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一位網友感歎今年的“雙十一”顯得格外冷清。
這位網友提到,他的一位電商的客戶早在兩個月前就開始籌備雙十一的貨品,原本信心滿滿地期待銷量暴漲,沒想到如今卻是“靜悄悄”的一片冷清。
他分析了消費降溫的三大原因:
一是房貸倒掛。… https://t.co/jF5tG81dON pic.twitter.com/BY1gvIzC4N
—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 (@whyyoutouzhele) November 12, 2025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X報道:
11月10日,一位網友感歎今年的“雙十一”顯得格外冷清。
這位網友提到,他的一位電商的客戶早在兩個月前就開始籌備雙十一的貨品,原本信心滿滿地期待銷量暴漲,沒想到如今卻是“靜悄悄”的一片冷清。
他分析了消費降溫的三大原因:
一是房貸倒掛。
越來越多家庭陷入“負債大於資產”的狀況。一套抵押貸款一百萬元的房產,如今市場價僅值八十萬元。過去月入一萬元還三千房貸不成問題,如今收入降至八千元,還需承擔相同房貸壓力,生活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二是中年群體負擔過重。
“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出剛性存在,“該失業的失業,該降薪的降薪”,部分人同時還背負房產貶值壓力。隨著銀行開始處置抵債房產,“資產縮水”的現實正在進一步傳導至普通家庭。
三是年輕人改變了消費觀,選擇少消費。
作為消費主力的“95後”“00後”群體,不再被傳統的“買房、結婚、生育”模式所束縛。他們傾向於理性消費、減少支出,“不內卷、不攀比、不透支自己”,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網友表示,曾經的“雙十一”是全民消費的象征,而如今的冷清,折射出的不僅是消費信心的下降,更是經濟壓力與社會心態的真實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