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揭秘偽科學的健康自信

(2022-04-10 05:11:47) 下一個

揭秘偽科學的健康自信


1,我很胖,但也很健康

肥胖是很多代謝疾病的危險因素,但1982年美國Ethan A.H. Sims教授匯總資料發現部分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並不相關,由此提出了“代謝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的概念。MHO定義為達到肥胖的診斷標準,但是並未伴隨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異常。但是,代謝健康型肥胖真的健康嗎?

肥胖個體的生活質量,不僅取決於代謝指標是否正常,還取決於其他肥胖相關並發症的情況,如骨關節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高發的惡性腫瘤等,而單純的“代謝健康”並不能稱之為“健康”。大量流調結果提示,隨著年齡增長,MHO會逐漸轉變為代謝異常肥胖,MHO僅僅為肥胖過程中的短暫“蜜月期”。

實際上,大多數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體重指數(BMI,是國際統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標準,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男性大於24,女性大於22為超重——譯注)來評估是否肥胖,而BMI就是簡單計算身高和體重的比例,沒有把體脂含量、肌肉比例、代謝異常以及其他身體構成的細微差別考慮進去。尼爾·魯德爾曼(Neil Ruderman)博士是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內分泌學專家,1981年他第一次明確了一種現象,他稱之為“正常體重代謝性肥胖”(metabolically obese normal weight)。表現出這種症狀的病人在BMI圖表上的體重處在正常值範圍內,但卻存在著新陳代謝異常,包括高胰島素抗性和高甘油三酯;他們腰間往往像套了個救生圈,相比那些脂肪囤積在臀部和大腿的人來說,這種情況更容易影響心髒、肝髒還有其他器官。

2,就是好這一口:飯後一支煙、快活成神仙

有些人明明是幾十年的老煙民,卻依然長壽,這是因為在他們的DNA裏,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序列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承受並且緩和長期抽煙所帶來的環境損傷。美國加州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分析了90多名長期吸煙且年紀都在80歲以上的人,以及730名不到70歲的吸煙者的基因,結果發現,這些長壽煙民的細胞修複損傷的能力比普通人更強。

這類人在人群中隻占極少數,但由於煙民的基數龐大,擁有這種“長壽基因”的人也不那麽少見了,因此給人一種“很多長壽抽煙者”的感覺。總之,長壽煙民雖然存在,但隻有極少數人“命好”,大多煙民短命才是事實。此外,采用超級過濾嘴,以及電子煙,都是一樣有害的。不同的是有毒化學成分不同,有些有害成分的含量比例不同。香煙中尼古丁的含量最多,毒性也最大。實驗表明,1支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隻小白鼠,25克尼古丁可以毒死一頭牛,40-60毫克純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個人。而這僅僅是煙草中的一種有害成分。讓人驚心的是,吸“二手煙”的危害幾乎等同於吸煙。

進入21世紀以來,癌症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據國家癌症中心報告:2006年的統計數據,吸煙與30%的癌症有關,吸煙可以使肺癌、口腔癌、喉癌、氣管癌、胰腺癌、胃癌、宮頸癌、膀胱癌等發病率上升。2016年《Science》雜誌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癌症基因組研究揭示了與吸煙有關的突變標簽。研究人員首次證實,吸煙會使直接和間接接觸煙草煙霧的組織發生體細胞突變,由此提高多種癌症的風險。

3,食療就是一個笑話

方舟子名言:靠食療不如吃製劑。有病就用藥,不要相信稀奇古怪的食療。現在的食療根本就沒有一個進行過規範的檢驗。食療沒有任何可靠科學依據,都是人們想當然的胡說八道。有病就用現代醫藥,吃食物就是為了營養均衡,任何吹噓蛋白質(氨基酸)、脂肪、澱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這六類物質,在我們食物中普遍存在,以此作為藥用食療的依據,那是忽悠人的。

反方回複:連續吃半年以上寒涼之類的傷脾胃食物,然後自己對比一下之前的身體狀況和吃完半年後猛拉肚子的狀況。相信,大家不用做這個試驗,就可以得出結論。食療,是營養幹預的俗稱。從科學的角度看,食療有以下五大機理:營養素補充療法、營養素限製療法、生物活性物質功效營養法、抗營養素消除法、毒素化解與排除法。

食療在中國古代就是治病救人的一種方式。《周禮》中就有記載食醫、藥醫、瘍醫、獸醫,其中食醫甚至被列為第一名,是專為皇家保健療疾的醫師。2000多年前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更是十分重視食療的作用,其中涉及食療的篇目約有40多篇,可以奉行做食療之經典。可見,食醫,本來就應屬“醫師”範疇。食物都有陰陽屬性,人體係統也有陰陽之別,隻要兩者之間判斷精準,對應正確,所有人體係統類疾病,都可通過食療得到康複,當然人體係統的陰陽屬性是隨時轉換的,隨著季節、天氣、甚至時辰轉換,所以食療無定法,食療沒有固定的產品和食譜,食療必須跟蹤。


4,營養品可以代替藥品和食品

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隻有擁有處方權的醫生才可以建議。食品指一切經過加工,可以入口的東西,重點在於“經過加工”,這裏泛指一切人類的加工行為,包括飼養、種植、收集和采摘,任何人群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腸胃選用。需要明白的是:藥品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而食品的管理則是相對寬鬆。

