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醫需要獨立於現代醫學之外嗎?

(2020-07-23 06:06:15) 下一個

中醫,作為一門醫術或藝術,她的發展,必定要走聯合的道路,才有可能從邊緣學科中找到新的契機,才有可能從交叉學科中發現新的思路,才有可能從其它學科的理論和定律中得到新的啟發。

假如突然斷絕現代醫學或現代西醫,沒有外科手術,沒有抗生素,沒有幹擾素等等,中醫是很難獨自擔起維護百姓生命與健康的重責重擔。

1,回顧西醫的發展曆史

(1)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體係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它是在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的學者否定並摒棄了古希臘醫學之後,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為基礎學科所發展出來的一門全新的醫學體係。

(2)1543年,維薩裏發表《人體構造論》,建立了人體解剖學。這既表明一門古老的學科在新的水平上複活,又標誌著醫學新征途的開始。17世紀實驗、量度的應用,使生命科學開始步入科學軌道,其標誌是哈維發現血液循環。到了19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微爾嘯(Virchow)倡導細胞病理學,將疾病的原因解釋為細胞形式和構造的改變。

(3)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體係中的診斷技術更多的是借助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做出對疾病準確的診斷。醫學影像學的檢查,利用X線對各組織器官的穿透能力,使人體內部結構在熒光屏上或X片上顯出陰影進行觀察,從而了解疾病等情況的診斷方法。有些病變的部位和性質如顯示不清,應用計算機體層攝影技術(CT)和磁共振(MRI)檢查,就能作出更精確的診斷。

(4)西醫對疾病的治療主要有西藥治療、手術治療,激光治療和化療等。

(5)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體係中的基礎學科分為: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人體細胞學、人體組織學、神經生理學、人體血液學、人體胚胎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醫學遺傳學、人體免疫學、醫學生物化學、醫學生物物理學、醫學生物力學、醫學細胞生物學、醫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細菌學、醫學病毒學、醫學寄生蟲學、醫學心理學等等。

2,回顧中醫的沉淪曆史

(1)雖然易經八卦、陰陽五行、經絡血氣等等起源於一萬年前,但中醫理論體係卻形成於先秦兩漢時期。中醫理論體係形成的標誌是四大經典(《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難經》和《傷寒雜病論》)的出現。它們成書於戰國至兩漢時期。

(2)在中醫學理論發展的過程中,上自晉、唐、宋、金、元,下迄明清的許多醫家,在《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在各自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研究中,均從不同角度發展了中醫學理論體係。

(3)明清時期出現了兩個學派:溫補學派和溫病學派。溫病學說和傷寒學說相輔相成,成為中醫治療外感熱病的兩大學說,是中醫治療傳染病的重要指導理論,在治療急性熱病方麵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4)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同時西方國家的醫學體係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近百年,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係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

(5)2003年“非典”以來,中醫開始有複蘇跡象。在國際上,針灸、推拿、按摩等,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很多歐美國家的醫院已經將這些醫術納入醫保範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量中草藥率先在醫院治療過程中應用,再次證明了中醫藥的強大。同時,國家發出通知:小學五年級起開始學中醫!先在浙江省試點,然後在全國範圍展開。我們看到了中國領導人振興中醫的決心與勇氣,看到了中醫前景一片光明。

3,現代醫學的發展史

現代醫學,是吸納了全世界優秀醫學(包括世界各國的傳統醫學,比如中醫)的精華,並采用了當今最先進的物理、化學、生物、影像、信息技術、數學模型等學科的理論、技術與研發的全人類共同的人體健康科學財富。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世界各國的醫療機構,除了西醫占據主導地位之外,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替代療法,或者說是替代醫學。

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也叫替代療法,是由西方國家劃定的常規西醫治療以外的補充療法。按照西方的習慣,替代醫學包括了冥想療法、催眠療法、順勢療法、按摩療法、香味療法、維生素療法等,傳統的草藥和針灸也歸在其中。顯然,這是在常規之外的一種選擇,並非可以替代常規,所以應叫成"補充療法"更準確。同時我們可以看出,西醫本身是有局限性的,也是一種發展中的醫學。

