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孩子發燒別隨意輸液
最近一段時間早晚溫差比較大,有不少孩子都不太適應這樣的天氣,於是便開始感冒發燒和咳嗽。盡管孩子發燒相當常見,但也會令很多家長一籌莫展——孩子大多是在半夜裏出現發燒的情況,去醫院吧,擔心孩子來回折騰;不去吧,又害怕耽誤病情。
孩子發燒的原因
通常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兩種,一種為疾病因素,另外一種為非疾病因素。顧名思義,非疾病因素主要指由外界環境影響所導致的發燒,包括氣溫過高、穿衣太多、喝水過少、水分丟失(流汗)等,這些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要常見一些。疾病因素則主要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為常見,比如呼吸道、胃腸道感染等。據不完全統計,到醫院就診的孩子中有70%-80%是由於呼吸道感染引起,主要表現為流鼻涕、打噴嚏、咽痛、咳嗽等;胃腸炎則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等。當然,不同的年齡階段,引起發燒的原因也不盡相同,2-5歲的幼兒發燒的主要原因是各種呼吸道感染、尿道炎、腦膜炎、腸炎等。
家庭物理降溫指南
首先,應該先認識到孩子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孩子的身體某個部位生病了。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當腋下溫度沒有超過38.5℃時,可以不必選用打針或輸液的方式來退燒,一些物理降溫的方法同樣能起到不錯的退熱效果。一是可以給孩子多喝水,以助發汗散熱,且能起到補充丟失的水分的作用。冷敷法也非常簡單易用,將用冷水打濕的毛巾敷在前額,待毛巾變熱後再重新用冷水浸透敷用。另外還可以將75%的醫用酒精(不能用純酒精)和溫水按1:1的比例對好,用柔軟的紗布或小毛巾蘸取,擦孩子的手心、腳心、腋窩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這種方法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
別隨意打針輸液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發燒時,不要隨意帶孩子打針輸液。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向家長宣傳的健康理念之一。這是因為用於兒童退熱的針劑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較大。如果孩子腋下的溫度超過了38.5℃,這時確實應該給予退熱治療,可以先選擇口服退熱藥。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安全、有效的藥物是用對乙酰氨基酚作為原料製成的藥片。這類藥物解熱的作用比較好,對胃腸道的刺激也小,通常口服30分鍾後就會產生退熱作用。服藥後如果不能起到退熱效果,再考慮打針或輸液。當然,為孩子選擇何種藥物、吃多少劑量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如何正確量體溫
1.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準確。
2.需測量足夠時間,腋溫一般需夾5分鍾以上。
3.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
寶寶發燒別吃葷,應多吃素
發燒是以交感神經係統活動增強為特點的全身性反應。唾液分泌,胃腸活動也會減弱,消化酶、胃酸、膽汁的分泌都會相應減少,這些食品如果長時間滯留在胃腸道,就會發酵、腐敗,最後引起中毒。所以當兒童發燒時,父母不要給他們準備肉、蛋類等葷腥食物,應多喝開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小兒發燒該吃什麽藥
摸摸滾燙的小額頭,眼看就要燒到39℃了,正準備給孩子用藥退燒,卻發現藥箱中竟有3-4種退燒藥,很多家長給患兒喂藥時,常常是藥擺了一桌子,就是不知道該吃哪一種。
孩子發燒不超過38.5℃,建議隻用物理降溫,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要及時用退燒藥。父母最好選用對乙酰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等)、布洛芬(美林等)這兩款兒科醫生使用最廣,臨床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這兩類退燒藥雖屬兩種不同類型,但作用都是解熱鎮痛。服用時,需注意兩者劑型的差別:對乙酰氨基酚類的百服寧、泰諾林等有滴劑、口服液、咀嚼片三種劑型;布洛芬類的美林,對兒童隻有滴劑和口服液兩種劑型。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因為滴劑藥物濃度小、刺激性小。
在滴劑的用量上則要按體重選擇。一般6-11個月的嬰兒,對應體重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燒藥。12-23個月的嬰兒,體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歲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燒藥。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這種像餅幹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會拒絕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燒藥,對患兒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類藥,對胃部刺激較大,不建議使用。
用藥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燒藥的時間別太長,發燒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藥。服用泰諾林和百服寧,一天不能超過4次,每次間隔最少4小時。
咳嗽發燒不能光吃感冒藥
一19個月大的寶寶發燒半個月後被診斷為“膿胸”,手術時從其隻有成人兩個拳頭大的胸腔內抽出了400毫升膿液。
案例:19個月大的女孩佳佳出現咳嗽、發熱症狀,父母以為她感冒了,便給佳佳口服了一些退熱、止咳藥。然而,半個月過去了,佳佳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到醫院胸外科一檢查,被確診為“膿胸”,己經發展成胸腔積液,右肺下葉因感染己全部潰爛,如不及時手術,將危及生命。鑒於此,胸外科為其實施了手術,從患兒胸腔內抽出了膿液,並將己經破潰、糜爛的右肺下葉切除。
膿胸又稱化膿性胸膜炎,此病常有發燒症狀,經常被人們忽視,容易引起嚴重後果。由於兒童抵抗力低,細菌致病性強,更容易患此病。不要輕視感冒發燒的症狀,應即時就診,必要時應在醫生建議下做胸片等以確診病情。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