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聯儲“癡迷”AI 卻不敢再押一次“格林斯潘式豪賭”

美聯儲“癡迷”AI 卻不敢再押一次“格林斯潘式豪賭”

文章來源: 華爾街見聞 於 2025-11-24 13:02:2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990年代互聯網繁榮時期,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認為,創新能夠促進經濟更快增長,同時又不引發通脹,並以此為由維持低利率。然而,當下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尚不明確,雖然出現生產力提高的跡象,但由於白領階層的流失,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失業和社會問題。

美聯儲官員對人工智能的經濟變革潛力愈發關注,但對其是否已引發生產力革命仍持觀望態度。

盡管AI投資正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央行決策者仍處於"判斷為時過早"的階段,不願像1990年代互聯網繁榮時期那樣做出重大政策押注。當時,時任美聯儲主席的艾倫·格林斯潘認為,創新能夠促進經濟更快增長,同時又不引發通脹,並以此為由維持低利率。

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上月向CNBC表示,2026年上半年"AI的實施在生產力方麵將真正開始產生影響"。他認為下任美聯儲主席應對AI生產力繁榮的可能性保持"開放心態",避免重蹈扼殺互聯網繁榮的覆轍。

在五位美聯儲候選人中,已有四人近期表態支持AI生產力論。特朗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Kevin Hassett稱AI正以"驚人速度"提升工人生產力,貝萊德高管Rick Rieder表示"我們正處於生產力革命中"。

這一爭論正值美聯儲麵臨關鍵時刻。主席鮑威爾任期將於六個月後結束,而通脹仍高於目標水平,使得央行在利率政策上麵臨分歧,AI對就業市場的潛在衝擊更增添了政策製定的複雜性。

  生產力數據顯現積極信號

聖路易斯聯儲近日的研究發現,自ChatGPT發布三年來,生成式AI可能已將勞動生產率提升了1.3%。研究人員通過定期調查詢問工人使用AI節省的工作時間,發現AI采用率較高的行業與生產力提升存在明顯關聯。

該研究共同作者Alexander Bick表示:"令我驚訝的是,這一信號在行業層麵已如此清晰地顯現出來。相關性已經存在。"

彭博經濟學首席美國經濟學家Anna Wong指出,生產力繁榮對央行而言是"夢想成真",對宏觀經濟學家而言則是"獨角獸",每隔幾十年才出現一次。她認為宏觀層麵的證據尚不明確,但微觀層麵的證據正開始顯現。

企業層麵的實踐也支持這一觀點。HVAC設備AI服務公司Bluon Inc.首席執行官Peter Capuciati估計,其AI工具可為技術人員每周節省多達8小時的工作時間。目前約16萬名技術人員使用免費版本,1.3萬人付費使用完整服務。

  數據質量製約準確判斷

多倫多大學研究AI和工作未來的學者Kristina McElheran指出,缺乏"企業AI使用的細致、高保真數據"是當前麵臨的根本問題。許多引人注目的研究基於"真正有問題的信息"。

"我們正盲目飛入這場AI革命,"McElheran表示。"我們沒有政策製定所需的統計數據,也沒有管理者所需的統計數據。"建模者隻能"采用過去的趨勢,試圖將其應用到我們麵前快速發生的事情上"。

這一數據困境使得美聯儲官員在製定政策時更加謹慎。雖然技術變革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在經濟中發揮作用並體現在數據中,但央行正麵臨在關鍵時刻做出判斷的壓力。

當前美聯儲理事Christopher Waller的表態相對謹慎,稱他"毫不懷疑"AI將推動經濟發展,並"希望"實現持續的生產力增長。負責監管的副主席Michelle Bowman則更多在監管工作背景下討論AI。

  就業衝擊引發新擔憂

AI技術的雙麵性為政策製定增添了複雜性。雖然技術進步通常會推動生產力提升,但也可能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美聯儲最近的褐皮書調查顯示,AI正拖累招聘需求,特別是入門級職位。

Capital Economics研究指出,信息技術行業作為AI的早期采用者,在為美國經濟增長貢獻更大份額的同時,其就業人數卻在萎縮——這既是生產力提升的證據,也反映了技術傳播的風險。

Macropolicy Perspectives LLC創始人Julia Coronado指出,與1990年代互聯網繁榮時期公司利用創新擴大就業不同,現在企業更可能使用AI來減少員工數量。

西北大學教授、《美國增長的興衰》作者Robert Gordon表示,他願意"從通常的生產力悲觀主義中轉變"。這位85歲的學者認為AI可能帶來比過去幾十年更快的增長,"大概在2%左右的中等水平,可能不會很長時間達到3%,也許一兩年"。

但Gordon也擔心即將到來的時代可能出現更黑暗的一麵,AI可能創造"一係列伴隨白領失業的新社會問題",而"在一個白領工作是每個年輕人抱負的社會中",這將帶來嚴峻挑戰。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亞馬遜大裁員,數萬人的無聲退場
賬號被封:昏招迭出,她親手埋葬了最後的生機
"台灣有事"高市早苗無須退讓!美學者揭北京真正目的
中日爭端無緩和跡象,高市早苗麵臨考驗
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的中國:存在感滿滿,卻無所作為




