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功效營養素的補充時間與劑量

(2022-01-01 06:28:34) 下一個

功效營養素(Efficacy nutrients、Theorpy nutrients),是具有某種治療功效的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素、來自天然動植物提取物的濃縮精華與搭配組合。 功效營養專科,是利用從天然動植物(主要是植物、草藥等)中提取、純化、改良、優化的“營養補充劑”,通過補充人體營養的不足,調動機體免疫係統、激活自身免疫細胞,去消除炎症、殺傷殺死病態、腫瘤或壞死細胞,並可以去除各種因素(包括放化療)導致的毒素,以及自身免疫和新陳代謝產生的毒素,修複因各種原因(包括放化療)導致的正常細胞損傷,修複人體自然衰老過程中過早出現的的負麵因子(比如有害自由基),是一種無毒副作用的自然療法,或者生物療法。

功效營養素,不僅包含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水和纖維素等七大營養素,還包含人體第八大營養素:抗氧化劑。

營養品的服用年齡與階段

1,從現代生活方式來講,幾乎每個人都需要補充營養素,因為現代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比如精加工食物、轉基因食物、工業化食物、各種農藥化肥、各種食品添加劑、各種藥物、各種化學製品、各種輻射、各種壓力等等,都會導致人們的營養失衡和毒素積累; 2,從自然規律來講,每個人都需要抵禦外來的各種病菌或傷害,除了急性病和意外傷需要在醫院治療,如果有亞健康,或生長發育,或延緩衰老問題,都需要營養素的補充,這是沒有年齡、沒有時間限製的,因為營養素才能修複我們的身體; 3,從人生發展階段來講,嬰幼兒處於免疫係統和消化係統逐漸完善中,青少年處於快速生長發育中,孕產婦處於很多營養素的分流中,中老年人處於吸收功能逐漸減弱與肌體逐漸喪失功能中,病患者處於藥物的副作用危害中,等等,每一類人群,都有不同的營養需求,而這些營養,單單從普通食物中補充是不夠的。

營養品的服用時間

1,早上比較好吸收的營養素:多種複合維生素、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鐵劑、鈣鎂劑、葉黃素、消化酶等;早餐後,海豹油、蝦青素、輔酶、葡萄籽、奶薊草、牛膝草、聖潔莓等; 2,中午比較好吸收的營養素:維生素K、維生素D、鈣鎂劑、鉻劑等;午餐前,共軛亞油酸、白芸豆提取物、立體塑LeptiCore、消化酶等;午餐後,海豹油、薑黃素、蝦青素、輔酶、葡萄籽、奶薊草、牛膝草等; 3,晚上比較好吸收的營養素:鈣鎂劑、鉻劑、維生素B、維生素K、維生素D、葉黃素、色氨酸、激素平衡調節素等;晚餐前,共軛亞油酸、白芸豆提取物、立體塑LeptiCore、消化酶等;晚餐後,海豹油、蝦青素、輔酶、葡萄籽、奶薊草、牛膝草、聖潔莓等; 4,睡前比較好吸收的營養素:益生菌、色氨酸等; 5,如果晚上吃營養素後有不適,比如睡眠問題,腸胃問題等,可以改為中午吃; 6,如果餐前吃營養素後有不適,可以改為餐後吃。