美國加拿大的醫院在過去是不接受中醫的,而現在的轉變是:他們經常介紹病人去看中醫,有部分醫院還設置了針灸科,由掌握針灸技術的臨床醫生為病人診療,針灸在美國異常火爆。美國和各大西方國家為什麽要推行和鼓勵中醫,並將其逐步納入醫療衛生保障體係?醫學是自然科學裏最接近社會科學的學問,應用價值大於研究價值。歐美國家的人們也是實用主義,不會輕易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去做小白鼠。

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是必須的,所以這時候應該讓中醫參與進來,無論是醫術,還是藝術,或者說是科學,還是學科,都是值得嚐試的。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20年的“新冠”,中醫已經讓歐美國家發現了中醫的偉大。這就是血淋淋的真相,美國的醫生是高知階層,培養成本非常高,個個都是精英,所以數量稀少,免費醫療的結果就是大家有事沒事往醫院跑,醫生忙都忙不過來,所以非大病不看成為了一種高效率的篩選方式。因為這種做法累及民生,替代療法的推廣成為當務之急,所以美國近年來的替代療法大行其道,它肩負了治小病的責任,而之所以推選中醫,除了中醫強調跟病人的心理交流,醫者仁心,讓人樂於接受之外,更多是因為中醫的勢力強大。

信奉科學的朋友一定要明白,臨床醫學是實用工具,不是理論工具;科學是為人服務的,那怕隻能服務於一個人,那也已經足夠。臨床醫學不是研究人體,而是治療人體疾病;研究人體,那叫人體生物學。那些動不動就拿雙盲試驗、定量分析、分子結構、DNA序列、FDA認證、SCI論文等去驗證中醫中藥的專業人士,需要在滿足廣大患者的心理與生理的病症修複以及解除痛苦的時候,收起自己的學術清高與不切實際的機械唯物主義思想。

4,西醫已經開始吸納中醫中藥

當今世界,各國(包括中國以及港澳台地區)的醫院,西醫占據主導地位,包括醫療診斷、醫療處置手段、醫生處方、醫療法規的話語權、藥檢藥監、醫藥產業與專利技術等等,至於為什麽會這樣,其中的曆史原因就不談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替代醫學的存在。

以中醫為例,世界各地的中醫發展也是非常普遍了。比如港澳台地區、東南亞各國,還有中國的鄰居日本韓國,以及華人聚集地較多的國家(美國、加拿大等等),都對中醫中藥有很大的傳承與發展,促使歐美各國已經講中醫的部分內容納入國家醫保範圍,尤其是加拿大擁有自然醫學的法律條款,保護了中醫文化。這一點毋庸置疑。

我們再擴大中醫中藥的應用範圍。美國對植物藥的發展高度重視。《美國藥典》將在最近開始製定草藥標準。由於美國民眾對中醫中藥的需求日盛,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1997年首次設立了“中醫研究講座”,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也召開了“全國中草藥研討會”。美國著名的斯坦福大學設立了“美國中藥科學研究中心”。

實際上,不僅僅是美國,西草藥同中草藥相似,是西方國家傳統醫學中應用的一類植物藥。德國是植物藥生產大國,多為單一的天然植物藥提取物,或為三至四味植物藥的簡單複方。德國也是歐盟中使用植物藥最多的國家,約占歐洲草藥市場的70%。草藥的應用在德國已經具有合法地位,並被納入了德國醫療保險係統。草藥包括西草藥、中草藥、印度草藥、日本草藥和韓國草藥等,傳統草藥則包括來自這些草藥的製劑。印度草藥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並不像中草藥那樣具有競爭力。日本草藥和韓國草藥配方均源於中國,在中藥加工的過程中,日本隻用了《傷寒論》、 《金匱要略》的210個漢方,美日韓的中草藥占據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另一個要指出的是植物提取物,當然,也包括動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s)指采用適當的溶劑或方法,從植物(植物全部或者某一部分)為原料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物質,可用於醫藥行業、食品行業、美容行業以及其它行業。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為原料,按照對提取的最終產品的用途的需要,經過物理化學提取分離過程,定向獲取和濃集植物中的某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而不改變其有效成分結構而形成的產品。按照提取植物的成份不同,形成甙、酸、多酚、多糖、萜類、黃酮、生物堿等;按照性狀不同,可分為植物油、浸膏、粉、晶狀體等。

