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萬章上6:萬章問曰人有言

(2021-12-28 08:17:55) 下一個

孟子.萬章上6:萬章問曰人有言


原文:

萬章問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傳於賢而傳於子。’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昔者舜薦禹於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於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後,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也,曆年多,施澤於民久。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曆年少,施澤於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複歸於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猶益之於夏,伊尹之於殷也。孔子曰:‘唐虞禪,夏後、殷、周繼,其義一也。’”


譯文:

萬章問道:“有人說:‘到了大禹時道德衰落,不是傳給賢者而是傳給兒子。’是這樣嗎?“

孟子說:“不對,不是這樣的。上天傳給賢者,就給賢者;上天傳給兒子,就給兒子。從前舜推薦大禹給上天,十七年以後,舜帝駕崩。三年喪禮完了以後,大禹躲避舜帝的兒子去了陽城。天下百姓跟隨大禹去了陽城,就像堯帝駕崩後,人民不服從堯帝的兒子而跟隨舜帝一樣的。大禹把益推薦給上天,七年後,大禹駕崩。三年的喪禮完了以後,益為了躲避大禹的兒子去了箕山的北麵,朝拜的和打官司的都不去益那裏,而是去大禹的兒子啟那裏,說:‘是我們君王的兒子啊。’,歌唱的人,不謳歌益而是歌唱啟,說:‘我們君王的兒子啊。’丹朱不賢良,舜的兒子也不賢良。舜幫助堯,大禹幫助舜,經曆很多年,對人民的恩惠也很久。啟很賢良,能恭敬認真地繼承大禹的王道。而益輔助大禹時間短,對人民恩澤的時間也不長。舜、大禹和益相去久遠,他們兒子的賢良還是不好,都是天命,不是人所能左右的啊。沒有人的參與而大有作為的,是天;沒有人的運作而達到的,是命。匹夫而能得天下的,德性一定如同舜禹,又有天子把他推薦,因此仲尼沒有擁有天下。繼承天子位的,如果上天廢棄了他,他一定是象桀紂一樣的。所以益、伊尹和周公沒有天下,因為伊尹輔助湯王擁有天下,湯王駕崩,太丁沒有繼位就死了,外丙坐了二年,仲壬坐了四年。到了太甲,他推翻了湯王的法律,伊尹就把他安置在桐地。三年以後,太甲悔過,自我批評並改正了錯誤,在桐地恢複了仁心,改走正路。三年以後,因為聽從伊尹的訓導,又回到了首都亳坐天子位。周公沒有天下,如同夏朝的益,和殷商的伊尹啊。孔子說:‘唐堯禪讓給虞舜,夏朝的君主、殷商和周朝都是兒子繼位,其中的道義都是一樣的。’“

短評:

是該兒子繼位,還是禪讓給賢人,上天說了算,人民說了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