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孟子見梁惠王上.7.2:齊宣王問曰

(2021-09-15 08:32:29) 下一個

孟子.孟子見梁惠王上.7.2:齊宣王問曰

原文:

王說曰:“《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複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雲:‘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譯文:

齊宣王說:《詩經》說:‘他人的心思,我可以揣摩。’這就是先生說的吧。就我的行為,回來反省,也沒有弄清楚我當時的心理。照先生說的,我當時心裏是戚戚的憐憫。這個憐憫心特別適合做國王的人,為什麽?
孟子說:有人給你說:‘我力氣足以舉起一百鈞的重量’,但是卻舉不起來一根羽毛;‘我眼睛明亮足以看見秋天毫毛的末端;而卻看不見一車柴草,那麽王會相信他嗎?
齊宣王說:不會。
孟子說:現今王的聖恩可以澤被禽獸,可是卻照顧不到百姓,這又是為什麽呢?然而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想用力;看不見一車的柴草,是不想看;百姓沒有受到保護,是不想施恩於人民。所以王之所以不能行王道,是你不想做,而不是你做不了。
齊宣王問:不做和不能做,情形有什麽不一樣的?
孟子說:夾持泰山,把它挪到北海的北邊,給人說‘我做不了’,是真的沒這個能力,是真不能;給老人折個樹枝當拐杖用,給人說’我做不了‘,是不願意做,不是沒這個能力,不是真不能。所以王你不行使王道,不是搬移泰山到北海那種;王你不行使王道,是屬於折個樹枝一類的。尊敬我的老人,也尊敬他人的老人;愛護我的孩子,也愛護他人的孩子。管理天下就易如反掌。《詩經》說:‘給年輕的妻子做好榜樣,給兄弟做好模範,就可以管理好家,治理好邦國了。’說的也就是發揚自己的仁心,從而啟發他人的仁心而已。所以廣施仁恩就可以保證天下太平,不施恩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保護不了。古代的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業沒有別的,也就是善於推廣他的仁德而已。現在你的慈悲足以保護禽獸,可是卻不能把它用在百姓身上,這又是為什麽呢?用秤錘稱量就可以知道輕重,用尺子度量就可以知道長短。事物都是這樣的,心更是如此了!請王好好想想吧!但是如果王窮兵黷武,不顧臣民的安危,與諸侯國結怨,然後你心裏快樂嗎?

俠客心得:

聖人效法天,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廣施仁愛,天下歸心;小醜人定勝天,逆天道而行,天下棄之。孟子教育齊宣王,想王天下很容易,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做。隻要發揚你的不忍之心,也就是孔子強調的仁心,關心人民的疾苦,而不是軍隊的強大;為百姓謀福利,而不是為皇親國戚;愛護老弱病殘,而不是俊男靚女;王天下不是易如反掌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