另一方麵,營養品、營養素、功效營養素,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級別的營養,主要區別在於加工過程、添加劑、有效成分,以及功效管理等等。針對這個問題所提到的營養品,應該是屬於經過認證的功效營養素,也就是在人體所需的普通營養素基礎上,經過精煉、提純、優化、組合,而又不喪失功效,食用安全的一類特殊食品。但功效營養素隻有擁有營養師證書的營養師才有足夠的資曆和經驗可以推薦。雖然有些功效營養素(尤其是醫用級別)可以治療部分疾病,但其功效還是具有局限性。營養品不可以代替藥品,尤其是在針對急症的情況下,比如抗生素、幹擾素等等,以及預防流行病或預防病毒感染的疫苗等等,營養品是無法做到的。

同時,功效營養素在口感以及色香味等等方麵,不能等同於食品。食品除了具有飽腹感的一般特征之外,還具有享受欲和幸福感。 因為營養品,大多數屬於精加工的產品,基本上不具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等特征,而且,如果使用或搭配不當,還會對腸胃或肝功能產生危害。在美國,功效營養素歸FAD管理;在加拿大,功效營養素必須擁有NPN號碼,嚴格遵守加拿大衛生部的相關法律規定。

5,西醫就是現代醫學的天花板

超聲波檢測、X光檢測、磁共振檢測、抗癌藥、放化療、基因療法、靶向療法、心髒支架、器官移植等等,現代科技就是西醫的延伸,哪一項不是最先進的技術?有什麽理由不相信西醫?中醫什麽的,趕緊淘汰吧!果真如此?其實,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現代醫學的每個一分支,都有幾千年中醫的理念或思維方式。預防醫學(類比中醫治未病)、臨床問診(類比中醫問診)、康複醫學(類比中醫針灸推拿按摩)、西藥聯合用藥(類比中醫方劑)、醫學營養(類比中醫膳食藥膳)、西醫機械解剖學(類比中醫信息解剖學)等等。再說現代醫學,本身就不是純粹的西醫,而是世界各國醫學,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統計學等等的綜合。

現代醫學的發展進程中,有無數中國人或華人做出了重大貢獻。現代醫學泰鬥伍連德(1910年撲滅東北鼠疫大流行,是中國國家防疫製度的創建者,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獎候選人)、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陳中偉(1963年為王存柏再植了完全斷離的前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董方中和史濟湘(1958年搶救全身燒傷89%的鋼鐵工人邱才康)、中國三個研究單位聯合人工合成胰島素(1966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中國藥學家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國人發明的中醫四診儀(2011年第一代專利、2020年第三代專利)、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2020年華人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2021年中醫和針灸正式被列入加拿大政府國家職業分類中(這意味著中醫和針灸同其它醫療執業者,如物理治療師等一樣,成為加拿大國家的一種正式職業)、2022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網有關欄目下最新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等等。

另一方麵,現代醫學中的西醫部分(比如臨床醫學)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理論和技術問題,比如隻重視局部而忽視整體、隻注重藥物療效而忽視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目前全世界西醫普遍的誤診率是23%左右,最好的國家可以達到18%左右。美國雖然擁有世界最發達的西方醫學和最健全的醫療體係,卻根本無法解決西醫的兩個重大局限。一是高誤診率、西藥濫用、西藥毒副作用和耐藥性問題。美國每年有100萬住院病人因藥物不良反應而受害,每年高達18萬人死亡。二是美國的西醫對許多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難雜症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手段,而這些病症占人類疾病總數的70%以上。同時, 在物理學、影像學以及計算機的醫學應用中,越來越多地發現中醫經絡理論以及氣血精津液神學說等等的存在,這是中醫對現代西醫學的偉大貢獻。

6、忌口就是失去生活樂趣的行為

民以食為天。現代生活,美食似乎就是第一需求;南方有早茶,中原有早酒,北方有火鍋。有些人每天無肉不歡,無酒不歡,可以從早吃到晚,絕不讓肚子受委屈。從來不知道忌口,又不是沒錢,也不是沒有朋友陪吃陪喝。讓TA忌口,那就是要了TA的命!

中國傳統醫學是非常重視忌口的,一般地說,中醫的“忌口”主要是針對病人而設的。忌口也稱“禁口”“食忌”。狹義的忌口是指患病時的飲食禁忌;廣義的忌口還包括因年齡、體質、地區和季節不同,忌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中醫忌口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五味所禁”,即“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中醫上大致有3種情況,比較強調忌口。患病時:例如水腫忌鹽;服中藥時:例如何首烏忌蘿卜;食物及藥物間性能相克時:例如脾胃虛寒服用溫熱藥時,應忌食百合等寒涼食品。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健康人群,是不需要忌口的。西醫上雖然沒有“忌口”說法,但實際也在沿用“忌口”觀念。例如,西醫中的“食物不耐受”就是“忌口”形式,服西藥時,也有忌口,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服頭孢時飲酒可出現致死性“雙硫侖樣反應”;飲茶可降低藥物吸收量,加劇藥物在胃腸道的毒副作用;牛奶可影響金屬離子藥物吸收,降低牛奶營養價值;西柚可影響心血管藥物代謝,導致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升高;奶酪可增加單胺氧化酶抑製藥物的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還有很多食物,對肝功能、甲狀腺、腸胃到達有影響,抗營養素的概念就是這樣出現的。想要健康快樂,不可以隻圖一時快樂,一定要等短暫的腸胃休息之後,身體恢複了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依舊可以享受美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