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20峰會上的高市早苗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高市早苗開啟新局:日本在台海戰事的四大可能劇本》,作者唐明華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於國會答辯中的回答(若中國以武力或封鎖方式破壞台海和平,且該事態嚴重威脅到日本的國家存續,日本即有法理可能性進入“存立危機事態”),所帶出的核心問題,並不僅是外交修辭,而是日本是否正在重新定位自身在台海戰事中的角色。若台海陷入衝突,日本的軍事參與恐怕不再隻是單一選項,而會沿著法製、政治與同盟義務,依據《安保法製》所劃分的“四階段事態”(灰色地帶事態、重要影響事態、存立危機事態、武力攻擊事態等),形成四條漸進式的軍事參與路徑。
文章認為,日本在台海戰事中的“四大可能劇本”是:一、避戰守勢:最大限度的切割戰區;二、後方支援:美軍後勤中樞,但不開火;三、有限參與:防衛西南諸島、間接介入台海;四、直接參戰:美日共同在第一島鏈作戰。
作者認為,綜觀高市早苗的“存立危機事態”論,主要是台海的動蕩,已直接影響日本的國家生存環境,此論點為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提供了法律與政治上的“生存依據”。然而,日本麵臨的真正挑戰並非軍事能力,而是政治判斷。若介入過深,將麵臨與中國的長期敵對,並交叉運用各種高低強度手段報複日本;若介入過少,可能喪失美國信任及第一島鏈的戰略縱深。因此,日本在台海危機中的四大劇本,不僅是軍事路徑,更是高市政府在外交、法製、同盟與民意之間進行細致權衡的結果。其最終目的,是透過戰略清晰化來增強嚇阻,讓北京認知到動武將必然引發日本的軍事反應。如何在“保護國家安全”與“避免戰爭”間找到最佳平衡,將決定日本在未來十年的安全地位。
不怕通緝,就怕綁票
台灣“鏡報”發表社論文章《小心綁票通緝令》指出,中共連出狠招,先是重慶公安“立案偵查”立委沈伯洋;繼而,泉州公安局對網紅溫子渝(八炯)、陳柏源(閩南狼)發布懸賞通告,征集二人“違法犯罪線索”,稱二人行為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罪”。這戲還沒完,不定什麽時候,還會祭出第三批名單。
文章說,這種長臂管轄、跨國通緝的案例,所在多有。碰上這種事情,當事人心裏怎麽想的是一回事,表麵上,定然是若無其事,口出無畏勇言。對沈、溫、陳三人而言,隻要不去港澳,就不會有事。不過,許多時候,凡人敵不過老天爺,人算再精,也敵不過天算厲害。這種事情,有實證,也有虛構,無論實證或虛構都指出:隻要出境,就有羊入虎口風險。
文章提醒說,蔡得勝任台灣國安局長時,曾在立法院指出,中共以多元手法,監聽不少台灣政要電話。此外,吳釗燮當外交部長時,他的心腹機要何仁傑就是共諜。台灣黨政大員們三天兩頭往外頭飛,最好小心謹慎,低調匿蹤。不怕通緝,就怕綁票。
川普自取其辱為哪般?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川普讓北京知道,中國已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作者杜如鬆說,在大國政治中,總有一些時刻會讓人清晰感受到地緣戰略格局的變遷。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的峰會正是這樣的轉折點之一。兩位領導人在10月30日的會晤中同意暫停川普在今年發起的貿易戰。但這次會晤的真正意義並非在於雙方在韓國城市釜山達成的貿易戰階段性停火協議,而在於它清楚地表明,中國已具備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實力。
文章說,川普將會晤定位為中美“G2”模式,這是對盟友體係重要性的貶低,而美國既需借助盟友實現本國的再工業化,又需依靠它們在海外牽製中國。同時,川普讓北京看到它的脅迫工具確實行之有效,他有可能因此招來更多來自中國的施壓,甚至讓中國獲得對其“美國優先”議程的否決權。
作者認為,這一切本可避免。通往釜山之路始於川普的無謂挑釁。塵埃落定後,川普不僅向最大對手暴露了美國戰略決心的局限性,更讓美國處境較開啟貿易戰之前更為不堪。這使中國的關稅水平更接近美國的盟友與夥伴,從而降低了美國企業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國家的動力。北京在台灣等議題上試探美國決心的底氣可能更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