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因為李施嬅身上自帶高知、清醒、獨立的標簽,當她因與平庸且不解風情的前男友車崇健感情破裂而流露出不舍與自憐時,那些剛把她代入“張家妍”一角的觀眾,不禁感到困惑。網友們似乎達成了一種難得的共識,即期待演員能夠“人戲合一”——可我們對於李施嬅的“港女濾鏡”,究竟有多深?
作者 | 謝無忌
編輯 | Felicia
題圖 | 《新聞女王2》
談戀愛還是搞事業?這兩者在當代女性身上,似乎常呈現出難以兼容的矛盾。而李施嬅,恰恰成了這種割裂感的具象投射。
觀眾一邊在《新聞女王2》中,為她飾演的張家妍毅然拋下過往戀情、專注事業,晉升為職場權鬥中的掌權者而振奮;另一邊卻又在《再見愛人5》中,為她在八年戀情長跑中頻頻黯然落淚而感到心疼與不平。

李施嬅談到前男友傷心落淚。(圖/《再見愛人》截圖)
或許因為李施嬅身上自帶高知、清醒、獨立的標簽,當她因與平庸且不解風情的前男友車崇健感情破裂而流露出不舍與自憐時,那些剛把她代入“張家妍”一角的觀眾,不禁感到困惑。一時間,李施嬅的微博評論區淪陷為“勸分大會”,過往被前男友背叛的舊聞也被翻出解讀,“李施嬅吸渣體質”登上熱搜,網友紛紛喊話:“姐姐擦亮眼睛,當斷則斷!”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人充當起“戀愛判官”,將她劇中角色的金句與真人秀中的委屈表現剪輯成“對話”合集,調侃稱“讓戀愛腦的李施嬅多看看自己的劇清醒一下”。或許她未曾料到,一段感情的終結,竟可能成為事業上升的轉折點。
網友們似乎達成了一種難得的共識,即期待演員能夠“人戲合一”——可我們對於李施嬅的“港女濾鏡”,究竟有多深?

“張家妍是沒人拖後腿的李施嬅”
不可否認,《新聞女王》是近年來口碑與反響俱佳的職場劇。相較於角色設定頗為圈粉的文慧心,張家妍的複雜性更令不少觀眾感到餘味悠長:她從一開始不屑甚至厭惡職場派係鬥爭、堅守純粹的新聞理想,到最終屈服現實、卷入權鬥漩渦。這種“屠龍少女終成惡龍”的設定,讓觀眾對她愛恨交織,這種情感裏夾雜著對人性的失望與憐惜。
第二季中,她已鋒芒畢露,晉升為掌控規則的操盤手,既懂得“殺雞儆猴”以立威,也深諳如何收買人心。麵對下屬請辭,她一句“換工作不過是換監獄,哪裏都一樣”精準戳中無數觀眾。張家妍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紮與迷茫,也映射出許多人的生命課題。

張家妍的金句依舊紮心。(圖/《新聞女王2》劇照)
熒幕之外,很多人也在李施嬅身上找到了與角色的共鳴,她身上也有著“擰巴的理想主義者”色彩:起點很高,像落魄千金,在TVB摸爬滾打多年,還沒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大獎”。最接近視後獎項的一次,也讓人意難平的一次,就是眾人呼聲很高的《金霄大廈》,快登上事業高峰階段,因眼疾問題停工了半年,缺了些臨門一腳的運氣。
她有實力派演員的韌勁:從畢業於多倫多大學的高材生,到參選港姐出道;從TVB黃金配角起步,多次獲獎項提名卻陪跑多年。之後,她勇敢跳出舒適圈,不僅在國際劇集獎項上取得突破,更憑《金宵大廈》《新聞女王》贏得廣泛關注。盡管在內地知名度有限,她卻印證了“是金子總會發光”這一道理,以紮實演技與深厚觀眾緣,迎來事業又一春。
相比之下,李施嬅的感情路卻仿佛與張家妍的開掛人生背道而馳。《再見愛人5》的熱播,讓大眾看到她在那段八年戀情中的隱忍與委屈。尤其是在她眼疾嚴重期間,前男友車崇健自始至終的冷漠與疏離,徹底擊潰了她對這段關係的信任。她在節目中坦言,自己過去為了維護對方,曾在媒體前美化他的形象、為他保留體麵。
這段感情的破裂,折射出許多優秀女性的影子:為何一個條件優越的高知女星,麵對一個看似普通平庸、難以交流溝通的伴侶,仍會陷入“配得感低”的困境。她甚至在節目中反問:“這八年,我到底做錯了什麽?”
隨後答案似乎慢慢浮出了水麵,李施嬅坦誠自己的原生家庭和過往的戀情對她的影響。麵對家道中落、父母離異,李施嬅在成長過程當中得不到愛和關注。

李施嬅在《再見愛人》當中談到原生家庭。(圖/《再見愛人》)
觀察員胡彥斌的比喻一針見血:車崇健就像海中的臨時浮木,隻能將她暫時拉出水麵,卻難以陪她長久同行。網友紛紛心疼勸分,呼籲她“愛自己,別回頭被前男友拖後腿”“搞事業才是王道”。盡管上節目以前,李施嬅已向前男友提出分手,但她仍在節目中流露出對對方的期待,她在清醒認知與情感需求之間不斷拉扯。她承認自己的“低配得感”,也坦言渴望被愛。
李施嬅終究不是張家妍,做不到像劇中那般灑脫。或許是因為現實中的她,始終把“被愛”看得太重。“愛自己”說來簡單,卻是許多女性終其一生修習的課題。
同樣是對“獨立”的體悟,於張家妍是清醒自主的抉擇,於李施嬅卻更多是被動承受的結果。在愛情的天平上,她似乎總陷於失落,一次次將“被愛”的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中。

