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持續了多年,停戰談判近期因美國總統川普的介入而受到關注。目前俄烏雙方在停戰談判中立場分歧很大,核心爭議包括領土和北約成員資格。俄羅斯希望保留已吞並的領土,並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而烏克蘭堅持恢複1991年邊界,並尋求安全保障。
下列表格總結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核心立場:
俄烏停戰談判的當前局勢反映了複雜的地緣政治動態,涉及領土爭端,安全保障和國際調解努力。事實上,自2022年俄羅斯全麵入侵烏克蘭以來,雙方已進行多次停火談判,但未達成實質性協議。早期的談判(2022年3月)集中在人道主義走廊和局部停火,但因俄羅斯違反協議(馬裏烏波爾地區)而受挫。2023年和2024年的多國和平峰會討論了澤連斯基的“和平公式”,但俄羅斯未參加。國際社會一直在對俄烏停戰做努力,至少有25個和平計劃在2022年至2024年間提出。
以下表格是主要計劃的對比:
2025年2月18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了會談,部分信息已經對外透露。主要討論了烏克蘭局勢和美俄雙邊關係。總體來看,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東西,甚至沒有討論是否停戰。會談持續了四個多小時,雙方同意任命各自的高級團隊,開始努力尋求盡快結束烏克蘭衝突的路徑。雙方同意保持溝通渠道,以解決兩國關係中積累的問題,並在烏克蘭問題上開展合作。
這和原先外界猜測的情況不一樣。盡管川普和普京在一次通話中同意立即啟動和平談判,但這次美俄外長的會談,並不是為了俄烏停戰談判,主要是為了處理雙邊關係。至於會不會有美俄的首腦會談,在本貓看來,如果這次外長會談不理想的話,那下一步美俄雙方最高層的會麵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有些中文媒體說,“川普宣布他與普京通電話,商定兩國立即開始直接談判如何結束俄烏戰爭“ 是不準確的描述。
在美俄外長會談之前,歐盟和烏克蘭都對此表示了不滿,認為沒有歐洲國家和烏克蘭參加的停戰會談是不公平的。對此,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表示,解決烏克蘭問題需要複雜而密集的外交努力,強調和平協議的條款應該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 他還指出,烏克蘭和歐洲國家必須參與結束戰爭的談判。雖然在沙特的美俄外長會談沒有什麽實質性的結果,但會談本身產生了一個全麵激活歐洲的結果。
為什麽會爆發俄烏戰爭?其實是證明了歐洲的衰落。21世紀的歐洲政治家們熱衷於“政治正確”,推崇多元化,歐洲成為“極左”的大本營。在“極左”政治家幾十年的經營下,為了環保,不僅自廢武功切斷自己的能源,還主動去工業化。為了平等和包容,用人不以才而論,卻以種族和性別。為了“聖母心”和多元化,大開邊境大門,海量接收非法移民。他們寧願把錢花在非法移民身上,也不願意投資國防和軍隊。雖然麵對俄羅斯這樣強大的鄰居,他們依然天真地將歐洲的防禦依賴美國。在北約32個國家中,隻有美國和波蘭的軍費支出超過了GDP的3%。事實上,2023年北約軍費支出,美國占比68%。所以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武功全廢。
其實,2014年克裏米亞事變發生,就完全證明了北約的無用。正是由於歐洲的衰落,而誘發了俄羅斯的野心。再回想一下自俄烏戰爭開戰以來,如果歐洲國家答應澤連斯基的請求,無論是援助重型武器也好,討論加入北約也好,徹底切斷俄國能源供應也好,哪怕隻要能答應一項,烏克蘭都不會麵臨今天的僵局。正是歐洲國家自己的軟弱和無能,才把自己逼到了死角,現在是打也打不下去,和也和不起來。
川普有意願而且有可能打破僵局。2024年,川普在他的競選活動中,多次承諾在24小時內結束戰爭。上台後,現在說的是”在100天之內結束持續已近三年的俄烏戰爭“。令人意外的是,川普直接介入了停戰談判。他在2024年12月與澤連斯基會麵後呼籲立即停火,並於2025年2月與普京通話,討論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停火的可能性。
然而,川普政府近期提出的結束俄烏衝突的和平方案細節至今仍不明確,但根據媒體報道的消息來看,川普的和平方案主要包括三個關鍵點,一是凍結衝突現狀。該方案建議將目前的衝突狀態凍結,允許俄羅斯繼續控製其已占領的烏克蘭領土。 二是烏克蘭安全保障。為防止俄羅斯進一步進攻,方案提議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三是烏克蘭的北約成員資格問題。美國政府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前景不切實際,這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俄羅斯要求北約撤回2008年對烏克蘭可能成為成員國的承諾。
川普試圖在未經歐洲主要參與者同意的情況下推動俄烏停戰談判,這引發了歐洲的擔憂,認為川普可能繞過歐洲,忽視其在烏克蘭安全中的角色。川普政府的和平方案在歐洲遭遇強大阻力。的確,歐洲坐不住了,歐洲各國都發聲要力挺烏克蘭繼續抵抗,哪怕美國退出。一邊說,和談不能排除歐洲。一邊也在積極行動,舉行峰會,商討如何進一步援助烏克蘭。但是,在2024年2月9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並沒有做出任何清晰的結論,比如可以湊出多少資金和武器裝備繼續支持俄烏戰爭。關於在戰後派駐維和部隊,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歐洲人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川普這一串組合拳背後的邏輯已經出現了。一是,從今以後,歐洲要為自己的麻煩買單,別再指望美國當老大。二是,如果繼續打下去的話,最大失血的應該是歐洲,而不是美國。三是,美國從各方利益出發,促成和談,已經盡力了。我已經做完了我的事,剩下的你來。
從現在開始,歐洲人肯定得為自己的防務做出更多的承擔。美國國防部長海格賽斯在2025年2月11日於德國斯圖加特召開的記者會上,強調了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野心”,並指出美國不希望與中國發生衝突,需要優先考慮遏製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爭。也認識到資源不足的現實,並做出資源權衡,以確保對中國的威懾不會失敗,遏製不會失敗。 歐洲這邊,你們隻能是好自為之了。
川普的意思就是,我有這個能力解決,但歐盟你得聽才行,要按照我的方案解決。不同意也沒關係,你自己去想辦法吧。歐洲國家如果能擔當起自己本該肩負的責任,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結束俄烏戰爭。所以俄烏戰爭持續時間的長短,隻取決於歐洲,不取決於美國。
2025年2月1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主持了歐洲領導人緊急峰會,主要討論烏克蘭危機和歐洲安全問題。此次峰會旨在協調歐洲國家在應對烏克蘭危機和歐洲安全挑戰方麵的立場和行動。但是,這次危機峰會徹底失敗了,前景罕見地黯淡。在烏克蘭經曆了三年的戰爭之後,歐洲顯然麵臨著一堆廢墟,而現在它必須自費清理這一廢墟。這對歐洲來說是痛苦的。歐洲人對於他們願意做出多大程度的投入仍未達成真正的共識。歐盟與英國的經濟總量要比美國還大,但缺少應對挑戰需要的政治意願。
所以,最終決定俄烏戰爭是繼續打下去還是停下談判和平不是川普,不是普京,甚至也不是澤連斯基,而是歐洲國家(歐盟和北約)。因為俄烏戰爭是一場歐洲戰爭,是歐洲地緣政治中,國家之間劃分和爭奪利益的戰爭,而和美國是沒有什麽直接關係的。
如何解開俄烏停戰談判之迷局,這是對歐洲國家(歐盟和北約)的經濟能力和政治意願的一次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