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八佾篇第九:子曰夏禮

(2021-03-25 05:46:09) 下一個

八佾篇第九:子曰夏禮

 

原文: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譯文:

孔子說:“夏朝的禮儀,我能講清楚,在夏朝後人的杞國已經沒法證明了;殷商的禮儀,我也能講清楚,可是在殷商後人的宋國那裏也沒法證明了。遺留的文獻不夠了,如果足夠就能證明我講的沒錯。”

還有一解,徵有成的意思。夏朝的禮儀,我能說清楚,杞國人卻不能實行了;殷商的禮儀,我能說清楚,宋國人卻也實行不了了。君主文才修養不夠好,也沒有賢人(獻),所以我也沒有辦法幫助他們實行先祖的禮儀了。

短評:

夏朝的禮儀也好,殷商的也罷,還是後來綜合先王而成的周朝禮儀,都是當時做人的基本準則或規矩。人不是禽獸,人為了內心的自由,可以拋棄自己的生命,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禮儀不是討好他人的形式,而是發自內心真誠的直接表現形式,是先王所推薦的最佳表現形式。時代不同,會有變化,但是後麵的誠心是不能變的。

一切好的東西,一旦固化成形式,都可能傷害人性。所謂的“封建禮教害人”,應該不虛。固化的禮教,失去了仁愛,就成了某些人手裏害人的棍棒。但這不是禮的錯,是仁心的缺失,是人性的墮落。

 

注:

第二解可能更接近原意,“文獻”很可能不是現在的意思。 “文”經論天地,也就是治國的文韜武略;“獻”有賢人的意思,也有貢獻的意思,原意兼有這兩者的意思也是可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