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漫漫養老路 風雨中守候生命
漫漫養老路 風雨中守候生命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在北京生活時,我深刻感受到小區裏日益加重的老齡化現象。每次出門,總能看見老人們坐在院子裏曬太陽或是閑聊家常。他們步履蹣跚,滿臉皺紋,歲月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我感覺,住進養老院的老人是少數,更多的是選擇居家養老,他們依靠子女或保姆照顧,盡量維持原本的生活方式。每次看到他們,我都會不由得感慨,衰老是一場無法逆轉的自然規律,我們每個人,都終將會走向那一天。
老媽入住養老院已近三年,她能自行吃飯,但行走時必須依靠拐杖和攙扶,因此一不小心就有摔倒的風險,但是她像許多老人一樣,不願承認自己的虛弱,依然希望能像年輕時那樣不受約束的自由行動。她曾在房間裏擅自行動,幾次摔倒,所幸無大礙,卻讓聞訊趕來的護理員驚出一身冷汗。對老媽而言,這隻是一次任性的嚐試,可對護理員來講,卻意味著沉重的責任。這類事故發生後,護理部往往要接受調查,甚至麵臨處罰。在養老院裏,老人摔倒的情況並不罕見。
老媽摔倒了幾次後,她所在樓層護理班的小班長頗為擔心,決定白天盡量安排她有人陪伴,避免獨自待在房間裏。天氣晴好時,護理員會推她到樓下花園散心,並與人聊天。若不出門,小班長就安排她在休息區參加活動或閱讀報紙。即便是獨處,也會有一位實習護理員常去看望她。
養老院的老人由於自理能力不同,護理費用的高低直接影響照護的精細程度。護理費分為每月3千元到每月1萬多元不等,對應從基本能自理,半自理到完全無法自理的老人。我老媽的護理費為每月9千元,這個護理費不包括她的每月單人間的房費和每月的餐費,是屬於高級別的能半自理的老人,因此換來了護理員更多的關懷和幫助,可對我來說,更像是給母親的一份安心。相較之下,支付每月3千元護理費的老人雖能基本自理,但由於年事已高,體力衰退,已不屬於活力中老年,這種護理級別主要是房間清潔,護理員的日常照顧較少,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麵臨突發情況。
養老院裏有很多像老媽一樣的老人,他們的故事雖然各不相同,但又有許多相似之處:我探望過一位89歲的曾經的鄰居阿姨,她年輕時是急救中心的護士長,幹練果斷,說話有條有理,如今的她隻能小心翼翼地拄著拐杖走路。阿姨屬於能夠基本上自理的人,也就是支付每月3千元的護理費。有天半夜起床上衛生間,不慎摔倒,半邊臉都被摔青了。我去看望她時,她卻輕描淡寫地說:“摔倒不能怪護理員,是我自己沒注意。” 可是,看著她蒼老的半邊臉頰上那塊大麵積的淤青,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阿姨在北京有兩個孩子,因實在無力照顧她了,才將她送入老媽住的這家養老院。
我老媽亦是如此,年輕時,她是事業上的女強人,意氣風發幹練利落。可現在,她拄著拐杖要人攙扶著才能往前緩慢行走,外出需要坐輪椅,曾經的形象早已被歲月抹去了。當我看著她的顫顫巍巍的身影時,心就會感覺很難受 - 她的今天,就是我的未來。人到晚年,不管身邊是否有親人,養老之路都是一段獨特和充滿挑戰的旅程。
如果說身體的衰退尚且可以接受,那麽記憶的消逝才是最讓人無力的告別。老媽的思維還算清楚,但我見過那些逐漸遺忘一切的老人。有些老人會突然想起誰的名字,眼中閃爍著短暫的光芒,可當護理員輕聲回應時,他們又陷入茫然,疑惑地問:“你是誰?” 這種身處現實和回憶夾縫中的掙紮,令人心疼。許多老人並非有意搗亂,他們隻是努力在這場身心的博弈中,維持最後的尊嚴。
我認為,照顧完全無法自理的老人,反而比照顧能半自理,或是半癡呆和既半自理又半癡呆的老人要容易得多。因為能半自理的老人仍然能夠走動,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風險,而半癡呆的老人往往情緒波動大,疑心重,情緒和行為難以控製和預測。因此,患有精神障礙的老人通常與正常老人分開區域居住,以確保他們的安全和舒適。
養老院的護理工作,不隻是喂飯,洗澡,換衣,而是一種對生命的守護。在這裏,生命在流逝,也在被細心嗬護。護理員不僅需要體力,更需要耐心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們要在老人情緒低落時溫言安慰,在他們摔倒前果斷扶住,更要在迷茫和痛苦中,給予最大的理解與陪伴。
人這一生,終究要老去。年輕時,我們總以為衰老遙遠,可時間從不停下腳步。當皺紋爬上眼角,步履漸漸緩慢,親友相繼離去,我們才真正意識到,衰老無法抗拒,隻有珍惜清醒的每一天,陪伴依然在的人,直到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步履蹣跚,踏上人生最後一程。
老媽在養老院的一小部分日常生活照,原創

AI根據右邊的照片畫的“油畫”,原創

AI根據右邊的照片製作的“馬到成功”圖,原創

