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生活變遷(71):動畫片

(2012-02-26 18:17:07) 下一個

 

 

6070年代看過的動畫片,基本上都是國產的兒童電影(其中有一些木偶片),基本上都是在看電影之前的加影,有些也是學校組織看專場電影。比如《我們愛農村》、《紅領巾》、《冰上遇險》、《牧笛》、《孔雀公主》、《金色的海螺》、《一棵大白菜》、《小溪流》、《兩張布告》、《歌聲飛出五指山》、《小白鴿》、《山伢子》、《象不象》、《蘆蕩小英雄》、《山羊回了家》、《兩隻小孔雀》、《樹苗》、《大櫓的故事》、《東海小哨兵》、《小八路》、《萬噸水壓機戰歌》、《放學以後》、《試航》、《金色的大雁》等等(很多是網絡搜尋到的,自己也記不住了)。印象最深的是《神筆馬良》(我看的第一部木偶片)、《紅軍橋》、《帶響的弓箭》、《天才雜技演員》(木偶片,就在雜技團學藝時看的)、《漁童(漁盆的故事)》、《哪吒鬧海》、《奇怪的病號》、《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中國卡通界的達摩,開山鼻祖。據說是齊白石先生的原畫)、《草原英雄小姐妹》(寫過觀後感)等等。

 

80年代的動畫片就更多了,比如《雪孩子》、《黑貓警長》、《阿凡提的故事》(木偶片)、《葫蘆兄弟》、《邋遢大王曆險記》、《小靈通》、《舒克和貝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旗旗號巡洋艦》、《動物王國盜竊案》、《琴島和海爾》(第一部企業動畫片)、《皮皮的故事》、《丁丁的故事(丁丁戰猴王)》、《老狼請客》、《西嶽奇童》、《寶蓮燈》、《小黃鸝學唱歌》、《九色鹿》、《小馬虎》、《小鯉魚跳龍門》、《猴子釣魚》、《猴子撈月》、《過猴山》、《等明天》、《淘氣的金絲猴》、《火焰山》、《人參果》、《嬌嬌的奇遇》、《熊貓百貨商店》(剪紙片)、《小熊貓學木匠》、《差不多》、《狐狸打獵人》、《人參娃娃》、《張飛審瓜》、《豬八戒吃西瓜》、《醉酒》、《濟公鬥蟋蟀》、《蟋蟀》(聊齋故事)、《驕傲的將軍》、《三個和尚》、《摔香爐》、《好貓咪咪》、《小鴨呷呷》(折紙片)、《三隻狼》(折紙片)、《鷸蚌相爭》(剪紙片)、《真假李逵》、《嶗山道士》、《長發妹》、《沒頭腦和不高興》、《小紅臉和小藍臉》、《過河》、《曹衝稱象》(木偶片)、《愚人買鞋》(木偶片)、《小兔偷瓜》、《咕咚來了》、《小哥兒倆》、《鬆鼠理發師》、《老虎學藝》、《母雞搬家》、《大名府》、《蝴蝶泉》、《鹿鈴》、《狼來了》、《小馬過河》等等。

 

80年代中期,電視機進入百姓家之後,很多外國動畫片被引進國內。我看過的有《咪咪流浪記》、《聰明的一休》、《藍精靈》、《忍者神龜》、《堂·吉訶德》、《鐵臂阿童木》等,日本的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咪咪流浪記》,是我看過的第一部立體動畫片。

 

兒子就是看動畫片長大的,比我小時候看的要多。除了前麵提過的一些(重播),還有《花仙子》(兒子最怕)、《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巴巴爸爸》、《摩登原始人》、《鼴鼠的故事》、《丹佛,最後的恐龍》、《嘿!奔奔》、《聖鬥士星矢》、《森林大帝雷歐》、《變形金剛》、《大力水手》(吃菠菜的故事)、《魔方大廈》、《地球超人》、《藍皮鼠大臉貓》、《笑星和他的朋友們》、《星際旅行》等等。《小龍人》不算動畫片,但很好看;給兒子買的第一部動畫片VCD就是《貓和老鼠》;中央一台每天新聞聯播之前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鴨》,每天都要用錄像機錄製,電視看完後,兒子就再接著看N遍錄像,可以把台詞全部說出來。那時候,市麵上也有很多英語學習的動畫片錄像帶,家裏買過很多,兒子小時候的英語學習興趣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

 

90年代末期以後,除了上麵提過的一些(重播),基本上就很少看新的了。電腦普及之後,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算是一個Flash,但很流行。卡拉OKVCD流行之後,很多歌曲的畫麵都是動畫,比如《丁香花》。後來自己也用電腦做Flash或圖片動畫,把照片嵌入,再植入歌曲或音樂,用軟件編輯,再轉錄成VCD。《天線寶寶》很特別,是真人木偶片。那時候,城市裏流行賭博中獎(不知道具體叫什麽名字),中獎號碼居然就在每天的《天線寶寶》節目中,結果這個節目收視率特高。後來SARS流行時,國內的醫生護士們都是全副武裝,被人稱為“天線寶寶”,十分形象。

 

日本的動漫應該是世界上最多最好的,有很多成年人看,當然也不乏“成人動漫”。電腦遊戲基本上都是動漫,這是動畫片逐漸失去市場的原因之一。來加拿大最初一段時間沒事幹,打開電視機就是《Futurama》動畫片,學習英語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