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談談霧霾的產生與治理

(2014-01-11 09:42:19) 下一個
 

談談霧霾的產生與治理

 

 

霧霾(fog and haze),也稱陰霾,是的同義詞,是指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據專家推測:中國目前進入霧霾高發期,可能會持續10-20年。

 

中科院大氣灰霾溯源項目組報告執筆人、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寫道:中國的霾汙染問題比倫敦煙霧事件和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更為複雜和嚴重。倫敦煙霧事件發生在人類對空氣汙染尚無認識的時期,主要源於當時大量的燃煤使用,洛杉磯光化學煙霧的罪魁禍首很容易在機動車身上找到,而中國的霾,源頭卻沒有那麽明晰,甚至,每一座城市、每一次灰霾幾乎都有自己的特點。

 

1230日,中科院官方微博稱,研究結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燒排放成為北京PM2.5汙染主要來源。在北京PM2.56個重要來源中,汽車尾氣及垃圾焚燒這一項,僅占4%。其餘5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15%、燃煤18%、生物質燃燒12%、工業汙染25%和二次無機氣溶膠26%。民眾普遍對4%的數據表示懷疑。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潘濤研究員表示:總體來說,目前北京市大氣汙染較為嚴重,且呈現複合型的特征,也就是說汙染的來源非常複雜,既有電廠、工業、居民燃煤排放的汙染,也有汽車尾氣、揮發性有機物、揚塵等的汙染排放。目前發達國家燃煤汙染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主要矛盾是治理機動車汙染,而北京市當前處於燃煤汙染和機動車汙染並存的階段。

 

北京市龐大的汽車保有量,本身就決定了機動車尾氣是影響大氣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關於北京市PM2.5的來源解析結果,國內的中國環科院、北大、清華、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包括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其他課題組,也都發表過各自的研究結論,機動車的貢獻一般認為在10%-50%之間,多數認為在20-30%之間,差異較大,主要是PM2.5成份的多變性、采用的方法、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等多方麵的原因造成的。但是這些研究都指向同一個結論,機動車排放是北京市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

 

汽車尾氣汙染是由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的環境汙染。主要汙染物為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鉛化合物、苯丙芘及固體顆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學煙霧等。汽車尾氣排放的醛類以甲醛為主,占60%-70%。它們對環境的汙染主要表現為產生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產生酸雨、黑雨等現象。關於汽車尾氣汙染的治理,主要應該從燃油替代入手。中國燃油的品質問題也是比較嚴重的。

 

從中國整體的工業汙染來看,工業汙染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行業。造紙、化工、鋼鐵、電力、食品、采掘、紡織等7個行業的廢水排放量占總量的45。造紙和食品業的COD(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排放量占COD排放總量的23,有色冶金業的重金屬排放量占重金屬排放總量的近12。綠色和平組織則通過分析當時的氣象資料及長三角的產業結構,認為水泥等工業排放源是長三角灰霾最大的根源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張懿華研究報道,2010519-521日,上海市出現持續性高濃度細顆粒物的霾汙染過程。在線氣溶膠離子組分監測結果表明,SO2^-4NO^-3NH+4二次離子成分是該次汙染過程的主要貢獻者。通過汙染過程分析發現,有利的反應條件、充足的氣態前體物和一定的大氣氧化性使得NO2迅速向顆粒態轉化,加上陸地排放的SO2經充分二次轉化後重新從海麵輸送回來,導致PM2.5濃度交替出現峰值,形成連續霾汙染。因此,為有效控製上海市霾汙染,必須協同控製NOxSO2氣態汙染物,前者因其轉化速度快且具有複合效應需嚴控上海排放源,後者因其區域長距離輸送特性應加強區域聯防聯控。

 

土壤塵的汙染並不是全國性的。沙塵暴隻發生在春季,隻影響北方的省份。粉塵中的化學成分無毒(除非附近有化工廠),而且,因為塵粒的粒徑足夠大,它們很少會鑽到人類的肺裏。

 

在燃煤和生物質燃燒的汙染中,前者的原料化石燃料煤炭(汙染物比較單一),後者的原料是廢木料及農作物廢料為原材料壓縮成類似飼料顆粒一樣的生物質木顆粒,通過自動送料裝置將生物質顆粒送入燃燒室進行直接燃燒,而燃燒後的熱能可直接供應給鍋爐、噴塗、壓鑄、製衣、酒店、熱處理等供熱設備使用。汙染物成分比較複雜。

 

小結:從汽車尾氣及垃圾焚燒、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工業汙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的總體汙染成分來比較,工業化和城市化,是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對於中國霧霾的治理措施,提出如下幾點:

 

1,大力發展電力公交、嚴格限製城市車輛;

2,大力發展多元能源、逐步代替石油煤炭;

3,大力發展管道物流、逐漸取消貨車運輸;

4,改造工業排放係統、實施排放許可製度;

5,繼續擴大植樹造林、徹底解決北方缺水;

6,普及綠色低碳生活、推廣環保生活標準。

 

(編輯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