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4.10:禮者治辯之極也

(2022-08-06 10:59:58) 下一個

韓詩外傳4.10:禮者治辯之極也

 

原文:

禮者、治辯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統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隕社稷也。是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武;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昔楚人蛟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宛如钜蛇,慘若蜂蠆(chài,蛇、蠍類的毒蟲),輕利剛疾,卒如飄風,然兵殆於垂沙,唐子死,莊蹻走,楚分為三四者,此豈無堅甲利兵也哉!所以統之非其道故也。汝淮以為險,江漢以為池,緣之以方城,限之以鄧林,然秦師至於鄢郢舉,若振槁然,是豈無固塞限險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紂殺比幹,而囚箕子,為炮烙之刑,殺戮無時,群下愁怨,皆莫冀其命,然周師至,令不行乎左右,而豈其無嚴令繁刑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若夫明道而均分之,誠愛而時使之,則下之應上,如影響矣;有不由命,然後俟之以刑,刑一人而天下服,下不非其上,知罪在己也。是以刑罰競消,而威行如流者、無他,由是道故也。《詩》曰:“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如是則近者歌謳之,遠者赴趨之,幽閑僻陋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若赤子之歸慈母者、何也?仁刑義立,教誠愛深,禮樂交通故也。《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譯文:

禮法是政治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國家富強的根本,是樹立聲威的方法,是功名利祿的關鍵。王公遵循禮法便可以一統天下,不遵循就可能毀滅國家社稷。所以有堅甲利兵,不能算武力充足;城牆再高,護城河再深,也不能算是固若金湯。刑法嚴酷繁多,不一定就有威嚴。以仁道治國就能亨通順利,違背仁道就成不了事。從前楚國用蛟龍皮、犀牛革做的盔甲像金石一樣堅硬,宛地的長矛像蜂蠆的毒針一樣銳利,士兵像飄風一樣迅猛,卻兵敗垂沙,唐子戰死,莊蹻逃走,國家四分五裂。這難道是因為沒有堅甲利兵嗎?!是因為沒有用道義統治國家的緣故。汝水、淮水為天險,長江、漢水圍成護城河,借用方城山的天險,憑籍鄧地的山林,(看似固若金湯),然而秦國的軍隊攻占楚國都城焉郢,如同摧古拉朽,難道是因為沒有堅固的要塞、險要的天然屏障嗎?!是不用道義統治國家的緣故啊!商紂王殺比幹,囚禁箕子,施行炮烙之刑,殺戮無度。下麵的民眾憂愁怨恨,不知道何時也被殺害。當周朝的軍隊來進攻時,商紂王左右親近的人士居然都不聽從命令,難道是因為沒有嚴酷的法令和繁雜的刑法嗎?!那是因為統治者不用仁道治國。假如能彰明道義,公平公正,真誠仁愛,勞民以時,那麽下麵的民眾就會響應君主,象影子一樣及時;如果有不聽從命令的,就施以刑法,懲罰一人而天下人民信服。下民不會非議君上,因為他知道是自己有罪。由此,刑法慢慢也就用不上了,而且聲威遠播。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道義的緣故。《詩經》說:“東南西北,沒有不想臣服的。”如此,附近的人民謳歌你,遠處的百姓遷移過來。遠方偏僻落後的國家,沒有不派使節趕來歡慶太平盛世的。如同嬰兒依靠慈母,為什麽?君主建立了仁義道德的典範,真誠的教化,深切的仁愛,禮樂和諧流行的緣故。《詩經》說:“禮儀恰當,言笑合適。”

俠客心得:

沒有仁義道德,堅甲利兵有什麽用?沒有仁義道德,固若金湯的防守又有什麽用?沒有仁義道德,暴虐無道的刑法又能嚇住誰?真正堅固的長城,由仁愛構築而成,是立在人民心中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