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1369天的漫長等待,終於等來了這份正義的終審判決!劉學州被網暴致死案的勝訴,不僅是對逝者的告慰,更是反網暴司法實踐的裏程碑。”
11月27日,劉學州親屬和代理律師向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證實,北京市四中院已對該案作出二審終審判決,駁回被告方上訴,維持原判。
>>>思念無邊
劉學州舅媽:寒衣節祭奠給州州寫3頁長信
據華商報大風新聞此前報道,今年6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就該案作出一審判決,一名網絡大V和一名情感主播張某某的言論構成名譽侵權,被判公開道歉,並賠償劉學州養外祖父母精神損害撫慰金。
劉學州的養外祖父母認為被告的言論使劉學州遭受網暴,最終導致劉學州自殺。此案一審判決後,被告張某某上訴,案件進入二審程序。
11月27日,劉學州的舅媽柴女士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曆時1369天,他們已拿到法院二審判決書。

“二審判決結果我們很滿意。前幾天寒衣節的時候,我寫了一封長達3頁的信給他燒過去了。我們給州州掃墓,並送去了禦寒的厚衣服和被子。其中,還有一位網友給州州買了東西,讓我燒給他。我現在在石家莊,等我趕回家,會複印一份判決書,燒給州州。”

柴女士坦言,如果劉學州沒有出事,到今年這會就滿19周歲了,家裏沒有擺放劉學州的遺像,“尤其是我婆婆看見了情緒會受不了。以前在我婆婆麵前,根本不敢提州州的名字,現在還好點,能說關於他的話題了,但是擺照片還是不行。”

柴女士表示法院已作出終審判決,他們親屬需要一個道歉,“但至今我們還沒收到對方(張某某)的道歉。”
>>>維持原判
“不善良”等言論傷害自尊超出善意批評範疇
法院判決書載明,根據在案證據顯示,張某某在劉學州的抖音視頻下回複“你不善良!剛認親,親情需要慢慢培養!即使他們做得不到位,畢竟給了你生命,把他們曝光到網上,除了有心機,還有什麽?這世界沒爹沒媽的孩子多了去了,難道不活了?最終會讓你身敗名裂!”

因劉學州事件涉及拐賣、認親等熱點話題引起了巨大的社會關注,且當時劉學州尚未成年,意誌力較為薄弱,極易受到外界信息幹擾,張某某使用“你不善良”“有心機”“最終會讓你身敗名裂”等言論回複劉學州,公然否定劉學州的人格和品德,降低了劉學州的社會評價,該言論顯然超出了張某某所稱的“善意批評”的範疇,無疑會加大劉學州的心理壓力,嚴重傷害其自尊心和心理健康。
法院認為,張某某發布的涉案言論構成對劉學州生前名譽權的侵犯,又因該言論持續到劉學州去世後,因此,也構成對劉學州死後人格利益的損害。
一審法院綜合考量,判決張某某公開向劉學州養外祖父母道歉,以及在法定幅度內酌情賠償精神撫慰金、律師費並無不當。
因此,二審法院認定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律師說法
網絡言論自由的邊界與未成年人保護的底線
“終於為逝去的少年劉學州討回了公道,勝訴不僅是對劉學州的告慰,也彰顯了法律對未成年人權益的特殊保護、更以司法裁判的剛性力量重拳打擊網暴,希望能推動形成更清朗的網絡環境。”
11月27日,代理律師周兆成指出,二審法院最終認可了劉學州養家親屬的訴訟主體資格,這一認定極具法治意義。
劉學州生前身世坎坷,養父母雙亡後由養家外祖父母實際撫養長大,雖無形式上的收養登記,但長期的共同生活,已經形成了深厚親情和事實撫養,兩位老人成為其人格利益最堅定的維護者。法院突破“親權近親屬”的形式限製,基於立法精神賦予其訴訟資格,避免了“逝者權益無人可護”的困境。
周兆成強調,本案的核心價值,更在於明確了網絡言論自由的邊界與未成年人保護的底線。
劉學州作為未成年人,身世坎坷,其心理承受能力本就弱於成年人。網暴者發布的“不善良”“有心機”“身敗名裂”等言論,絕非所謂的“善意批評”,而是公然否定人格的侮辱性言論,既突破了公序良俗,也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二審判決再次確認,網絡非法外之地,即便是個體言論,隻要超出合理評價範疇、損害他人名譽,就應承擔侵權責任。
周兆成表示,判決支持精神損害撫慰金與合理維權支出,既彌補了被網暴者的身心傷害與維權成本,也傳遞了“侵權必擔責”的鮮明導向。
網暴的危害從不在於單條言論的傳播範圍,而在於無數條不當言論匯聚成的傷害合力。本案中,即便涉案言論點讚量有限,但作為網暴的組成部分,其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衝擊真實存在,判決侵權人承擔責任,正是對“每一份傷害都應被正視”的法治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