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一剛過,不少電商賣家的天就塌了。
可能是快年底了,缺錢了,有人居然用 AI 圖騙“僅退款”。
甚至把這套騙術打包賣 288 元,把小商家們給害慘了。道德在哪裏?人性在哪裏?

最近,不少電商賣家都在抱怨,收到了越來越多的離譜退款申請。
比如,有個賣毛絨玩偶的商家,就被氣到說不出話。
顧客突然發來一張布滿汙漬的玩偶照片,說“收到就是壞的”,但死活不同意退貨,隻要求“僅退款”。

商家越看越不對勁,裂紋不合乎常理,而且髒的也太均勻了,這分明是 AI 畫的假圖!
可無奈的是,平台最後還是判買家勝訴,50 塊錢退了出去,商家的申訴直接被駁回。

這位商家的遭遇並不是個例,現在用 AI 圖“僅退款”已經成為一種新騙術。
其實,操作過程也並不複雜,分分鍾就能搞定。注意,狐妹這是打假,可不是教學。
第一步:選品專挑小額訂單。
騙子專門盯百元內的商品,比如二三十塊的水果、幾十塊的日用品。
因為單筆金額小,商家就算發現被騙,也覺得維權費時費力,大多認栽。

第二步:AI 生成假瑕疵圖。
隨便找個咱們常用 AI 生圖工具,一鍵生成“商品破損、腐爛或有嚴重瑕疵”的假照片,冒充實拍證據。
有的騙子甚至懶到直接拿商家的商品圖二次合成,連背景都懶得換,堪稱“侮辱智商式詐騙”。

第三步:鑽平台規則漏洞。
以前“僅退款”是為了方便消費者,比如生鮮壞了退貨不劃算,平台直接退款。
但現在很多騙子抓住“平台自動審核”的漏洞惡意白嫖。隻要提交圖片就秒退。就算商家申訴,也因為“證據不足”很難翻盤。
通常水果是重災區,很容易就能實現“零元購”


現在化妝品也可以“零元購”了。

就連外賣都可以動手腳。
該圖片疑似AI生成

據說,有公司已經靠這個“辦法”,實現了榴蓮自由,真是缺大德了。

有買家粗心大意到拿著 AI 水印圖去申請退款了。
該圖片疑似AI生成


被商家發現後,還理直氣壯地否認,臉皮比城牆還厚。

這聽起來已經很離譜了吧,更離譜的是,這事兒居然被做成了“生意”。
網上開始公然叫賣“僅退款教程”,288 元就能打包帶走,還承諾“包教包會,一個賬號能成功退款 30 次”。
為了招攬更多學員,甚至曬出“累計獲利 2000 元”的截圖。

還有更貴的課程,學費 788 元,包教包會,稱一單最多可以賺 500 元。

商家們看了都集體破防:“這不是薅羊毛,是赤裸裸的詐騙!”
有夫妻店老板吐槽,自己白天打包發貨,晚上對賬發現全是“僅退款”。
一單就能讓一天的辛苦白費,現在防騙比經營還累,隻能發貨前拍視頻、錄單號、存證據,成本越來越高。

網友們也紛紛表示:“為了幾十塊錢,良心不會痛嗎?”

不過也有人以為,騙幾十塊不算什麽,最多是占小便宜、薅羊毛,說是“騙子”嚴重了。
但法律可不這麽認為。用 AI 偽造圖片騙退款,本質是民事欺詐;如果累計金額大、次數多,就可能構成詐騙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就算單次騙幾十塊,要是一個賬號退 30 次,累計幾千塊,就達到了“數額較大”的標準,真可能要坐牢。

說到這裏真得很諷刺,因為現在很多商家同樣在用 AI 生成商品圖欺騙消費者。
詳情頁看著很好,可實際收到東西貨不對板,直播間也是 AI 模特帶貨。

就連某知名品牌打廣告也用 AI 圖片,花生長在樹上,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趕快暫停這場鬧劇吧,互相騙來騙去,受害者隻會越來越多。

AI 本應該用來優化生活、賦能各行各業。可當這些技術被用來 P 假圖、模仿親友聲音詐騙、合成人臉敲詐,就徹底跑偏了方向。
技術沒有善惡,難測的是人心。AI 降低了“造假成本”,但絕不能讓它降低“違法成本”。

平台作為交易秩序的維護方,要承擔起檢測和打擊AI假圖行為的責任。對賣家和買家都不能一棒子打死,偏袒任何一方。
同時也希望,監管方麵加快完善 AI 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技術使用的邊界。
畢竟,再先進的工具,也該守得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參考資料:
IT時報、央視新聞、財經網、設計癖
編輯:茶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