以消化酶來舉例,說明營養素的服用時間與劑量

消化酶(酵素) 一般人:早晚飯前空腹各2蓋粉劑,或餐後2粒膠囊; 體弱者(包括疾病患者):早晚飯前空腹各1-2蓋粉劑(或餐後1-2粒膠囊)(根據體質調節); 減肥者:早中晚飯後30分鍾-1小時後,各2-4蓋粉劑(或餐後2-4粒膠囊)(根據自己體重增加);特殊需求者,可以睡前加2蓋粉劑(或2粒膠囊); 腸胃不好者:早晚空腹各1蓋粉劑;如果有不適,就改飯後30分鍾各1蓋粉劑(或1粒膠囊);如果用1蓋粉劑(或1粒膠囊)後,還是有不適(癌症患者、胃炎患者、孕婦等),可以減少至半蓋粉劑(或半粒膠囊); 吸收不良:每頓飯前空腹2蓋粉劑(或餐後2粒膠囊); 消化不良:每頓飯中1-2蓋粉劑(或餐後1-2粒膠囊); 過飲過食:每頓飯後2-4蓋粉劑(或餐後2-4粒膠囊); 酒前酒後:各2蓋粉劑(或2粒膠囊); 糖尿病患者:飯後3小時2-3蓋粉劑(或餐後2-3粒膠囊)。 用消化酶減肥,需要加大劑量,每次4-6蓋粉劑(或4-6粒膠囊),每餐飯後2小時用。 喝消化酶後的幾種反應,請對號入座: 第1種,拉稀、說明腸道有害細菌多、濕氣大、脾胃不好。 第2種,正常的鬆軟。 第3種,放屁多,說明腸道缺氧。 第4種,肚子脹,說明體內濁氣多。 第5種,不排,說明腸道益生菌少,腸幹。 第6種,有些女士會有經期乳漲或經血不調或時間不準。 解決辦法: 1,喝消化酶期間注意多喝水,適當運動,撫摸腹部,促進腸道新陳代謝。 2,如果有不適,可以減量服用,比如一天2蓋,或者一天一蓋。 3,使用益生菌或蘆薈粉解決便秘或拉肚子問題;如果還是有問題,就需要用纖維粉。 假如您有下列任何一種狀況,就應該馬上補充消化酶。 1、輕度缺乏消化酶:容易感冒、疲倦,常常打哈欠,有時分胸悶、心情低落、焦躁,脾氣變差,易怒,皮膚枯燥、大便幹,口幹咽痛; 2、中度缺乏消化酶:爬樓梯三層以上覺得累,常失眠、出虛汗,血脂血糖血壓偏高,胃酸多,便秘、口臭、心悸、胸悶、氣急、呼吸艱難,易疲倦; 3、重度缺乏消化酶:記憶力大減,常眩暈、耳鳴眼花、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瘦削、哮喘、腰酸腿疼,肝腎有缺點、逆流性食道炎、心律不齊、鼻炎、支氣管炎、不孕症、風濕、氣喘、白內障、乳腺卵巢囊腫,頑固性結腸炎、便秘,胃腸、肝膽、胰髒疾病。

服用營養品的注意事項

1,每天保證一定的喝水量(通常是6-8杯),尤其是兩餐之間; 2,每天有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大概6-8種); 3,控製大米、中西麵食、糖類、甜點、餅幹、冰激淩、普通酸奶; 4,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油膩、醬菜、快餐; 5,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活動或健身方式; 6,最好餐前空腹服用粉劑營養品,飯後服用膠囊營養品;其它中藥西藥一定要分開,如果需要餐前空腹的,必須在服用粉劑營養品之後,間隔5-10分鍾開始服用中藥西藥;如果中藥西藥是飯後吃,就不用擔心;膠囊營養品可以飯後或飯中服用,最好在藥物之前; 7,“脂溶性”或“水溶性”的營養品,可能與飲食有一點關係,盡可能按照“脂溶性”或“水溶性”的相關食物來隨餐服用;但關係不是很大,因為我們的腸道本身也不是絕對沒有水分或脂肪的,隻是效果可能會有差異; 8,遇到好轉反應(比如排便、皮膚、睡眠、眼睛、頭暈等問題),一定要與你的私人營養師或健康管理師聯係。

不同體質的人如何調節營養素的時間和劑量

1,健康或亞健康人群,通常一天1-3次補充營養,需要根據當時的健康和精神狀態;劑量從最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等待身體的逐漸適應; 2,患者,通常一天1-6次補充營養,需要根據當時的健康和精神狀態;劑量從最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等待身體的逐漸適應; 3,第一次服用營養品,最好是中午或早上,因為一些營養素會有好轉反應,如果是早上或中午,問題都不會很大,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和適應; 4,營養素的外包裝通常會有劑量的說明,以及適用人群,一定要看清楚,或者直接谘詢你的營養師或健康管理師; 5,3個月一個療程,是針對一般人群的;所謂不一般的人群,就是吸收力不同,適應能力不同,所以,有的人一個療程可能隻有一個月,或者有的人需要4-6個月;而對於第二療程的調整期,營養素的方案就需要重新更新,因為人體的營養平衡是一個動態平衡,不是固定不變的; 6,一個療程結束後,有的人不僅僅是調整劑量和方案,還需要增減營養品的數量和種類;一般人群,一天2-4種營養素是可以滿足的,而有的嚴重疾病患者(比如癌症),可能每天需要6-10種營養素;這就是營養素的協同效應,效果會更加明顯; 7,針對亞健康或疾病的發展程度、吸收能力的差異和營養改善的狀況,個人在服用營養素的時間和劑量方麵,有絕對的主導性和決定性;如果自己暫時不具備這個能力,一定要谘詢你的營養師或健康管理師。