歌曲《隻為遇見你》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在國內生活還是比美國便宜,就是沒有醫保,不過一般的醫療費用咱們還是能付得起。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是啊,生活的道路坎坷不平,當兩人攜手同行,彼此扶持,互相幫助時,這段路程走起來就會顯得輕鬆許多。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媽總的費用是2萬多/月,3萬多/月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到一定年齡以後,是要動用儲蓄了,要不存錢就失去意義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去養老院都有一個磨合期,我是監護人,有啥事都要找我。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當然還要看到我們退休時的匯率。 不過美國現在搞來搞去的, 真不知到是會是什麽樣子。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當然, 還有老公的pension, 那就富富有餘了。 有老公還是好啊。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個養老院還是很高級的, 記得你以前說過, 每月要3萬元。 護理費就要九千元。 想想我將來的社會保險金,3千多, cover 這個級別的養老院是不夠的。 必須動用儲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對你媽媽照顧得很周到。 老人確實很怕摔。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桔子熟了' 的評論 : 說的是啊,對於那些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來說,他們往往會自我嫌棄,我母親就時常感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對於失智老人,他們的家人不僅要承擔繁重的照護責任,還要額外背負一層沉重的心理壓力。
桔子熟了 發表評論於
居家養老子女養老傳統文化根深蒂固,卻也是越來越挑戰家庭。老年生活若是能自理則好,若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就很不容易了。特別理解文中老年人即使知道會摔但也想獨立行動的行為和心理,子女多是心疼又責備。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周遊世界' 的評論 : 自己聘請並管理保姆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我有不少朋友同學都經曆過這種令他們頭疼的事情,有的幾乎精神崩潰,或因此得了抑鬱症。
--------------------------------------------------------------------
我有個朋友,她在國內的老媽頻繁更換保姆,幾乎把她的姐姐逼到崩潰的邊緣。而我在北京的樓上鄰居,一位近八十歲的阿姨,曾向我講述他們兄弟姐妹幾個人,輪流照顧患老年癡呆老媽的經曆。最終,家人們都被折磨得身心俱疲,有人甚至抑鬱,差點走上絕路,而她自己也深受其擾,長期陷於抑鬱之中。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周遊世界' 的評論 : 說的好,是這麽一個理兒。國內的保姆具備專業護理知識和專業護理技能的確實是不多見。今後如果養老機器人能夠普及,是老人們的福音。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原來的片片是為了慶祝春節,還有就是怕網友們看多了,產生視覺疲勞,嗬嗬。。。
是啊,父母是我們的牽掛。想起了這麽句話:世上最讓我們牽掛的人是生我們的人,另一個就是我們生的人。
周遊世界 發表評論於
康賽歐:“自己聘請並管理保姆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我有不少朋友同學都經曆過這種令他們頭疼的事情,有的幾乎精神崩潰,或因此得了抑鬱症。
周遊世界 發表評論於
高齡老人去養老院最好,尤其是能去你老媽所在的這樣提供優質服務的養老院。在家裏基本不可能請到人好、可靠、還受過正規培訓的全職保姆,即使出高價。即便老人的孩子住在附近,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不可能日夜守護。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原來的片片更美。我現在也是三句話不離父母了,在這個年齡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我更傾向於我媽目前所住養老院的護理團隊,他們主要由年輕一代構成,年齡多在20多至30多歲之間,且絕大多數具備學曆背景,是學護理專業出身。我認為,在照顧老人方麵,專業化至關重要,因為許多老人不僅身體有疾病,還麵臨著心理問題。