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為什麽很多人自己認為自己是健康的?

(2019-08-12 20:06:16) 下一個

這個話題,可以拓展為下麵的一些話題:

為什麽有的人認為自己總是對的?

為什麽有的人認為跟自己觀點不對的人就是腦殘?

為什麽有的人認為反駁自己觀點的人就是被洗腦?

如此等等。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談談心理學問題。

心理學家曾用愛情的話題,來提出一個這樣的觀點:有些人之所以會感覺一直遇不到對的人(Mr. Right),是因為TA身上有的特質能夠吸引到的人,與TA真正理想的伴侶常常相距甚遠。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來說,就是"愛我的人不是我真正愛的人,我愛的人不會愛我"。

我們用簡潔的話來講,就是:每個人都太以自己為中心,總以為自己什麽都是對的:自以為是。說好聽就是自傲,說難聽就是自負,總是意識不到自己的錯,別人也點醒不了。這樣的話,往往會讓人討厭與他們相處。當然,如果TA的朋友一直沒有和TA有過爭議,也許看不到TA的缺點,但是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不能低頭的自負,不會贏得別人的好感。如果是朋友,就應該好好勸說,讓TA知道你是善意的,對他好。

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出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認為:這是一個人的潛意識在作怪。潛意識占據了心理的絕大部分,是你意識不到的,充滿了各種欲望,它是行為的動力源,任何行為都能夠追溯到相關的潛意識欲望。

簡單來說就是:你認為你應該向東,但你的行為卻向西,這說明你的潛意識是想向西走的,隻不過你的意識出於現實和道德的考量得出了向東做的結論,可因為行為從根本上來講是受潛意識支配的,會在某個時間顯現出來,所以當你意識不清晰或暫時阻斷時,潛意識就控製了你的行為。

再擴大這個觀點,用哲學語言說:你的意誌主宰了理性,而不是理性支配意誌。因此,有的哲學家,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又如中國的王陽明(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諡文成),他們會認為:你的理性不夠清明,或者說你看起來是知道,但知道得不徹底。換句話說:你對違反理性的事的後果考慮得不夠充分,你總認為即使那樣做了,也沒什麽大不了吧?!

佛教中有一句名言:不要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麽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人與人之間每個人觀點都不一樣,有時候你認為是對的,在他眼中他認為這是錯的;同樣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這就是看問題的角度,或者廣度、深度不同,我們就需要在“異中求同”。比如一個難題、一場辯論,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前賢有前賢的想法,我們有我們的想法。世界上已經解決的難題,在當時是解決了,但在現在可能又有了新的變化,因為條件改變了,難題又出現了。但是今天的共同探討,要善於理解他人,而自己的想法,退一步就好,發現對方的優勢,看到自己的不足,即使在你自己看來,他人的某些方麵是錯誤的。這就是“異中求同”,或者說是“求同存異”。

我們回到“健康”話題,也是同樣道理。

當然,健康話題,除了前麵講的心理學、哲學層麵之外,還有一個專業層麵的問題。

健康,本身是一個專業術語,但同時,也是一個自我感覺、自我感受,屬於心理學範疇。所以,對於健康話題,以及延伸之後的養生保健,就是一個很難有統一標準的話題。

如果從心理學範疇來講,心理健康本身,就是健康的主體,而身體或肌體的健康,往往又受到心理的影響。不是有些被診斷為癌症的患者,自己不用治療,出去旅遊一次再回來檢查就痊愈了嗎?即使這樣的案例隻是少數,但也能說明一個事實:心態決定一切。還有一些心病的案例,就不一一囉嗦了。

如果從專業技術的角度來講,健康,或養生保健,是營養醫學的範疇。雖然聯合國某某機構,或者國家某某機構有比較權威的解釋與詮釋,但現代醫學(尤其包括營養醫學、病理學、診斷學、基礎生物學等)本身對於健康的臨床檢測與機械判斷,有一個基本的統計學意義,對於絕大多數人是合適的,是值得關注的。很多人平時不體檢,一旦體檢就是晚期。這個事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自己的身體,我們很多人自我感覺良好,明明知道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尤其垃圾食品,就是偏偏不改,不糾正,因為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垃圾食品等等,短時間內不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任何危害,而隻顧當時的開心快樂,不管以後積累的毒素,以及後遺症、副作用等等。等到了危急時刻,才後悔當初。很多亞健康、疾病、癌症,都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人們往往就有僥幸心理。

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朋友:我身體很健康,除了每天吃一顆降壓藥。

請問:你這樣就是健康?藥物是你身體需要的嗎?

還有的朋友這樣回答:我的健康我做主,我對自己的身體最了解。

表麵上看,這樣的回答似乎比較完美,而事實上,很多人並非專業人士,往往把錯誤的東西當成真理;即使是專業人士,也未必對營養醫學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尤其是臨床經驗和診療經驗,是專業人士需要下功夫的。

你知道酸奶很好,但未必知道酸奶是什麽。

我們還是用這樣的話來結束:你看起來是知道,但知道得不徹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