營養品可以“長期吃”嗎? 營養品不是藥,因此,不會有副作用,同時也不會讓人體產生依賴性。至於能不能長期服用,可以把產品分為兩類: 1,保健型:例如:海豹油,膠原蛋白,月見草,蔓越莓,鈣劑、複合維生素,益生菌等,這類以“補充”為主要目的的保健品(而且大部分成分是我們日常飲食當中就可以攝取到的),如果的確有補充的必要,那麽也是可以長期服用的。 2,治療型:有些保健品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草藥”,比如“護肝片”(主要成分奶薊草),“聖潔莓”,這些產品其實就好比中藥一樣,我個人的建議是,服用最好不要超過3??-6??個月,6??個月後可以先停服2??-3??個月,然後根據自己當時的身體情況,有需要的話再繼續服用,或者遵照醫囑。

營養品餐前餐後吃? 很多營養品廠家會建議產品隨餐服用的根本原因是“減少胃部的不適感”。拿維生素C來說,如果空腹服用,強酸性會讓很多人感到胃部不適。這也是很多有可能對於腸胃造成一定刺激的產品,都會被廠家標注出隨餐或餐後服用的真正原因。 對於某些草藥成分的營養品來說,例如“聖潔莓”廠家要求“餐前”服用,道理就好比中藥都建議餐前服用一樣,是為了避免食物對吸收效果的影響。 當然,還有一些營養品在餐中餐後服用,可能會因為強酸或消化酶分解或降低營養品的效果,那就需要餐前空腹。 如果廠家沒有在包裝上特別指出什麽時間服用,那麽就說明無論你什麽時間服用並沒有區別。 所以,簡單來說 ,“餐前”和“餐後”的區別:餐前吃是為了不影響某些成分的吸收,餐後吃,是為了減少某些成分對胃部的刺激。具體的服用時間先後,沒那麽嚴格,都是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做調整的。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一個產品包裝上的“使用說明”永遠不可能適用於所有人,也絕對不是什麽必須嚴格遵守的“準則”。對於體質比較特殊的人群,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做一些適當的調整,有時也是相當有必要的。 建議有些餐前吃的營養品,可以調整到餐後30分鍾-1小時左右服用,而不是餐後立刻服用,是因為餐後一小時,食物已經被消化了一部分,而胃又不是在全空的裝填,在所以食物即便對吸收度有影響,也會少一些,可以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總之,產品包裝上的服用方法,可以說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最佳服用方法,而真正服用的時候,我們同樣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去做適當的調整。

營養素需要服用多久? 1,3個月一個療程,有的人一個療程就足夠了,有的人可能需要4-6個療程,也就是1-2年左右; 2,營養補充是一個概念,不是治療某種疾病,再加上每個人體質差異,吸收能力不同,飲食的配合程度也不同,所以,每個人服用營養素的時間長短是不同的; 3,大多數人,在開始1-3個月,必須嚴格按照營養師的要求嚴格執行;一個療程之後,或者如果症狀完全緩解或消失,可以逐漸減少營養素的劑量和種類,以及服用的頻率,改為隔天服用,或者每周3次,每周一次,每月幾次等等;與此同時,一定要把各種相關的來自食物的營養素補充上來。 請谘詢你的營養師或健康管理師。

問題:同時吃幾樣營養品,會不會太多? 回答:營養品並不是吃的越多越好,關鍵是看你有什麽樣的“需要”。營養品並不是可以吃或不可以吃(隻要是正規廠家的產品,肯定是“可以”吃的,當然,一定要谘詢營養師),而是你“需不需要”吃。 舉例來說,如果你不缺鐵,就沒必要喝鐵劑;如果你關節沒問題,那麽也沒必要吃氨糖;如果你眼睛沒有問題,也就不需要吃葉黃素。有些產品雖然標注了“日常保健”功效,但除非真的有某方麵特別的健康需求,才去谘詢營養師或健康管理師。否則,不可以單純為了“預防”,去吃某種產品。因為如果這樣,要吃的就真的太多了!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大家同時長期服用超過5種產品(短期的治療需求除外)。但是,如果你的身體的確存在這些健康方麵的問題,也的確需要這些產品來調理的話,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做決定,請谘詢營養師或健康管理師。 有人雖然同時吃了8種產品,但是,每一種的確都是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所做的選擇;總之,吃營養品,應該遵循“適量而止”的原則,什麽東西過量補充,都是對身體沒有益處的。