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年輕人能夠更好地提供照顧與心理疏導,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這不是年齡歧視,隻是實事求是地在說我的看法,國內年輕一代與50多歲這一代之間,在整體上確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你說的有一定道理。我認為,養老模式多樣,各有千秋,關鍵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對我而言,將老人送入養老院是最合適的選擇,因為家中除我外,無人再能照顧。如果雇保姆,最令我擔憂的是我不在國內時,老人可能會被虐待。因此,將老人安置在頂級養老院之一,可以大幅降低這一風險。此外,我自己聘請並管理保姆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llweiss' 的評論 : 感謝再次留言。我曾去過北京郊區的一家養老院,其環境設施挺好,且費用相較於我媽現在住的養老院便宜很多。但是,有一項製度讓我難以接受,即該養老院實行的保姆製度,即由養老院負責聘請並管理保姆。我麵試過兩位保姆,她們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盡管已經過培訓,但仍顯得專業性不足。鑒於此,我最終決定放棄這家養老院。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養老是件大事,我建議我媽去養老院,她還在等,等她走不動的時候再說。她愛動,在養老院也不自由,進去容易,出來就難了。我們都有這一天,我現在腦子就不好,愛忘事,就是睡覺不好鬧的,不過能在家養老是件舒心的事,得找到合適的人
allweiss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確實是在養老院可以廣交朋友。我丈人丈母娘2016年就住進泰康。但到了足不出戶的地步似乎住家請全職保姆更好些。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謝謝認同!自然法則不可抗拒,隻有以平和之心接納了。願往後餘生病痛少些,離去時能痛快些。秉持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笑對人生百態,淡然處之。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人到晚年,不管身邊是否有親人,養老之路都是一段獨特和充滿挑戰的旅程。
—— 確實如此,康康說得好,從身邊的人開始談養老,非常實際,雖然無奈,但是也是要去麵對。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llweiss' 的評論 : 我們選擇養老院,正是出於不想請保姆的考慮,我媽也是這個意思。養老院活動多,能讓她接觸到不少的人,避免感到寂寞,而且那裏有專業的護理員提供全方位照顧,這讓我們感到放心。我媽所居住的養老院位於北京城中心地帶,因此費用相對較高,僅房費一項就需超過1萬元/月。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雪狗2014' 的評論 : 是的,說得很好!即便是那曾經閃亮的星星,也終將會迎來其光芒消逝的那天啊。
雪狗2014 發表評論於
每個人都曾經是閃爍的星星
allweiss 發表評論於
請問您媽呆的是哪個養老院?護理費9k可以在家養老請個全職保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棗泥' 的評論 : 騰訊去年九月發布了消息,有了養老機器人“小五”,已經上崗工作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不被注視' 的評論 : 你還年輕,父母也年齡不大,等到了我這歲數,就知道照顧老人很不易了。
不被注視 發表評論於
看得我心驚膽戰!現在就開始期待:老天爺,到了那天,直接給我來個痛快的!
棗泥 發表評論於
期待機器人幫助養老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魅力野花' 的評論 : 問好!說的是這麽個理兒。珍惜當下,坦然麵對未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湘雨瀟瀟2018' 的評論 : 問好!確實,未來充滿變數,很多時候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不過,哪怕不能完全規劃,提前做好一些準備,也許能讓未來的路走得更從容一些。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問好!說得不錯。
魅力野花 發表評論於
太同情老人了,活著不容易,需要堅強。
日子都要自己過。
珍惜好日子,準備老去的日子。
湘雨瀟瀟2018 發表評論於
無法提前為老年作安排。隻是走一步是一步。
曉青 發表評論於
老年是一個人人都要經曆的,二看著長輩們的老去,真就是感慨,他們的今日就是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