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市場全天震蕩調整,滬指跌超2%,創業板指跌超4%。截至收盤,滬指跌2.45%,深成指跌3.41%,創業板指跌4.02%。
板塊方麵,中船係、AI應用等板塊漲幅居前,電池、矽能源、鋰礦等板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近5100隻個股下跌,99隻個股跌停。滬深兩市成交額1.97萬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放量2575億。
都說炒股要“人恐我貪”,今天,恐慌情緒終於達到近期極致。
截至收盤,全A股上漲個股為354家,年內僅多於4月7日(106家)。

此情此景,你是否真的敢選擇“貪”?
至少,數以百億或千億計的資金盤中已經出手,接過所謂“帶血籌碼”。
Wind數據顯示,今天有兩個時段的市場“預測成交額”出現顯著放大:

一是開盤時段,9:30~9:38,較昨日同期增幅從約5%升至13%。
此時,A股市場剛開始“跟隨”隔夜美股走勢,與上午的亞太市場一同走弱。
結合萬得全A指數的分時來看,第一波“不立危牆”的持籌者選擇了離場,大盤跌幅似乎“尚可接受”(約1.5%)。
此後的幾十分鍾裏,市場量能未見進一步放大,但因為賣盤源源不絕,買方卻未做太多抵抗,於是指數繼續下跌——直到引發足夠大的恐慌(此時最大跌幅超過3%)。

於是我們看到,10:30~11:30,市場量能進一步放大,增幅來到了17%~20%。
大盤正是在這時連續兩次探底,隨後出現一定幅度的“V反”。如萬得全A,兩個日內低點分別出現在10:52和11:15。
量放大了,指數跌幅漸漸收窄,這自然是買方正在發力。
可惜,隨著“預測成交額”的增幅漸漸回落,午後主要股指再度走弱,創出日內新低。
跌停家數也進一步增長,說明短線恐慌並未緩解。

這也是因為,前幾天逆大盤而行的短線抱團股,本身累積了不少獲利盤。
總結一下:
本周前4天,A股都是縮量震蕩,總體維持在箱體下沿。此前我們認為,這或許意味著市場並未真正恐慌。
今天,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場破位放量下跌,意味著“恐慌盤”終於出來了,且第一批抄底資金已經出手——但誰也沒有100%的自信,這次就買在了最低點。
因為隻有真正“走出來”,才能確認當下究竟是反彈起點,還是下跌中繼。
目前來看,市場各方的博弈點,至少有兩方麵。
(更多後市分析,有待周末發酵)
一是,作為短線情緒誘因,市場對美股(尤其科技股)的擔憂,能否得到緩解。
據報道,對於昨夜美股大跳水的原因,一些交易員指出,市場再次擔憂AI能否產生足夠的收入或利潤來支撐巨額投入。另一些交易員則認為,9月份強勁的非農報告是美聯儲今年降息步伐結束的最新跡象。還有一些交易員表示,比特幣跌至六個月低點所釋放的避險信號是股市暴跌的部分原因。此外,市場還擔憂高估值以及周五期權到期前市場波動性加劇。
另有媒體指出,美聯儲降息預期下降和日本國債持續殺跌這兩大變量,今天都出現了一些積極轉變。
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美聯儲發出了很多信號,其中一些令人困惑。美聯儲應該關注數據,美聯儲應該繼續推進降息周期。這讓美股三大期指有所反彈。早上,日本國債收益率終於開始轉跌,也意味著短線企穩。
二是,A股能否在護盤資金和內生邏輯的支持下,走出一段“獨立行情”。
雖然今天市場普跌,但整周來看,“權重企穩+小微盤補跌”的格局仍然存在,銀行股、紅利股還是最抗跌的資產。
數據顯示,上證50、滬深300周度跌幅在3%上下,中證2000則跌近7%。

此外,截至收盤,萬得全A指數本周考驗了20周線的支撐,為本輪行情中,6月下旬以來的首次。短期市場出現較大回調,相信大資金也看在眼裏。

此前的11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明表示,強化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製建設,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堅決防止市場大起大落、急漲急跌。
此前報道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國家隊”資金(包括證金公司、中央匯金、證金資管等)重倉持有222隻A股股票,總持倉市值為3.911萬億(未包括社保基金),相較二季度有所增加。
多隻金融股受到護盤資金的高度青睞,同時,其對AI產業鏈、半導體、新能源等板塊的相關個股也進行了積極布局,高度契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
有觀點稱,在“國家隊”的引領下,疊加更多支持舉措落地,各類中長期資金仍將加速入市,為市場持續注入穩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