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60-70年代,老百姓家裏夏季基本上不使用護膚品和化妝品(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東西),隻是在冬季用一種廉價的護膚品“蚌殼油”或“蛤蜊油”(老家叫著“糊鍋油”,像麵糊糊一樣),是一種以凡士林為主的油性護膚品。這蚌殼油是以真正的海蚌殼為包裝的,一般是白色,多數也有一些條狀花紋,表麵貼有一張菱形的商標;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價格也就不一樣(大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最早吃的醬菜,就是蘿卜皮。因為蘿卜很便宜,母親把削蘿卜剩下的皮洗幹淨,然後曬幹,再用鹽醃,當然要用剁碎的辣椒,還有糖什麽的。冬瓜皮和大蒜的根須也可以這樣做。做菜的辣醬,都是母親自己做的,主要就是尖辣椒做的辣醬,還有豆瓣醬。母親做豆瓣醬的故事,我在本係列第八章有講。不過,泡菜就主要是奶奶做的。我們都是從奶奶那裏拿一些回家,自己用泡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燒烤食品(主要指肉食)也是致癌食品之一,似乎不是漢族的原產。第一次吃燒烤,應該是在烏魯木齊(80年代)。那個烤羊肉串,味道很正點。後來北京有了烤羊肉串,每次出差去北京,一定要品嚐一下(86春晚,朱時茂和陳佩斯的小品描述得很逼真)。90年代開始,老家也有了烤羊肉串,絕大多數都是新疆人。後來去西雙版納考察,第一次吃烤魚(覺得是羅非魚,多倫多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雖然油炸食品有致癌的危險,但中國人一直就是喜歡吃油炸食品。小時候,隻是每年春節有機會吃油炸食品,比如春卷、麻花、玉蘭片(蝦片)、花生、烤餃子、豬耳朵、饊子等等,油炸的零食似乎隻有京果。因為食油供應需要油票,所以家裏一般用菜油來炸食品,也不用豬油(更少)。後來,食堂或大街上出現了糯米餃、糍粑、油餅、油條、油磴、油香(武漢叫著麵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2-02-22 05:12:22)

所謂“奴”,就是失去自由的人,而“奴性”,則是不願意或不可能反抗的特性。從“奴性”的詞性來看,本身就是一個貶義詞。這是一種從消極的角度看世界或看問題的態度。如果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則應該是法律、秩序、規矩、方圓。有些人認為,隻是在某個“國家”或“政黨”統治下的民眾才具有“奴性”,這是比較狹隘的思想。在任何一種組織、機構、團體、公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70年代末期,電燈給普通百姓帶來了光明。但在使用電燈之前,以及使用電燈早期而經常停電的那段時期(80年代-90年代),蠟燭、煤油燈、手電筒,則是主要光源。煤油燈時期(前麵已經講過一些),每天吃飯時,都已經是晚上了。煤油燈放桌子中間,飯菜放四周;吃完飯,就做沒有做完的作業,尤其是語文(寫大字最容易完成,一放學就做完了)。夏季,父親用煤油燈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最早看書,自然就是小人書啦。那時候,沒有電視、沒有幼教,甚至連識字卡片也沒有。母親是幼教老師,我的學齡前教育,基本上都是母親教的;父親教繪畫和美術字。小人書都是父親出差去大城市帶回來的,隻是那時候的小人書以“八個樣板戲”為主(包括《紅燈記》、《沙家浜》、《紅色娘子軍》、《龍江頌》、《海港》、《白毛女》、《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親戚朋友在一起聚會,比較隨便、自由,很多話題都可以談。在60-70年代,親戚朋友聚會,都在家裏;人們一般不會外出,下班就在家裏。登門拜訪,聊天喝茶;似乎真的就隻是喝白開水,茶葉都很少;也沒有什麽糖果瓜子或飲料,更不會有電視、麻將等等;在家裏如果有時間,就讀《紅寶書》,寫思想匯報,寫入黨申請。由於經濟條件的限製,親戚朋友聚會也就春節聚會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2-18 16:12:30)
青西紅柿  青西紅柿含有毒性物質、叫龍葵素,食用這種還未成熟的青色西紅柿,口腔有苦澀感,吃後可出現惡心、嘔吐等中毒症狀,生吃危險性更大。爛白菜  食用腐爛的大白菜後,會使人缺氧而引起頭痛、頭暈、惡心、腹脹等,嚴重時會抽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無根豆芽  在生產過程中,多施用除草劑使生長出來的豆芽沒有根。而除草劑中含有使人致癌、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60-70年代,老家的主要大街上,基本上沒有小吃。最多在市中心廣場有糖稀饊子,春節前夕,有芝麻打糖(我在《童年故事》中已經講過了)。到了70年代末期,大街上開始有冰棒和汽水了。那時候,賣冰棒的老頭老太,前後各挑3-5個廣口的暖水瓶,瓶蓋還用很厚的棉布包裹,防止溫度升高。下課時,同學們就跑出學校大門,擠在一起買冰棒。高中時期,大街上就有早點賣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26]
[327]
[328]
[329]
[3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