身,使不得反其意,則論便然後害生也。夫不疏其指而弗知,謂之隱;外意外身誤導,謂之諱;幾廉倚跌強詞奪理,似是而非,謂之移;指緣謬辭堅持荒謬,謂之苟;四者所不為也,故理可同睹也。夫隱諱移苟,爭言競為而後息,不能無害其為君子也,故君子不為也。《論語》曰:“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詩》曰:“無易由言,無曰苟矣。”

譯文:

天下的辯論,有三種最高境界和五種好處,而僅限於言辭的辯論最下等。辯論,是分別各類不同的事物,使它們不相危害;列舉不同的說法,使它們不相衝突;傾訴自己的意向,宣揚自己的說法,使人們能預先知道,而不是互相迷惑對方。如此辯論的人能堅守陣地,而敗方能得到所追求的道理,因此辯論是可以觀摩學習的。至於用詞藻來掩蓋,用修辭來對抗,用各種比喻來轉移主題,從而誤導對方,使他回歸不了原來的本意,那麽這樣雖然很方便,可是因此會產生禍害。辯論的人不闡明他的想法,不讓人知道,叫做隱瞞;故意誤導對方,叫做隱諱;強詞奪理,似是而非,叫做轉移視線;堅持錯誤的觀點,叫做苟且;辯論沒有這四種行為,就可以一起看見真理。如果爭論時采取隱瞞、忌諱、誤導、糊弄的方法,以壓倒對方為目的,這樣對君子的品德不可能沒有傷害,因此君子是不會這樣做的。《論語》說:“君子對自己說的話,一點都不苟且馬虎才行”。《詩經》說:“不要輕易說話,不說苟且馬虎的話。”

俠客心得:

辯論是為了明理,不是為了戰勝對方,因此辯論沒有輸贏。如果通過辯論,事理得以梳理,心誌得以疏通,立場得以確定並且得到對方的理解,雙方都是贏家。這就需要雙方抱著真誠的態度,避免隱諱等糊弄對方的行為,坦誠相待。如此才可以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互相進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