24小時討論排行

高市內閣支持率75%,6成日人認同"台灣有事"發言
高市早苗最新民調飆至72% 讀賣揭高人氣主因
突然通話!習近平闡明台灣回歸重要性 川普:理解
美證實:川普正權衡 讓英偉達先進AI芯片銷中國
高市早苗上任滿月 川普讚“最偉大” 習近平卻氣瘋
麵對特朗普和平方案,澤連斯基能否再次力挽狂瀾?
X一“新功能”讓小粉紅蒸發 網軍“如同裸奔”
熱情相擁!高市早苗國際舞台化身“打招呼魔人”
72次前科惡犯當眾縱火燒人 出庭狂喊"我是中國公民!"
28條太炸裂 川普出了一道終極難題 把世界帶回19世紀
跟進中國反製措施!香港政府"暫停"與日本總領事館交流
烏克蘭,被迫“投降”?
華爾街日報:澤倫斯基一旦簽了,他就完了
日內瓦會談結束 “28條”和平計劃似乎多數廢止
不到一年,美國政府效率部已提前解散
敏感時刻 日本南端島鏈大幅擴軍 小泉親自督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聯儲“癡迷”AI 卻不敢再押一次“格林斯潘式豪賭”

華爾街見聞 2025-11-24 13:02:29



1990年代互聯網繁榮時期,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認為,創新能夠促進經濟更快增長,同時又不引發通脹,並以此為由維持低利率。然而,當下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尚不明確,雖然出現生產力提高的跡象,但由於白領階層的流失,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失業和社會問題。

美聯儲官員對人工智能的經濟變革潛力愈發關注,但對其是否已引發生產力革命仍持觀望態度。

盡管AI投資正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央行決策者仍處於"判斷為時過早"的階段,不願像1990年代互聯網繁榮時期那樣做出重大政策押注。當時,時任美聯儲主席的艾倫·格林斯潘認為,創新能夠促進經濟更快增長,同時又不引發通脹,並以此為由維持低利率。

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上月向CNBC表示,2026年上半年"AI的實施在生產力方麵將真正開始產生影響"。他認為下任美聯儲主席應對AI生產力繁榮的可能性保持"開放心態",避免重蹈扼殺互聯網繁榮的覆轍。

在五位美聯儲候選人中,已有四人近期表態支持AI生產力論。特朗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Kevin Hassett稱AI正以"驚人速度"提升工人生產力,貝萊德高管Rick Rieder表示"我們正處於生產力革命中"。

這一爭論正值美聯儲麵臨關鍵時刻。主席鮑威爾任期將於六個月後結束,而通脹仍高於目標水平,使得央行在利率政策上麵臨分歧,AI對就業市場的潛在衝擊更增添了政策製定的複雜性。

  生產力數據顯現積極信號

聖路易斯聯儲近日的研究發現,自ChatGPT發布三年來,生成式AI可能已將勞動生產率提升了1.3%。研究人員通過定期調查詢問工人使用AI節省的工作時間,發現AI采用率較高的行業與生產力提升存在明顯關聯。

該研究共同作者Alexander Bick表示:"令我驚訝的是,這一信號在行業層麵已如此清晰地顯現出來。相關性已經存在。"

彭博經濟學首席美國經濟學家Anna Wong指出,生產力繁榮對央行而言是"夢想成真",對宏觀經濟學家而言則是"獨角獸",每隔幾十年才出現一次。她認為宏觀層麵的證據尚不明確,但微觀層麵的證據正開始顯現。

企業層麵的實踐也支持這一觀點。HVAC設備AI服務公司Bluon Inc.首席執行官Peter Capuciati估計,其AI工具可為技術人員每周節省多達8小時的工作時間。目前約16萬名技術人員使用免費版本,1.3萬人付費使用完整服務。

  數據質量製約準確判斷

多倫多大學研究AI和工作未來的學者Kristina McElheran指出,缺乏"企業AI使用的細致、高保真數據"是當前麵臨的根本問題。許多引人注目的研究基於"真正有問題的信息"。

"我們正盲目飛入這場AI革命,"McElheran表示。"我們沒有政策製定所需的統計數據,也沒有管理者所需的統計數據。"建模者隻能"采用過去的趨勢,試圖將其應用到我們麵前快速發生的事情上"。

這一數據困境使得美聯儲官員在製定政策時更加謹慎。雖然技術變革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在經濟中發揮作用並體現在數據中,但央行正麵臨在關鍵時刻做出判斷的壓力。

當前美聯儲理事Christopher Waller的表態相對謹慎,稱他"毫不懷疑"AI將推動經濟發展,並"希望"實現持續的生產力增長。負責監管的副主席Michelle Bowman則更多在監管工作背景下討論AI。

  就業衝擊引發新擔憂

AI技術的雙麵性為政策製定增添了複雜性。雖然技術進步通常會推動生產力提升,但也可能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美聯儲最近的褐皮書調查顯示,AI正拖累招聘需求,特別是入門級職位。

Capital Economics研究指出,信息技術行業作為AI的早期采用者,在為美國經濟增長貢獻更大份額的同時,其就業人數卻在萎縮——這既是生產力提升的證據,也反映了技術傳播的風險。

Macropolicy Perspectives LLC創始人Julia Coronado指出,與1990年代互聯網繁榮時期公司利用創新擴大就業不同,現在企業更可能使用AI來減少員工數量。

西北大學教授、《美國增長的興衰》作者Robert Gordon表示,他願意"從通常的生產力悲觀主義中轉變"。這位85歲的學者認為AI可能帶來比過去幾十年更快的增長,"大概在2%左右的中等水平,可能不會很長時間達到3%,也許一兩年"。

但Gordon也擔心即將到來的時代可能出現更黑暗的一麵,AI可能創造"一係列伴隨白領失業的新社會問題",而"在一個白領工作是每個年輕人抱負的社會中",這將帶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