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片/路透社)
這篇以“年輕幹部不妨多些‘自找苦吃’”的文章說,習近平當年在陝北梁家河插隊期間,帶著鄉親們打壩修田、建沼氣池,並表示他“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文章說,年輕幹部正處於幹事創業的大好時期,趁著年富力強“多做一些事、多吃一點苦”、多經曆些錘煉,有利於在“經風雨、見世麵、壯筋骨、長才幹”中不斷成長成熟成才,加快實現從“入行新手”到“行家裏手”的轉變。但幹部成長成熟成才的路上從沒有坦途捷徑可走,隻能是“一步一個腳印爬坡過坎”。
這篇文章表示,現實中有“個別年輕幹部”成長較慢,在急難險重任務麵前“站不出來、頂不上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工作中拈輕怕重,遇事愛拿“資曆淺”、“沒經驗”當擋箭牌,對自己份內的苦活累活、急事難事“能躲就躲、能推則推”,工作中吃一點苦就發牢騷抱怨,覺得吃了虧。
文章說,中國也有一些年輕幹部內心想成就一番事業,但在工作中隻憑“一股蠻勁埋頭拉車”,卻不懂“抬頭看路”,身陷事務主義原地打轉,難以真正提高認識水平和工作水平。
這篇文章強調,倡導年輕幹部“自找苦吃”並不是鼓勵“沒苦硬吃”。吃苦,關鍵要“苦對地方、苦在點上”,這樣才能苦出價值。年輕幹部要既保持肯吃苦的韌勁、敢吃苦的勇氣,又增添“會吃苦的智慧”,在實踐中總結規律、優化路徑,將“吃苦”的成效實實在在體現到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上。
文章最後說,年輕幹部“自找苦吃”,既需要自身主動,也離不開組織“搭台賦能”。隻有讓“吃苦者不吃虧、讓有為者有位”,才能讓願吃苦、能吃苦的年輕幹部有平台、有奔頭(有期待可努力),進而激勵和引導更多年輕幹部立足本職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