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欲望三部曲

(2010-04-22 16:58:01) 下一個

 

 

欲望與真理

 

 

無論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都承認世界上有真理。真理本身是存在的,隻是我們是否發現了,或者了解了。發現真理或了解真理的這一過程,也就是欲望。

 

有人說欲望是有罪的,人不應該有欲望,欲望帶給人無盡的煩惱與痛苦;有人說欲望是可恥的,人一定要壓製自己的欲望。對於宗教來講,95%的宗教主張禁欲,或者說偏向冷處理欲望,多被歸為正統宗教;而5%的宗教主張縱欲,往往被稱為邪教。其實,不論是禁欲還是縱欲,一個宗教隻要把基石立在了虛假的“欲望”上麵,就必然與真理無緣,也必然成為上帝嘲笑的對象。在這裏,上帝,是一個抽象的“精神實體”。人有靈魂有肉體,靈與肉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隻需要去麵對,而不是回避。

 

在直覺上,欲望多帶有肉體的性質。從動物身上可以明顯地看到,動物沒有高級精神生活,它們不斷產生欲望,不停地為欲望奔波,也不斷地品嚐欲望帶來的結果:滿足就快樂,不滿足就痛苦。與動物相比,人處理欲望多了很多東西,甚至出現阿Q那樣的人物。但是,所有的平衡能力隻為了一個結果,就是當那欲望帶來的痛苦或快樂到來時,不要讓它太尖銳、太刺激;成人一天至少產生1000個欲望,如果不能平衡,人的自我意識承受不了。

 

在感覺上,欲望與肉體的密切關係,把人與動物的距離拉得更近了,而且,大多數欲望讓人有犯罪感。所以,處理欲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宣布:欲望是罪過,至少有罪的傾向。95%的宗教,也是這麽做的。然而,這樣就接近真理了嗎?

 

要認識真理,先來認識我們自己吧!

 

肉體欲望是欲望,精神欲望難道就不是欲望了嗎?人可以用意誌和理性戰勝一切欲望,甚至包括來世的快樂、永生的欲望、認識神的欲望等等,但是,它不能抹煞欲望帶來的肉體上痛苦或快樂的感覺。當然,人可以像釋迦牟尼那樣,把生命的具體感覺也淡化到最低狀態,但是,這一切努力就走出欲望了嗎?回答是否定的。

 

欲望是什麽?欲望是人之生命存在的標誌!欲望是人走進真理的大門!所以,對待欲望,人類不是戰勝它,也不是消滅它,更不是宣布它是罪過。律法之下的人,戰勝不了欲望;戰勝欲望本身就是一個欲望。人隻有被欲望擄去,隻有在紅塵中沉浮,才會明白欲望是什麽東西,這正是人生不斷認識自我的一個經曆。

 

在宗教裏麵,一個人如果天天生活在認罪的狀態下,他的生命裏怎麽會有真理呢?從生命的感覺講,生活在恩典之下的人,他對於一切過失,隻會有淡淡的懊悔,因為他走在真理的道路上,而真理並不等於不犯錯誤。真理是一個過程,走在上麵,心裏非常踏實,就像陽光下一日一日長大的小樹,怎麽會有沉重的負罪感呢?

 

因此,人是有欲望的,欲望本身是無罪的。人對金錢的欲望,對幸福的欲望,對知識的欲望,對美好的欲望,對美食的欲望,對愛情的欲望,對肉欲的欲望等等,都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欲望。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平衡自我的心理,如何在法律之下,經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最大的快樂!這也是中庸所帶給人們的智慧!

 

 

欲望與修身

 

 

人生是沒有完美的,不完美的人生,才是自然;正如月圓月缺,才是最美。一個人的欲望如果滿足不了,情緒會很低落,從而影響身體的健康。這樣的心理,是需要調整和改進的。不能得到的,或者說是沒有能力得到的,完全沒有希望了,這時候就不應再去探求了,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現實生活可能會很糟糕,但隻要內心是完美的,快樂的,那麽你就擁有了人生最大的財富――快樂。擁有了快樂,就等於擁有了一切!此乃修身之道。

 

中國人講究修養,人格的修養。而且要做到“棄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將相而不為”。做到皇帝都可以不當,這就是大多數人所標榜的最高的人格修養。真的希望這種修養不要每人都有,不然的話,皇帝沒有人當了,官沒有人做了,做生意的也沒有了,種田的也沒有了,都當神仙去了。那以後吃什麽,喝什麽?社會還有沒有前途,人類還到底要不要繼續下去? 

