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人生哲理99條(第二輯)(74):生存鬥爭與博愛精神的統一

(2015-05-26 04:14:38) 下一個

    一個最明顯的“將兩種精神統一”的例子,就是經曆了生存鬥爭而發財的富翁們通過捐錢捐物,來對社會表達出最為善意的博愛精神。

 

生存鬥爭,從字麵上理解為:為了生存而進行的一係列的行為活動。然而,這些富翁們過著衣食無憂、財富享用不盡的生活,他們的現實生活是不可能感到生存鬥爭的壓力的。由此可以見,那些富翁們眼裏的生存鬥爭和普通百姓眼裏的生存鬥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樣一來,表現出的“博愛精神”也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達爾文的理論精髓,就是“生存鬥爭”,即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是一些人引用到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但這種引用隻能說是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因為達爾文的思想本身,還包括一種“自然選擇”的理論,以及愛德華·蘇威斯提出的“生物圈理論”。這些理論並沒有“生存鬥爭”那麽強烈或激烈,而是一種溫順的適應,相互依存與合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體現了博愛精神。

 

恩格斯認為,僅僅用生存鬥爭來解釋生物進化是片麵的。恩格斯結論式的意見是:在自然界中,不應單單強調“鬥爭”。現代生物學確立的一些新的理論,例如基因突變理論,支持了恩格斯的看法,即生存鬥爭不是生物進化的唯一杠杆。當今社會,社會達爾文主義即使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也是行不通的,而是力求在發展經濟和社會公正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這就是和諧。

 

很多人覺得:生存鬥爭與博愛精神是對立的,尤其是對於一般百姓而言,今天能填包一家人的肚子,才是他們最渴望的,還談什麽博愛精神?“生存鬥爭”迫使他們疲憊不堪,飽經風霜;“生存鬥爭”的壓力,就像一座大山,將他們牢牢壓住,使他們掙紮在死亡的邊緣,與病魔的鬥爭便是他們的工作。而對那些擁有無數財富和地位顯赫的富翁們來說,“生存鬥爭”的含義就有了另一種的解釋,即擔心自己的財富被他人剝奪,或者怕自己不能耀武揚威地蓋過旁人。因此,有人就會說:博愛精神是對於富翁們來說德,而我們一般百姓與之毫無關係。

 

    其實,不同階層的人士,“生存鬥爭”的形式與方式有差別,“博愛精神”也是有差別的。在慈善捐款中,富翁們可以捐款幾百萬、幾千萬,而平民百姓可能隻是捐獻一瓶水、一頂草帽。我們為什麽要苛求別人那麽多呢?博愛精神所體現的就是一種精神,使人們在生存鬥爭中體會到的那種生存艱辛之後,所能夠表達出來的善舉,而不是表麵上的物質或財富上的優越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