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疫情結束6個月之後,政府建立了如下五套體係:
(1)在各城市、城鎮、鄉村,每千人左右的村鎮、小區、社區、地區、公司、學校、部隊,或人口聚集場所(比如聚會、集會、廟會、比賽、旅遊、運動會、招商會等),擁有一個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報告點和監測點(可能設立在各類醫院、藥店、超市、學校或醫療機構);所有報告點和監測點,全部采用手機或移動電子設備采集數據,並處於全國統一管理與聯網中,相關APP也隨同網絡係統同時建立並發放,稱之為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實時實地信息網絡體係(全國公共與公開級別);
(2)全國各大醫院、醫學院、醫學研究機構以及相關機構聯網,旨在針對某一個重大醫學與醫療事件提供最前沿、最客觀、最科學的意見、建議、判斷以及方法與措施,這是一個純學術與純專業的體係,直接與國家最高決策層對接,不受各級地方管理層管轄,也不受學術級別與職位職稱約束,稱之為流行性傳染性疾病醫學醫療信息網絡體係(專業公共與公開級別);
(3)在互聯網和物聯網基礎上,基於5G技術與手段的普及,建立了全國重要醫療戰略物資儲備與醫療基礎設施的快速生產、采購、集裝、轉運、發放、監督、上報的係統與網絡,接受衛健委與國防部共同組建的指揮小組管轄,稱之為流行性傳染性疾病醫療物資信息網絡體係(國家保密級別);
(4)在互聯網和物聯網基礎上,基於5G技術與手段的普及,建立了由社會公眾公開與透明監督的全國交通(海關、機場、車站、碼頭、高速路等)、通訊、媒體的統一控管網絡,控管的方式、流程、權限、尺度等,不受各級地方管理層管轄,也不受學術級別與職位職稱約束,公安部、交通部、文化部、信息產業部、國家安全監督局等各個職能部門隻負責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稱之為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健康安全信息網絡體係(全國公共與公開級別);
(5)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國際安全管理信息網絡體係(國家保密級別)。
時間飛速到達2019年12月份。
12月上旬,武漢出現了多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網絡從其中一例病例中發現一種從未報道的冠狀病毒,並獲得其全基因組序列,由此獲得了引發武漢肺炎疫情的第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通過全病原譜分析,推測其可能為此例肺炎的“原凶”,明確其是一種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12月中旬,中國醫學科學院又與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作為平行檢測單位一同完成引發此次疫情的病原學確證工作。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教授聯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金奇教授、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教授以及廣州微遠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等單位,基於武漢5例不明原因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學研究,完成病原的發現和鑒定。但未做進一步傳染病流行病學分析。
12月中旬,5例患者於2019年12月15日-29日因高熱、咳嗽等症狀入院,臨床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病情進展迅速,4例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1例死亡(61歲男性,合並慢性肝病和腹腔粘液瘤)。3例沒有已知的基礎性疾病。
12月下旬,張繼先,李文亮等8名醫護人員,將上述醫院疫情直接上報《流行性傳染性疾病醫學醫療信息網絡體係》。
2020年1月上旬,衛健委、國家監察委員會、國家安全監督局等部門派出聯合調查組,赴湖北省武漢市,就《流行性傳染性疾病醫學醫療信息網絡體係》上報的有關問題作全麵調查。
1月中旬,流行性傳染性疾病醫學醫療信息網絡體係、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實時實地信息網絡體係、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健康安全信息網絡體係、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國際安全管理信息網絡體係等四套體係正式啟動。
1月中旬,武漢市SARI疫情傳播人數達到2000人,但得到有效控製,並未向全國和全球傳播,一場SARI的疫情,得到有效控製。
假設隻是假設,但願從此以後沒有假設。
相關資料:
國家應急管理中的第一個裏程碑事件是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署 ( FEMA , 1979 ) 成立 , 它把所有應對突 發災難性事件的職能集於一個部門 , 是比較早的 一家 ; 應急管理中的第二個裏程碑事件是 2001 年美國紐約“9 - 11 事件 ” 的發生 , 這一事件的發生實際上將國家安全問題和公共安全問題集中展示在大家麵前 ; 應急管理中的第三個裏程碑事件是中國 2003 年 SARS 的出現 , 價值在於突破了應急管理的地域限製 ; 應急管理的第四個裏程碑事件是 2005 年美國新奧爾良颶風事件對 FEMA 的考驗。
然而,中國還缺少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