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生命成長,配得神的國(1:1-12)

(2020-10-29 19:28:53) 下一個

《帖撒羅尼迦後書》是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另外一封書信。雖然在書信開頭的部分保羅對帖撒羅尼迦信徒的稱讚和《帖撒羅尼迦前書》相似,都提到了信徒的信心、愛心和盼望,但卻又有很大的不同。《前書》隻是寫到他們有這樣的信、望、愛(帖前1:3),而《後書》則明顯提到信徒在這些方麵的成長,例如他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他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1:3)。這裏的“充足”,原文是“增長,越來越多”的意思。而講到他們的盼望,保羅也提到他們在一切所受的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1:4),也就是說,他們在持續不斷的逼迫患難中,忍耐的心,也就是心裏所存的盼望,依舊不改變。雖然我們不是太清楚《後書》和《前書》之間相距了多長的時間,但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是伴隨著逼迫患難的持續,可是帖撒羅尼迦信徒在信、望、愛上麵沒有減少,沒有停滯,反倒是不斷增加。從《前書》中對信徒信、望、愛的描述可以看到他們生命的改變,而從《後書》中所看到的,則是他們生命的成長。生命有過改變,這當然很好,很值得欣慰;但隻有當生命持續地改變,不斷成長,這才是更要緊的。而這正是保羅在《前書》中不斷提及的(帖前3:11-13;4:1,10),如今在《後書》中看到了果效。

我們可能會問,生命可以持續成長固然很好,但這是必須的嗎?就好像一個學生,必須要每次考試都拿90分嗎?每次及格不也可以照樣畢業嗎?要思想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留意保羅在經文中很特別地兩次提到“配得”。第一次是指出當信徒有這樣的成長時,是“可算配得神的國”(1:5)。第二次是指出他向神的禱告,就是盼望因著信徒的生命成長,神就看他們”配得過所蒙的召“(1:11)。這兩次的”配得“,既是對信徒的鼓勵,也是對他們的警醒,即我們要配得所蒙的召,配得進入神的國,也就是說是與所蒙的召、所進入的神的國相稱。對於這一點我們要非常認真地思想和對待。保羅在論述耶穌再來的情形時寫到兩種人,即不信的與信的(1:8-10)。籍著這些,保羅所要表達的,就是勸勉帖撒羅尼迦的信徒生命要不斷成長,成為在耶穌再來的時候被看為信的人,配得神的國。而與之相反的,就是不信的,要受到刑罰,就是永遠的沉淪。

願保羅當年對帖撒羅尼迦信徒的信息,也成為我們今天基督徒的激勵。追求成長、達至完全,這是神對我們的期盼。我們雖然可以很誠實地承認自己無法達至完全,因為自己畢竟是人,常常有軟弱、跌倒的時候,可是我們依然不能夠因此就忽略神對我們的期盼。保羅知道這是神對我們的期盼,所以他放膽提出來成為我們的鞭策。保羅也知道我們的軟弱,所以他也求神按照祂的大能來幫助我們去完成(1:11)。神對我們有要求,神對我們有幫助,接下來,我們的責任就是有這樣的心去追求,並且依靠神的大能大力來完成。有些時候我們在生命上沒有成長,不是因為得不到神的幫助,而是因為我們沒有這個心誌,心中懈怠,對良善的事情和信心所要帶來的行為(和合本翻譯為“工夫”)沒有渴求,或者很容易放棄渴求。追求成長,達至完全,不是說我們要好像世人那樣追求所謂的完美主義,乃是回應神對我們的期望。這是我們每一位愛神的人應該有的心誌。

默想經文:“願我們的神看你們配得過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所羨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1:11)

靜默思想:結合整段經文來默想這句話,用神的眼光來看自己、要求自己,並在神的幫助中繼續追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