繼黃聖依之後,李施嬅成了全網勸分的女星。(圖/《再見愛人5》)

TVB大女主,離我們有多遠?
李施嬅身上體現的角色與現實的割裂,也映射出大眾對事業型女性的某種期待:明明手握“大女主劇本”,為何仍在愛情中受苦?這讓人看清,並非所有堅持都有意義。
李施嬅曾在采訪中坦言,早年因追求安全感而不斷戀愛,最終卻隻陷入虛幻泡影。飾演張家妍時,她未必沒有感受到角色身上那份對感情的灑脫。她說過:“你如果心軟,對人留手,其實是對自己殘忍。不對的就該灑灑脫脫地斬斷,繼續走該走的路,拖拖拉拉隻會浪費自己的時間。”
然而人生如戲,演得好角色,卻未必過得好人生。網友所感受到的割裂,部分也源於我們對TVB港劇中女演員的“濾鏡”。正如近期熱播的《新聞女王2》,TVB職場劇向來不靠營造戀愛粉紅泡泡取勝,女主憑借強悍實幹的競爭能力脫穎而出,這也正是其區別於內地職場劇的精神內核。
TVB早期的職場劇傳統中,戀愛與婚姻戲份多為錦上添花,甚至可有可無。彼時並無“大女主”標簽,也無需所有男性角色與反派女二皆圍繞女主的愛情展開劇情,港劇一直踐行著一種樸素的“專業主義”。
以李施嬅飾演的張家妍為例,麵對高顏值、事業有成的伴侶與新聞理想之間的抉擇,她姿態清醒灑脫。當男友問出“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時,她隻回以一個白眼、一句“你說呢”,便轉身離去,不值多費一集去糾結。

張家妍在《新聞女王1》中的經典場麵。(圖/《新聞女王1》劇照)
當內地劇集仍在家長裏短中嘲諷女性“活該嫁不出去”時,TVB職場法則中的罵人金句卻恰恰相反:“人咬狗的世界不適合你,找個男人嫁了吧。”
到了第二季的《新聞女王》對於女性職場困境的刻畫也很超前。當內地職場劇還在跟女同事“扯頭花”搶功勞時,進入另一個職場賽道的許詩晴,絲毫不避諱為權力而努力的野心,但同時也遭到了男上司的邀功和甩鍋。
這也解釋了為何至今仍有人懷念TVB職業劇——那些經典的女性形象,曾構築我們對職業女性的最初想象:魅力不在於她們打扮得多“職業”,而在於角色從內而外展現出的信念感、自信與熱忱。
TVB劇中的職業女性金句,至今仍具前瞻性。《鑒證實錄》中法醫聶寶言淡淡回應刻板印象:“有沒有膽量是不分男女的”;《陀槍師姐》中離婚帶娃的娥姐,從文職一路考為配槍女警,對想為她牽線的朋友說:“沒男人真的不會死的,一個人多麽自由自在”;《刑事偵緝檔案IV》中武俏君與徐飛分手令觀眾意難平,而她最終並未崩潰失態,隻是微笑說出:“這個世界除了愛情之外,還有很多別的東西。”

陳慧珊飾演的聶寶言,是女性啟蒙的教科書。(圖/《鑒證實錄》劇照)
除張家妍外,李施嬅也飾演過不少類似的角色。在《燦爛的風和海》中,她飾演的職場經理凱西麵對為情買醉的閨蜜,一語點醒夢中人:“連你都不愛自己,人家要怎麽尊重你?”“如果他真的這麽愛你,你就不會坐在這裏了。感情沒人能控製,你隻能控製自己、改變自己。”
李施嬅與角色間的割裂感,也令人聯想到胡杏兒。她是典型的“拚命三娘”,從被嘲“最醜港姐”起步,演配角、扮醜角,熒幕形象多是硬朗強悍的女性。現實中,她憑一股狠勁與鬥誌,以一個個角色贏得觀眾認可。不甘局限於TVB,她勇闖內地影視圈,成為圈內有名的“工作狂”。
然而在感情與婚姻中,她也難逃卑微姿態:與相戀多年的黃宗澤分手時委屈落淚;如今丈夫李乘德陷入夜店風波,她仍在媒體前維護其“好丈夫、好父親”人設。這也讓不少網友感歎:對胡杏兒的熒幕濾鏡,同樣碎裂。

TVB的女主金句依舊超前,但在真實世界中做到很難。(圖/《萬凰之王》劇照)
當“談戀愛不如搞事業”成為當代女性行走江湖的金科玉律,我們或許更該思考:為何這類呼聲總是更多來自女性?在抨擊“戀愛腦”的背後,我們應警惕的是——摘下“大女主”與“中女獨立”的濾鏡,每個女性都是複雜多麵體;攤開來看,每個人皆有脆弱、缺陷與創傷。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校對:廿一一;排版:張依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