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生活變遷(96):冬季

(2012-04-22 18:49:06) 下一個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湖北的冬季,應該說在國內是比較寒冷的,並不是因為冬季氣溫很低,而是因為冬季沒有供暖。從12月底到來年2月是冬季,平均氣溫在一般在13度,天氣好時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時常常在0度以下,比較陰冷,持續時間不很長。一般年份的雨雪天氣,也就零下5度左右,最低也就零下10度左右;50年一遇的寒冬,也有零下20度的。

 

兒時的冬季,時常與小夥伴一起嬉戲,用屋簷下凍結的冰柱或冰掛(我們稱之為淩鉤子)當作“寶劍”,相互“廝殺”;也堆過雪人,打過雪仗。曾經還與小夥伴一起在結冰的湖麵或河麵上走,有一次就掉進河裏,幸好河水很淺,自己爬上來,在家裏休息了一個星期。那時候就覺得冬季很冷,也許是因為居住在郊區的原因。屋子外麵總是風很大,到處結冰,隻有家裏生起柴炭爐子,才感覺溫暖。每年冬季之前,父親總是要買回幾大麻布袋子的柴炭,準備過冬。但這樣的取暖方式,很容易造成煤氣中毒。還有,我們小時候穿過一種木屐,套在鞋子外麵的,下麵有4個爪爪,可以釘在冰麵上不會打滑。

 

中學時期,搬家到市區了,城市的冬季要比郊區暖和很多。大概是車輛和高樓的緣故,但冬季的氣溫還是很低的。那時候也沒有熱水袋,晚上睡覺時,就用醫院那種500毫升的鹽水瓶子裝熱水暖腳。有時候熱水溫度太高,瓶子也會破裂;或者是半夜用腳一蹬,瓶子掉在地上,嘩啦啦一灘水。家裏養的金魚,水麵也會結一層冰,每天必須要把冰塊拿掉,否則,金魚就沒有氧氣呼吸了。

 

冬季洗過的衣服,如果晾在外麵或陽台上,會變得硬梆梆的;如果是比較好的衣服,最好就放家裏,以免把衣服弄壞。早上洗臉時,毛巾也是硬梆梆的一塊;刷牙時,就一定得用熱水,否則牙齒要凍掉!有時候,整棟大樓的水管子也全部凍結了,有人就點燃草袋子烤水管子,大家才會有水洗臉刷牙。

 

最難熬的還是冬季洗澡。因為家裏沒有暖氣,原來冬季在家裏洗澡,要用柴炭爐子,但還是很冷的。80年代開始,很多單位都有了公共澡堂(浴室),買票洗澡,一般是一塊錢一次。澡堂裏麵,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小櫃子,存放自己的私人物品,自己帶鑰匙和鎖(有時候也發現丟錢包和手表的現象)。有時候還得自己帶幾張報紙,可以墊在被別人踩髒的凳子或椅子上,坐下來穿衣服、鞋子。那個地麵,永遠都是髒兮兮的。冬季去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上海、成都等地出差,也使用過這類澡堂,大同小異。在武漢和南京學習時,公共澡堂也一樣。

 

在廣州上大學,冬季最低氣溫也就零上5度左右。所以,對於我們北方的學子,不用擔心過冬。隻是洗澡時,沒有熱水,同學兩人互相潑冷水,過校園的“潑水節”。

 

90年代,空調時代到來之後,也是新式樓房時代了,水管子凍結的事情也不會發生了,但晾在陽台上的毛巾,也還是會硬梆梆的一塊。一般人家,洗澡都會使用電暖器、電暖爐等加熱設備。家裏後來在裝修時,采用的是浴霸,非常耗電。出差時,冬季一般在賓館洗澡。賓館裏麵都是中央空調,房間內部也有空調,或者暖氣,不喲就能夠擔心洗澡問題。

 

再談談冬季裏的特殊食品。

 

小時候就是春節期間吃的油炸食品了,我在《童年故事》裏麵都講過了。鄉下老家的芝麻打糖,算是童年記憶中最深刻的了。參加工作後在農場實習,與村民們一起在農田裏挖荸薺,是一份難得的生活經驗,因為以前一直不知道荸薺是生長在泥巴田裏麵的。在荷塘裏麵挖藕,那就經曆過很多了。

 

也許是90年代吃火鍋開始,在冬季裏,我們也開始吃雪糕、冰激淩。後來,有人發明了生薑煮可樂,冬季喝這個,可以預防感冒。21世紀之後,吃東西就基本上不分季節了。反季節蔬菜大量上市,東西南北物流高速發展,在湖北就可以買到全國各地,甚至台灣、香港、日本、韓國、美國等地的食品。

 

日本(名古屋)和加拿大(多倫多與渥太華)的冬季,屬於寒冷的冬季,相當於大連和哈爾濱的冬季。但日本和加拿大屬於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社會公共福利和社會公共設施方麵,做得相當不錯。即使是零下20度,也讓人感覺到十分舒適。具體的故事,在《感受多倫多》裏麵也有一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