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滕文公上4.3:吾聞用夏變夷者

(2021-11-03 11:34:20) 下一個


孟子.滕文公上4.3:吾聞用夏變夷者

原文: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傑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師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後歸。子貢反,築室於場,獨居三年,然後歸。他日,子夏、子張、子遊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強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顥顥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蠻觖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吾聞出於幽穀遷於喬木者,末聞下喬木而入於幽穀者。《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


“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譯文:

“我聽說過用中華文化教化夷狄的,沒聽說過變成夷狄的。陳良是楚國本地人。喜歡周公、孔子之道,到北方的中國學習文化。在北方的學者也許沒有一個超過他的。他就是所謂的豪傑啊。你們兄弟跟隨他好幾十年,老師去世了就背叛他。從前孔子去世,守孝三年以後,徒弟們整理好行裝將要回家。進向給子貢叩拜告別,雙方望著對方而哭,泣不成聲,然後才回家。子貢有返回,在墓地蓋了間房子,一個人又獨守三年,然後才回去。有一天,子夏、子張和子遊覺得有若像聖人,想用事奉孔子的方法事奉他,想說服曾子。曾子說:‘不行。聖人的德行像用長江漢水來洗滌,用秋天的太陽來暴曬,光明如日月不可複加啊’。現在南方蠻夷多舌之人,否定先王的道統,背叛自己的老師而學異教,也真是與曾子不一樣啊。我聽說過從深山老林飛向大樹的,沒聽說過從大樹飛回深山老林的。《魯頌》說:‘打擊戎狄,懲罰荊蠻‘周公都打擊他們,你卻學他們的道,這可不是聰明的選擇啊。”

陳相說:“按照許先生的道義,市場沒有兩個價錢,國中沒有欺詐。就是讓五尺兒童去集市,也沒人欺騙他。布和帛長短一樣交換,那麽它們的價錢一樣;麻縷絲絮一樣的重量相交換,那麽它們的價錢也是一樣的;五穀一樣多來交換,那麽它們的價位也是一樣的。”孟子說:“東西不一樣,是正常的;或者是一倍,或五倍,或十倍,或百倍,或千倍,或萬倍。你把它們都變成一樣,這不使天下大亂嗎。如果粗糙的鞋和精細的鞋一樣價錢,誰還做鞋呢?從事許先生的理念,結果是互相欺騙,如何能治理國家?“

短評:

孟子進一步批評許行和陳相的理念。批評陳相背叛過世的老師陳良,批評他們物品不分精粗、親友不分親疏、貨品不分價位的觀念是禍國殃民的。道家像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者,是極右的;墨家像許行,愛不分差等,是極左的;這都是對人性的扭曲,都是否認人倫的。沒有父慈子孝,人如何能長大,又如何能善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