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一家中資芯片製造商引發的爭端導致為汽車係統供電所需的半導體短缺,全球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因而開始減產。
中國和歐盟的代表周二舉行會晤,試圖解決這一僵局。一個多月前,荷蘭政府接管了這家名為安世的芯片製造商。北京方麵叫停了中國工廠發貨,並批評荷蘭官員未能努力找到解決方案。
華盛頓為解決爭端所做的努力均以失敗告終,更多公司擔心,如果不能盡快找到解決方案,它們可能被迫停產。
歐洲汽車行業對此反應最為強烈,但安世生產的數以千計種芯片還廣泛應用於洗衣機、吸塵器、夜視設備、雷達及坦克等其他行業產品。
半導體行業資深報道者、《芯片戰爭》(Chip
War)一書作者克裏斯·米勒表示:“我認為,如果在未來幾周內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對全球製造業產出受到影響的擔憂是非常合理的。”
這場芯片爭端是如何開始的?
安世的總部位於荷蘭,2019年12月被中國公司聞泰科技收購,此後一直向全球製造商供應基礎但不可或缺的芯片。
9月下旬,荷蘭政府以擔心更多生產可能從歐洲轉移到中國為由接管該公司。阿姆斯特丹一家法院的文件顯示,美國官員曾就該公司的所有權問題向荷蘭政府施壓。
北京方麵的回應是叫停了安世在華工廠封裝芯片的出口,這使得全球汽車製造商紛紛爭分奪秒地確保供應,並對供應鏈中斷發出警告。
白宮上周六宣布,作為特朗普總統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之間貿易協議的一部分,安世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將恢複發貨。但這尚未實現。
一些業內人士將當前的情況與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經濟停擺後的芯片短缺相提並論,也有人指出了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
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康鬆林(Ola
Källenius)上周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這是一個由政治因素引發的情況。”
為什麽這些芯片不能被替代?
半導體的生產過程需要兩個步驟。以安世為例,其前端生產在德國漢堡進行,而芯片完成和封裝的後端生產主要在中國進行。
要在中國生產芯片,聞泰科技必須找到本地生產的晶圓,而安世要想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完成生產,也需要更多選項。該公司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已經有一些後端生產,但這不足以彌補其中國工廠造成的損失。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學院的高級分析師安東尼婭·赫邁迪表示,安世有足夠的財務穩定性來實現這一目標,但至少需要四到六個月的時間。除此之外,這些芯片在用於汽車之前必須經過檢測和認證。
近年來,分析師們一直警告稱,將生產轉移到中國的公司應該有一個備用計劃,以防緊急情況,即便這意味著需承擔更高運營成本來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多元化布局。
赫邁迪說:“這應該是最新的警鍾,讓所有人都知道中國願意采取多麽強烈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公司。”
哪些汽車製造商受到了影響?
安世芯片的重要性體現在宣布減產計劃的汽車製造商範圍之廣。梅賽德斯、斯特蘭蒂斯和日產都成立了特別工作組,在尋求其他芯片來源的同時協助製定維持生產計劃。
歐洲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表示,安世的情況帶來了“重大挑戰”,需要靈活應對。該公司表示,其在德國的兩家工廠可能有多達1000名員工需要通過政府支持的計劃轉為兼職崗位,該計劃在疫情期間也被使用過。
博世發言人英加·埃雷特表示:“我們正在使用替代供應源,優化我們全球製造網絡中的庫存水平,並實施技術替代方案。”
日產周三表示,由於安世暫停發貨,將削減日本兩家工廠的產量。發言人表示,預計下周起,每家工廠需“實施涉及數百輛車的微調生產計劃”。
她說:“供應情況仍然不穩定,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一旦供應穩定,我們將迅速恢複,將對客戶交付的影響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