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沒能克服的時代 - 梁、林的不幸

(2017-07-17 20:35:14) 下一個

我在看朋友圈裏發的櫻花的照片,繁花似海,古剎禪靜,大女兒看見了,問:"中國嗎?"

"日本呢",我指給她看那些穿和服汲木屐的背影,花下另一番流光溢彩的風景。

"中國的樣子,房子像,字也像。"女兒說。

"可惜這些在中國都看不到了",千年古都,亭台花木間,處處是唐代古風遺韻,好一派端莊矜持,卻是在鄰國異邦。

"為什麽呢?",女兒問。

"因為有人希望一眼看出去,處處是工廠的煙囪林立。"新中國要大步躍進現代, 那些擋在路上的古老的建築,無用的封建文物,統統拆除、燒毀、砸爛吧。起先是因無知和政治而拆,後來的二、三十年來,因淺見和金錢而拆。

"The Chinese don't have a good taste!" 女兒總結道。這麽說是否偏激姑且不論,可讓我怎麽反駁呢?

曾有人攔著呢,曾有人為此痛心疾首,曾有人無奈地斷言:"五十年後,曆史將證明你們是錯的!"

網上翻出梁思成林徽因的照片。是時候向女兒講講他們的故事了。

"他們真漂亮啊,"女兒看梁林年輕時的照片,或在異鄉求學,或在鄉野考察,或與友人歡聚,全都秀美溫雅,朝氣昂揚。

然後日本人來了,國土淪陷,大批知識分子輾轉西南。梁林也在逃亡之列,最後隨中研院史語所落腳四川李莊。此時梁林己是貧病交加,有一張照片,林徽因形容枯槁,臥病在床,孩子們坐在床邊。

多年前曾看過央視拍的一部八集電視片《梁思成 林徽因》,翔實而真誠的記錄,滿滿的對梁林的感佩和敬重。找到他們在李莊生活的那一集巜慘勝》,邊放邊解釋給女兒聽。

一九四二年,當時中研院史語所的所長傅斯年見手下幹將困頓於鄉間,處境艱難,提筆向教育部長朱家驊寫信,為梁家兄弟討要資助:

"……茲有一事與兄商之。梁思成、思永兄弟皆困在李莊。思成之困,是因其夫人林徽因女士生了T.B,臥床二年矣。思永是鬧了三年胃病,甚重之胃病,近忽患氣管炎,一查,肺病甚重。梁任公家道清寒,兄必知之,他們二人萬裏跋涉,到湘、到桂、到滇、到川,已弄得吃盡當光,又逢此等病,其勢不可終日,弟在此看著,實在難過,兄必有同感也。弟之看法,政府對於他們,似當給些補助……總之,二人皆今日難得之賢士,亦皆國際知名之中國學人。今日在此困難中,論其家世,論其個人,政府似皆宜有所體恤也……“

求助信送上去五個月後,經幾位政府要員疏通陳情,蔣中正特撥“醫藥暨學術補助金”二萬元,派人如數送到梁氏兄弟手中。林徽因獲知前後緣由,"感與慚並",回信向傅斯年致謝,又相當謙遜地表示:

"……日念平白吃了三十多年飯,始終是一張空頭支票難得兌現。好容易盼到孩子稍大,可以全力工作幾年,偏偏碰上大戰,轉入井臼柴米的陣地,五年大好光陰又失之交臂。近來更膠著於疾病處殘之階段,體衰智困,學問工作恐已無份,將來終負今日教勉之意,太難為情了……"

講到此,一時沒克製住,眼淚簌簌而下。

"二萬元,很多嗎?",女兒問,大概以為我為那筆錢涕零。

要跟她講,我流淚為了什麽嗎?

這雪中送炭的二萬元和其它艱難籌集來的經費,讓受困於李莊的梁林,能拖著病體殘軀,和營造社的成員一起,菜油燈下,整理戰前、戰時考察、測繪的古建築資料,用最簡易的繪圖工具,完成了"中國建築史"。那時頭頂有轟轟而過向重慶飛去的日本機群,地上日軍已經攻陷貴州都勻,正磨刀霍霍向四川挺進。

即便這樣殘喘於窮鄉僻壤,那時的學者文人,尚能保持一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終於熬到十四年外患結束、八年抗戰慘勝,以為可以放心置一張書桌,安心著書做學問了。誰會料到,之後,還有四年的內戰混亂;四九年後,還會有凶猛的政治波濤。洗腦洗澡後有的重新脫胎作人,有的看風使舵,大多數或低頭順目,或沉默緘口,或被恣意踐踏。那些經曆了戰亂最艱難歲月幸存下來的學者,沒能繼續學術研究,沒能再寫出才華橫溢的作品,被視為牛蛇的他們,受盡屈辱,連生命都不保,怎麽去保老北京的城門?

我淚眼中回望,為中國那一代苦難的知識分子,他們縱然學貫中西、涵養深厚,滿懷赤子之心,卻生於亂世、時運不濟,怎不讓人痛惜。

大師們來了,又去了,帶著多少委屈憾恨,他們終於沒能克服那個時代。

我知道自己講不好那段沉重的曆史,女兒也不懂我哭是為了誰。決定給她買本費慰梅寫的梁林傳記。

書到了,賓大出版的,卻輾轉從英國寄來,但願美國出生的孩子,能通過這本書,了解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苦難與悲哀,那一段曆史的無奈與蒼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lyflowe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夕陽影裏一歸舟' 的評論 : 謝謝歸舟閱讀和鼓勵。其實寫得欲言又止。中國的好多事跟小ABC真是講不清楚,文化大革命、大陸與台灣、天安門事件、、一胎政策……好難講啊。
夕陽影裏一歸舟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文章寫得情理交融,讓那個殘酷的年代有了你的淚水,更加撥動人心。希望有一天有人把《南渡北歸》翻譯成英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