 

  人類生下來就有欲望,得吃奶,不然便會餓死;吃飯大如天,這也就是人的基本欲望。再一個就是男女之事,長大了男人喜歡女人,女人喜歡男人,這也是人類生存的大事。如果人人都去做和尚,當尼姑,那人類豈不就此斷種啦!把握欲望,就需要一個“度”,完全把欲望看成是一種禍水,是說不過去的。這就是中庸的思想。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有追求,而不是去整天想怎麽樣才能忘掉人所固有的欲望。有了欲望,人類才會發展,人類文化才能進步。追求事業上人成功也是每個人都應當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人類的發展就是我們人類本身思想觀念的改變。現在有很多有名的企業家,如果沒有欲望和野心,能成功嗎?俄國的一位元帥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便不是好士兵。欲望也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俱備的素質與條件,也是成功的前提。

 

  欲望的力量也是驚人的。它可以讓一個人留芳千古,也可以讓一個人遺臭萬年。欲望也同樣是建立在個人的處世方法與個人的品行好壞的基礎之上的。人雖然不能沒有欲望,可也不能變化成隨心所欲,任意而為,因為欲望也同樣是有限製的。追求利益是欲望的根本,利益平衡則關係到欲望是否失衡。一些人有了權力欲,當得到權力以後呢,便又產生了財欲性欲的極度膨脹,這種欲望是沒有限製的,所要得到的利益早已超出了所能夠承受的利益平衡。所以這種欲望也就化為了無止境的貪欲了,正所謂貪得無厭就是如此。怎樣去把握一個“度”,完全在一念之間。

 

  應該說追求名利沒有什麽過錯,誰都想在人類的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讓自己的人生永無暇疵。有人做過一個比喻,人生就好像是一張白紙,繪出來的作品怎麽樣,自己完全有能力把握。人的欲望也完全是我們大腦的產物,大腦是自己的,所以完全可以自己去支配。一個人的欲望天平是否失,與個人的自我意識是相聯係的,當然,也與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但關鍵還是在於一個人的平衡能力,把握“度”的能力。

 

  中國有一句俗話,“知足常樂”。知足可以理解為以前的夢想計劃得到了滿足,也就是說以前的欲望也已經實現了,就應該有所收斂了。就好像一根水管,裏麵的水已經滿了,可還要努力地往裏擠,就會有爆破的危險了。平常沏茶的時候,沏得滿滿的沒有溢出來就沒事;可是偏偏滿了,還要往裏沏,茶水就會溢出來了。而且還會變本加利,連桌布都會弄濕的。這是完全不劃算的。

 

    因此,在滿足欲望的同時,人們更多地應該是學會如何認識自我,知道自己的極限,把握中庸,學會放棄,知足常樂,笑對人生。

 

 

欲望與愛情

 

 

    人類發明了愛情,最初是基於一種“性欲”和人類的繁衍。後來發展的愛情,則是完全突破了這一基礎,而上升到精神層麵。最後到了現代社會,則更是進入了物質利益的層麵。無論是“精神層麵”,還是“物質層麵”,仍舊是人的欲望所驅使。

 

因此,欲望總是與愛情分不開的,甚至包括維係愛情的婚姻。有的人因為虛榮心(比如金錢、名譽、地位等)而追求愛情,也有人隻是單純的人類最原始的欲望,更多的人則是兼而有之。雖然一切都說得這麽直白,但也總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人之常情嘛。

 

在凡塵中生活,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為何追求愛情,很多人明白自己不是那麽單純的人,隻能是隨大流、聽父母之命。這樣的愛情,最終結果當然是婚姻生活、生兒育女;一旦發現這樣的愛情太遠離現實的欲望,就會失去繼續保留或維係的可能,因為這種愛情與欲望是不一致的。但另一方麵,如果不能夠認識到愛情與欲望的關聯,這又是一種痛苦與悲哀。

 

    不知道有沒有人把愛情與欲望嚴格地分開。如果有的話,那就叫做“柏拉圖式的愛情”。當人不想被欲望征服卻又無助時,總想找個傾訴的對象,能夠靜靜地聽一聽心聲,但卻沒有膽量去尋找,因為想要得到的又是自己害怕與排斥的。這就是精神愛情產生的結果。另一方麵,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而過度的愛欲,必然會誇張對象的性質和價值。這樣的欲望把握不定,就叫做迷茫,與真正的愛情相去甚遠。

 

有人說,把愛情看做欲望的掩飾,也許是偏執。因為世界上會有真正的愛情――即使不屬於自己,但也不可以否定其存在;也有人說,愛情是雞肋,沒到過巫山就一頭鑽進了圍城。這不僅是對愛情的誤解,也是一種欲望的不滿足。人往往就是如此脆弱、不堪一擊;還有人說,愛情誠可貴,鑽戒價更高。這是一種為了滿足物質欲望的愛情,不是為了婚姻的愛情。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平衡欲望能力的差異。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則是要靠很多因素才能維係的。這其中,婚姻應該是愛情欲望的結果。隻有兩個人共同用心去努力,欲望達到一致時,愛情才會經得住風吹雨打。愛情的基礎是欲望,愛情的結果也是欲望。心胸寬廣豁達的人,會拋棄一切與愛情欲望相違背的欲望,而去廝守愛情;不再因為自己的任性而不肯低頭,不再因為自己的固執而輕言分手,不再因為過度的欲望而另尋新歡。在流年歲月裏,天長地久!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