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孟子見梁惠王上7.3:齊宣王問曰

(2021-09-16 07:53:39) 下一個

孟子.孟子見梁惠王上7.3:齊宣王問曰

原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裏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於王。其若是,孰能禦之?”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誌,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嚐試之。”
曰:“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製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製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

齊宣王說:不。這怎能使我快樂?是為了我的遠大理想啦。
孟子問道:王你能給我講講你的遠大理想嗎?
齊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說:是甘美的食物不夠吃?還是輕暖的衣服不夠穿?還是色彩不夠炫目?還是音聲不夠悅耳?還是身邊的侍妾不夠多?王你的大臣都不缺少,難道王是為了這些嗎?
齊宣王說:不,我不是為了這些。
孟子說:哪我知道王的遠大理想了。想開疆擴土,讓秦楚朝貢,控製中國而安撫外邦。以你現在的所為追求這樣的願望,如同緣木求魚,樹上是網不到魚的!
齊宣王說:有這麽嚴重嗎?
孟子說:比這還糟糕。緣木求魚,雖然得不到魚,不會有災禍。以你現在所做的事,追求你的貪心,竭盡全力,接著一定會有災難的。
齊宣王說:可以說說嗎?
孟子問:鄒人與楚人打仗,王覺得誰會贏?
齊宣王說:楚人贏。
孟子說:是的,所以小國一定敵不過大國,人少的一定敵不過人多的,弱小一定敵不過強大。天下海內方圓千裏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算是其中一個,一個征服八個,與鄒人打楚人有區別嗎?大概還是要回到治國的根本。現在王可以開始施行仁政,使天下賢人都願意效忠朝廷,耕地的農民都願意到齊國務農,商人都願意把商品運到齊國的集市,旅途上的人都願意出入於齊國,天下所有想傾述君王暴虐的人都投向您向您傾訴。如果是這樣,誰能擋得住?
齊宣王:我糊塗,這方麵沒長進。但願先生能幫我實現理想,教我明白事理。我雖然不夠聰敏,我願意嚐試嚐試。
孟子說:沒有固定資產而能安心,隻有士可以做到。一般民眾沒有固定資產,因而心不安定。如果心不安定,放蕩邪惡無所不做。一旦犯了罪,就接著用刑,這就是害人的圈套啊。一個仁君執政,如何能做這種坑害人民的事呢?因此明君給百姓經營生產,一定讓他們上足以贍養父母,下足以養育妻兒,好年景都能吃飽,壞年景不至於餓死。然後教育督促他們學好,他們也容易聽從。現在百姓的生產,上不足以奉養父母,下不足以養育妻兒,年景好時總在受苦,年景惡劣難免餓死。這樣他們掙紮在死亡線上而無能為力,哪裏還有時間學習禮儀?您如果想行王道,為什麽不回到根本呢。五畝大小的宅院,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棉布絲綢了;雞鴨狗豬不錯過生育的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一百畝的田地,農忙時不征用民力,八口人的家庭就不會挨餓了。重視辦學校興教育,諄諄教誨孝悌,就看不到路上有老人背負重物。老人穿棉衣絲綢,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餓受凍,王道得不到施行的,還沒有見到過。


短評:

沒有恒產的人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人,會狗急跳牆無惡不作。所以做君王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百姓的衣食溫飽。否則不要怨百姓不老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