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築工人的一生

愛書愛樹愛美食愛這個世界,記錄生活點滴個人感悟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白先生83 歲,坐在輪椅上進來。腰裏綁著腰帶,說自己的脊柱脆弱得像朽木,要是再摔一下人就會不行了。

他很健談,我正好有空就跟他聊聊。首先他抱怨物價太貴:食物汽油價格這麽高,還讓不讓人活了?!但是一轉眼就回憶起過去,說他一生很滿足。

他小地方長大,一輩子做建築工人。曾經受過兩次嚴重得傷。當年在高空作業,是沒有防護的。防護措施是後來才規定必需的。美國也是經曆了事故高發後完善工人保障法規的。他的太太做家庭主婦,養育了3個孩子。現在3個孩子離開家鄉去了天南海北。下一代有10個孫輩,重孫輩有多少記不住了。他們老兩口結婚64年,在過去2年裏兩人健康狀況急劇下降。老頭和老太在家都用walker 走路了。老頭還能開車,老太太不能了。

老頭回憶起年輕時的幸福生活:我們有個trailer,孩子一放假就出去玩,走遍了美國所有的州。聖誕節喜歡去迪斯尼樂園,那時候一晚上15美金。現在要150了吧。我心裏說一晚沒準300以上了。為了供養家庭,他周末晚上盡量去加班多掙錢。太太把家裏打理得很好,孩子們都健康快樂地長大了。

老頭對以往的生活充滿了眷戀。哪怕年輕時在工地上高空墜落受傷,想起來也不是個事。現在老了疾病纏身,能身體少痛一點,或者沒有新毛病出來就謝天謝地了。我問他聖誕節孩子們回來看他們嗎?他說沒有。“我們老人的日子是不一樣的”。三個孩子都在外州呢。

老人回憶的是典型的舊式老美中產生活。一個藍領工人的收入就買房養家養娃度假。太太做家庭主婦是常態。跟我們華人的家庭觀還是不一樣。

首先,夫妻兩人都認同這種分工。老頭加班幹活他認為是作為丈夫父親的責任。他沒有嫌棄太太沒收入,他感激太太照顧家裏養育孩子。他工作辛苦了不會對太太撒氣。

其次,他們有錢就花。收入不高,隻要夠了,就帶孩子出去旅遊。他們沒有想著省錢存錢。肯定沒有出租房。老了回憶起來,都是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回憶。當然他們不用為孩子支付昂貴的大學學費。

第三,他們對孩子沒有要回報的期待。他為他們的下一輩驕傲,都出門自食其力了。現在老兩口靠著退休金勉強度日,生活上也需要照顧。他們沒有要求下一代們給他們經濟幫助,甚至沒期待他們節日來訪。你要來看我們, 我們很高興。你們不來,我沒怨言。想起跟我老媽打電話,她最熱衷的就是講誰誰的子女有出息,每年給老人多少錢。

人啊,都是受環境文化影響的,老一代美國人的價值觀,就是這麽單純。男人以能養家為榮,女人以照顧家庭為榮,孩子們健康長大就好了,不用操心他們上什麽大學找什麽工作,更不去幹涉下一代的婚姻。我們華人呢,養孩子背著很大責任,孩子買房結婚都要操心。會講孝道養娃講回報。很多老人老年生活就是計較孩子孝不孝順。當然也有兒孫滿堂安享天倫之樂的。

美國也回不去過去這種時光了:經濟,文化,種族都變了。文化是幾代人的傳承,又是受環境影響的,會互相影響,但是很難水乳交融。文化大熔爐裏,可能有擠壓衝突,最後的產品是啥樣,很難講。

看老人看多了,最大感受是到老年健康最重要了。80多歲,有疾步如飛的,有纏綿病床的。到最後,能吃能睡能走路,就是福氣了。

最近還聽到一個搞笑的事。一個意大利裔中年女人告訴我她奶奶活了105歲。我好奇,問她奶奶是不是心態性格很好,所以長壽。結果她說她奶奶在80出頭的時候,丈夫去世了。她奶奶說:“THAT WAS THE BEST DAY OF MY LIFE”. 然後老太太說要珍惜自己的日子,然後就快快樂樂地過著每一天,一直活到105歲。哈哈,有點喜感。看來老太太們很有希望和潛力呢。

huiling-LA美國 發表評論於
美國版的知足而樂
格利 發表評論於
中美確實文化和生活觀不一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