這些營養品可以“同時”吃嗎? 很多營養品都是可以同時服用的,但是,關於這點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個比較簡單的考慮方法就是問問自己:“這種營養品是不是每天可以從食物獲取,或者人體自身可以合成的”? 舉個例子來說:維生素C,鐵,鈣,魚油等這些營養品,可能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裏都含有,那麽,這些維生素一般來說都是可以放心一起服用的。因為你吃飯的時候,這些元素絕對不可能嚴格分開攝取,既然日常飲食中一起攝取沒有問題,那麽,通過營養品同時補充,一般情況下也沒有問題。 當然,營養品通常含量較高,這種判斷方法也不是百分百準確,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而像另外一些營養品可能不是我們每天常見飲食中會吃到的,例如護肝片,葡萄籽,聖潔莓等等,這些成分的營養品就需要特別注意一下。我們通常還是建議你谘詢專業的營養師和健康管理師,而如果實在需要自行決斷,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盡量錯開時間。例如:你在吃膠原蛋白膠囊,護肝膠囊和葡萄籽膠囊,這三種廠家都建議隨餐服用,那麽如果你早餐後剛吃了膠原蛋白膠囊,護肝膠囊就留到午餐後吃,葡萄籽膠囊留到晚餐後吃,這樣安排,可以避免潛在的衝突。

對於一天吃超過一粒的產品,如果你可以安排開的話,能分開吃的,就盡量分開。 為什麽?因為要說我們人體對於某種成分的吸收,不單單是每一天的吸收量有限(比如你一天吃1粒維生素膠囊,也不會真正吸收那麽多),對於某種成分在“某一時間段”的吸收量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你一次吃掉三粒維生素膠囊,不如早中飯分開吃吸收效果更好)。而且,一次服用幾粒很有可能會對腸胃造成負擔。所以,我自己吃營養品時的做法是,無論包裝上如何標注,是否可以一次性吃掉幾粒,我都會盡量分開服用。

有些功效營養素與抗凝劑之間有相互作用,需要注意。 1,白藜蘆醇與多種處方藥物有相互作用。原因是服用高劑量白藜蘆醇能抑製CYP450酶,特別是CYP3A4。處方藥物包括ketoconazole,Lovastatin,Itraconazole等等。白藜蘆醇亦有抗凝血功能,所以應該避免白藜蘆醇與抗凝血藥如華法令 (Warfa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Aspirin(阿司匹林)等一起服用。 2,維生素E影響抗凝劑。維生素E具有抗衰老、美容等保健功效,是中老年人常用的功效營養素。但維生素E不宜與阿司匹林同服,否則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3,銀杏影響抗凝劑。銀杏葉、人參、當歸等中藥共同的作用是益氣活血,與阿司匹林或華法林等抗凝劑同用可能造成流血不止。特別是銀杏葉製劑(ginkgo biloba),由於其抗凝血作用比較強,與抗凝血藥合用造成牙齦出血、皮膚淤斑、黑便、血尿的病例屢見不鮮。此外,銀杏(常青素)和某些止痛藥(撲熱息痛、麥角胺)合用還可能引起腦出血。海豹油(Seal Oil)含有維生素E和銀杏葉提取物,需要小心服用。 4,維生素K(Vitamine K)。又叫凝血維生素,它是一些特定蛋白質轉譯後所必需的,尤其是血液凝固中必備的蛋白質。香豆素類抗凝血藥與之有拮抗作用。 5,薑黃素(curcumin)可抑製血小板聚集。薑黃素是一種地下根莖植物--薑黃的萃取物,桔黃色,也是咖哩粉中常見的香料成分。膽結石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薑黃素(抗氧化劑),薑黃素會刺激膽囊收縮。抗凝血劑和抗血小板減少藥物服用者,禁用。五歲以下的幼兒及懷孕末期(會刺激子宮收縮)不建議使用。薑黃素有刺激子宮的作用,並有可能導致月經出血增加。 6,黃連素(berberine;berberinum)對消化係統功能具有極顯著的抑製作用;降血糖作用與用量有明顯的遞增關係,也就是說服用量越大,效果越好。但大量服用會有副作用,如便秘、惡心、嘔吐、皮疹及發熱。長期服用的患者還可能會造成腸道細菌紊亂;也有降壓、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於改善糖尿病狀態下的脂代謝和凝血異常。 7,丹參、當歸、川七、川芎、赤芍、牡丹皮等,皆具有抗凝血效果。靈芝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 8,葡萄籽粉(OPC-3)。OPC-3能?保?護?血?管?內?壁?,???受?損?傷?,?阻?止?血?小?板?凝?結?,?防?止?形?成?血?塊?,?化?解?中?風?的?危?險?,?對?心?髒?疾?病?有療效?;OPC-3有抗凝血功效,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產生皮膚青紫瘀斑。 9,EPA(魚油、海豹油)清洗血管壁積澱、抑製血小板凝固、降低血脂、保持血液循環通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