以生物堿為例,生物堿是一類複雜的含氮有機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醫療效果。如麻黃中含有治療哮喘的麻黃堿、莨菪中含有解痙鎮痛作用的莨菪堿等,都是植物提取物。還有各種抗抗氧化劑、各種維生素、各種礦物質、薑黃素、蝦青素、輔酶Q10、葡萄籽精華、消化酶等等,以及營養醫學中的其它功效營養素,也是植物提取物或動物提取物。這一類提取物中很多又不屬於藥物,但具有營養健康功效,隻能歸納到營養醫學(Nutrition Medicine)範疇,屬於自然醫學,自然療法,也是替代醫學的一部分。全球唯有加拿大衛生部認可它們具有治療功效。

在中藥材裏麵有效成分的提取物,現在有中成藥和中藥注射液,問題就出來了。表麵上件好看是中醫中藥的進步,而實際上,很多中成藥和中藥注射液問題很大。有些人不懂中藥材為什麽需要熬製(炮製),熬製(炮製)就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也就是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反應產物可能才是中藥材藥性的功效所在。因此,中成藥、中藥注射液、植物提取物等等,絕大多數都不可能有熬製中藥的藥性。雖然有些中成藥、中藥注射液、植物提取物的藥效可能會高於熬製的中藥,但正如日本人學中醫一樣,學不到精華,失去了中醫的高維度信息,也就是人體的多維信息交換。

5,中醫的發展是否可以閉門造車?

國家的醫療體係、醫保體係、藥檢藥監體係,以及國家醫療體係的主體醫護人員,都是現代科技、現代醫學培養起來的,其中很少一部分是由傳統中醫知識培養的。這就是說,中醫要想獨立發展,建立自己的一套醫療體係(包括教學研產),在短時間內很難做到,不可能替代國家隊,隻能是替補隊。

中醫要恢複在現代醫學中的主導地位,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培養人才。國家中醫政策、中醫教育體係、中醫醫療發展框架、中醫醫保體係、中醫研究課題、中醫藥檢藥監等等,都要具體落實方案,絕對不可以用經濟效益為衡量指標。還有就是行醫執照問題,西醫隻要有行醫執照,無論誤診率達到一半,還是藥物手術的後遺症與副作用,統統都可以原諒。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醫院,在避免這些短板方麵,比傳統西醫醫院要更加出色。中國人常說,赤腳醫生,高手在民間,都是說的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由此可見中醫中藥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因為西醫西藥的確存在很多的局限性。

此外,中醫要利用現代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科技,研發出自己的一套中醫中藥的檢測儀器、診斷儀器、藥檢藥監方法、醫藥生產體係等,需要較長時間。比如經絡的影像檢測技術、人體生物電和磁場的影像信息技術、氣血脈象的影像診斷技術等等。有些人認為中醫不需要這些,筆者認為,這是自我封閉的思想,不思進取的思想。如果這樣,中醫中藥永遠隻能是替補隊,因為現代醫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已經出現了醫用機器人、納米技術、量子技術、5G技術等等,這些也可以為中醫中藥服務。唯有發展中醫醫學或醫術的現代化技術手段,才能叫與時俱進,在某些病症的診斷與療效上超越傳統西醫,在現代醫學中逐漸發揮應有的作用,占據更加主動與有效的地位。

中醫西醫,以及營養醫學、替代醫學,都有可取之處,應該相互補充。畢竟,人類目前的醫學醫療水平,還處於智慧和技術非常低下的初級階段。研究方法和理論方法,不可以死板固執,需要有創新與發展。現代醫學離不開中醫,離不開岐黃之術;中醫的發展,需要在當今的現代醫學的基礎上,遵循自然之道,將中醫理論、中醫解剖學、中藥藥理學和藥性學等等融入其中,進一步完善與發展現代醫學,中醫必定會將現代醫學推向人類醫學的頂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