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宗教信仰的“真信”與“假信”

(2014-02-24 12:12:20) 下一個

談論或探討宗教信仰,幾乎是所有話題中最難達成一致意見的,雖然筆者從不奢望與別人有相同看法。

 

為什麽?

 

宗教信仰是指人們對所信仰的神聖對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義等),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這種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現和貫穿於特定的宗教儀式和宗教活動中,並用來指導和規範自己在世俗社會中的行為。它屬於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

 

以當今世界比較占絕大多數的宗教來講,亞伯拉罕(Abraham)諸教,包括基督新教Protestant、天主教Catholicism、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y、猶太教Judaism、伊斯蘭教Islam等各宗教。而基督教是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統稱。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分裂,源自《聖經》。猶太教不承認《新約》,猶太教認為隻有一本《聖經》,那就是基督教所說的《舊約》。伊斯蘭教較為晚起(公元七世紀才形成的宗教),從《可蘭經》的內容看,它與《舊約》和《新約》都有思想淵源關係。但是,伊斯蘭教不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不承認聖靈、聖父、聖子三位一體。按照伊斯蘭教,隻有上帝和他的使者,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和最偉大的一位使者,耶穌被上帝派到世上來,隻是為穆罕默德做準備的。

 

1054年,基督教發生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野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另一次分裂,就是天主教和新教。自16世紀新教從天主教分離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在這期間,基督教分枝有數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與新教各派,可說在主內同根、大同小異。

 

不難推測:亞伯拉罕諸教的每一次分裂,不外乎是當時的教主或教皇等大頭目之間對於《聖經》或者與《聖經》和教義有關的理念、觀點、思想等等的理解和解釋不同,從而導致每一個宗教派別或門類都認為自己的派別或門類是最正宗的,是最基督的;而其它的所謂派別或門類,就是異教、邪教。

 

    同樣,我們來理解上帝。即使是同一個教會的教徒,每個人對於“上帝的理解,或者領悟都是不一樣的,對於《聖經》裏麵一些字麵的解釋也是不一樣的。有人說:信了,神為中心;不信,人為中心。這話不假。不過,也有人這樣說:有的人“信”,是因為“真信;有的人“信”,是因為“假信。那麽,什麽是《聖經》或基督信仰中的“真信與“假信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恐怕沒人可以給出能夠讓所有基督教信徒都可以接受的最全麵的標準答案,因為這個問題同樣麵臨“什麽是上帝?”“上帝能夠帶來什麽?”“為什麽信上帝?”“真與假的標準是什麽?等等問題。

 

舉例來講。一位基督徒信上帝,很虔誠。他說他經常與耶穌交談,是一種心靈的溝通。而且,他還會把交談的內容記錄下來,給他人傳閱,並獲得他人認可。另一位基督徒,也信上帝,也很虔誠。他說自己沒有與耶穌交談過,但潛心研究《聖經》,並將《聖經》的真理傳播給身邊的人,讓很多人受益。

 

對於這兩位的言行,有3種看法:兩者都是真信;前者是真信;後者是真信。為什麽人們會對於他人的言行有不一樣的看法?很簡單,因為每個人對於“信仰的標準和理解不一樣。但是,如果認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是唯一正確的,那就是極端宗教人士了。

 

為什麽幾千年來,儒教和佛家會紮根在中國人心中,而基督教很少呢?這就是因為很多基督教傳教士並非真正理解《聖經》,認為是唯一的,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是唯一正確的;任何一位真心傳教的人都認為自己信的是終極真理。馬克思主義(馬列教)曾經也有這樣的思潮。

 

相比之下,儒教講求中道;佛家講求中庸。二者的相通之處,是看問題不走極端,走中間道路。所謂中間道路是把兩個極端統一起來,遵循適度與適合的原則。中庸,既是思想方法,也是儒家處世哲學、是儒家做人的藝術,更是儒家的道德境界,是一種平衡處事的智能,所以才會在幾千年的曆史中,一直被中國人所崇拜與推崇。而且,對於宗教信仰,中庸的態度就是兼容,或者說是包容。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由於理性和智能的局限性,人類不可能在肉體階段把宗教信仰問題做出徹底的、如同學術般的邏輯解釋。正因如此,在信仰最高層麵上分個黑白好壞真假,是根本辦不到的事。

 

由此可見,如果你是一位可以認識到自我的理性和智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人士,那就一定會理解他人的言行,才會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