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人生哲理99條(第二輯)(17):世界從混沌開始,在混沌中結束

(2014-04-25 17:14:32) 下一個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傳說,莫過於《盤古開天辟地》。故事的基本意思就是我們現在的世界源自一個古老的混沌世界。無獨有偶,這個傳說竟然與當代的宇宙起源學說(即大爆炸學說)有著一致的觀點。

 

人類社會經過幾百萬年的發展進化,再經過了幾千年的科技進步,使得我們這個社會從一個混沌、無序的世界逐漸變成一個清晰而有序的世界;人類逐漸建立起時間、空間、度量衡、曆法、定位、計算等等法則,並逐漸使全世界統一;人類不僅建立了國家和社會的管理和法律體係,而且也建立了一係列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的學說、理論、定律、規則以及規律等等。然而,當人類沉醉於自己建立的這個清晰而有序的世界的同時,卻發現我們這個世界並非如我們早先認為的那樣清晰而有序。

 

在中國,除了《盤古開天辟地》之外,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與《易經》中的模糊哲理不謀而合。所謂模糊哲學,就是從厚黑學或者中國古代哲學中引申出來的。老子裏的大智若愚或者水至清則無魚,人之察則無徒,還有難得糊塗的處世哲學等等,都是模糊哲學的例子。中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握一個,而這個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在西方,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教授於1927年在德國最高的學府海德堡大學的一場量子物理學實驗,創立了測不準原理,海森伯因此獲得了193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許多事情的發展軌跡為什麽常常測不準?因為一切事物都處在不停地變化之中,甚至可以說是瞬息萬變19世紀建立的貝葉斯定理機率論或概率論是研究隨機性或不確定性等現象的數學;1933年,蘇聯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在他的《概率論基礎》一書中第一次給出了概率的測度論的定義和一套嚴密的公理體係。1965年,人們將在模糊集合、模糊邏輯(也稱弗晰邏輯,Fuzzy logic)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模糊拓撲、模糊測度論等數學領域,統稱為模糊數學,亦稱弗晰數學或模糊性數學。模糊邏輯則是建立在多值邏輯基礎上,運用弗晰(模糊)集合的方法來研究模糊性思維、語言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是研究現實世界中許多界限不分明甚至是很模糊的問題的數學工具,在模式識別、人工智能、智能家電等方麵有廣泛的應用。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近代物理的兩大支柱,兩者都改變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根本認識,並對20世紀的科學技術、生產實踐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於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1926年,奧地利學者薛定諤發明了量子力學的波動方程,標誌著量子力學的建立。1967年,美籍數學家曼德布羅特(B. B. Mandelbort)提出分形理論,它研究相似的、無特征尺度的自然。197212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 N. 洛倫茲提出混沌學理論。1973年,天文物理學家布蘭登·卡特提出人擇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人擇原理被分為三種,弱人擇原理、強人擇原理和終極人擇原理)。

 

由此可見,當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時,人們會發現很多事物都是無規則、無規律、測不準、相對性等等;即使對於已經發現的大量規律、定律或法則,甚至國際法,也存在很多例外,或有條件限製。這些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的出現,對人類未來的觀念和生活的巨大影響,我們目前尚無法預測,這本身也是一種模糊。中國有一句俗話:知道的越多反而發現自己越無知。所以,世界的未來必定是在某種混沌的理論中結束,這種理論,很可能就是人擇原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