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二十九、三十:中庸之為德也
原文:
6.29: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6.30: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譯文:
6.29: 孔子說:“德行能做到中庸,是至高境界了!人們很久很少能做到了。”
6.30: 子貢說:“如果能廣泛地施舍救濟民眾,怎麽樣?算是仁義嗎?”孔子說:“那怎麽是仁義的行為,那一定是聖人!堯舜都沒能完全做到啊!有仁心的人,自己想立身就幫助他人立身;自己想顯達就幫助他人顯達。能從自身弄明白,可以說是做仁人的方法了。”
短評:
中庸就是平時待人接物總是能做到合情合理,不過也沒有不及。看起來這並不難,難在時時刻刻都能做到。尤其是欲望私心作祟的時候,你的“合理”不一定是對方的“合理”。這就需要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孔子送給弟子忠恕二字。“忠”,忠於自己的良知;“恕”:寬恕他人,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孔子又進一步說,能近取譬,能從自身領悟到做人的道理,推己及人,就是做仁人君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