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糟透了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糟透了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25-11-03 22:04:3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糟透了

​​​​​​​

作為房地產開發商,特朗普深諳該行業成功的三大關鍵: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而事實證明,地緣政治的成功同樣有三大關鍵:杠杆、杠杆、還是杠杆。但這並非特朗普在房地產領域熱衷使用的那種“杠杆”(也就是債務),而是地緣政治杠杆——一種能將自身意願強加於對手的力量。

從這一角度來看,特朗普成功推動加沙停火,是因為他同時獲得了對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杠杆,並巧妙加以運用。但他未能促成烏克蘭停火,原因在於他拒絕動用手中所有杠杆針對發動戰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外,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杠杆減少中國對美的製造業出口——如今這一舉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但收效甚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推行關稅的方式混亂無序。

當然,特朗普依舊誇誇其談,將近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麵吹噓為自己贏得的大滿貫——用他的話說,如果滿分是10分,這次會麵能打“12分”。但事實上,在此次會晤中,特朗普所做的不過是走出了幾個月前他自己給中美關係挖下的坑。正如《華爾街日報》所指出的,市場對此次會談成果“反應冷淡”,因為它隻是“基本上恢複了5月時的狀況”。

所以,若按棒球比賽的標準來評,他的成績是三打數一安打,打擊率為0.333。在棒球界,這樣的成績足以入選全明星賽;但在國家間的博弈中,這樣的表現隻會讓你降級到小聯盟。

為何隻有0.333?我們不妨聚焦中國——這個當前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地緣戰略與地緣經濟議題。

分析中國問題,必須從一個事實入手:過去幾年,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造成重創,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蒙受巨額損失並背負債務。不出意外,他們開始縮減開支。據我所知,去年3月我在北京、上海看到的那些半空的餐廳,如今經營狀況更糟了。

簡而言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麵臨國內消費萎縮,因此中國從海外的進口量也在下降。中國政府本應通過提高社會保障與醫療保障水平(而非最低程度保障)來刺激國內消費,但他們選擇的是投入資金建造更多工廠,向世界其他地區出口商品。

正如《紐約時報》負責中國報道的同事儲百亮(Chris Buckley)上周所寫:“在赴韓國與特朗普總統會麵的幾天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闡述了中國下一階段的戰略方向。”該計劃“清楚地表明,北京意在進一步加強工業和技術實力,即便中國的貿易夥伴正擔憂,中國不斷擴張的出口正在削弱他們自身的產業競爭力”。

中國的這一做法完全不計後果。另一位《紐約時報》同事柏凱斯(Keith Bradsher)1月從北京發回報道稱,中國“目前生產約三分之一的全球製成品”,這一比例“超過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以及英國的總和”。

因此,特朗普應對的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但和往常一樣,他在正確的問題上給出了錯誤的答案。要擁有真正的杠杆,關稅必須被納入一套隱秘的總體戰略,而特朗普這種先開槍、再瞄準的策略顯然與此背道而馳。

首先,若想推動中國做出改變,不應采用高調、隨意的方式——這種方式隻會讓中國領導人難堪,進而引發抵觸。正確的做法是開展長期的秘密談判。

其次,若要以經濟製裁威脅北京,你必須清楚中國有能力用什麽手段來反製。我無法證實這一點,但我懷疑,特朗普在宣布對中國加征新關稅時從未谘詢過任何專家——除了停止購買美國大豆,中國是否還有其他有效的報複手段。

我認為特朗普沒有谘詢過,因為若他事先知道習近平手中握有比他的關稅威力大十倍的經濟武器,那麽特朗普曾一度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達145%關稅的行為堪稱愚蠢至極。

高盛集團的數據顯示,這種武器便是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中國控製著17種稀土元素69%的開采、92%的精煉份額,以及98%的稀土磁體製造。稀土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技術領域,而稀土磁體更是大多數電動汽車電機、半導體、智能手機、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無人機、雷達、戰鬥機、導彈及海上風力渦輪機的核心部件。

若中國為回應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真的實施了削減稀土出口,美國乃至全球的製造業都可能大幅放緩,甚至陷入停滯。

當習近平亮出這張底牌後,特朗普的杠杆大幅削弱。他迅速指派財政部長出麵勸說中國將稀土出口限製政策推遲一年,作為交換,美國大幅降低關稅,並暫緩對中國實施部分高科技產品出口禁令。

這正是邁克·泰森那句名言在地緣經濟領域的寫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劃,直到被人一拳打在臉上。

最後我要重申,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對中國輸美商品全麵加征關稅本身是正確的——如今亦然——因為中國在貿易中並未遵守公平規則。中國迫使美國企業與享受大量政府補貼、且在出口製成品領域嚴重產能過剩的中國工廠競爭。有限時效的關稅若運用得當,可為美國製造商爭取發展空間,發展本土替代產業。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有一套全麵的戰略——而特朗普恰恰沒有。

當前,美國企業正努力與中國的高端製造業出口產品競爭,特朗普卻讓美國公司更難從國外招聘高技能工人。他加征的關稅推高了美國製造商所需鋼材原材料的成本;他大幅削減政府資助的關鍵科研項目——而這些項目對美國與中國競爭、甚至保持領先地位至關重要;他還對幾乎所有美國的核心盟友加征關稅,而我們正需要這些盟友的支持,通過集體行動對華施加壓力。這完全是一套前後矛盾的戰略。

然而,習近平如今或許握有杠杆,但他同樣在進行一場高風險博弈。通過動用貿易中的“核武器”——即威脅削減稀土出口,習近平雖令世界其他國家感到恐慌,卻也促使美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啟動緊急計劃,尋找中國這些關鍵出口產品的替代來源。這一過程雖需時日,但已然啟動。

從更廣泛的層麵來看,世界其他國家絕不會任由中國奪走所有製造業崗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開始大幅衝擊藍領與白領工作崗位的當下。中國正麵臨引發全球強烈反製的風險。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美中關係一直是維係全球大國間相對和平與繁榮的關鍵。基於這一重要性,美中兩國政府需要的是長期而平靜的對話——而非一場漫長而喧囂的雙輸貿易戰。

若美中關係真的走向“破裂”,天呐,等到失去時,我們才會念它的好。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紐約“紅潮”:33歲“社會主義市長”馬姆達尼的驚天逆襲
工資打五折,醫生紛紛降薪
3名22歲小夥成最年輕科技領域億萬富翁,這家公司什麽來頭
英皇關閉賭場,一代娛樂大亨感歎請不起肖戰
美國政府停擺曠日持久超乎白宮意料,特朗普急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10歲童腹痛就醫 送進手術室逾14小時 6器官遭切除
撞死3歲華裔幼童的無照司機重罪全免,家屬痛哭…
民調顯示 3分之2美國人認為美國“嚴重走錯方向”
“了不起的特朗普”花天酒地,4200萬美國人卻正挨餓
中國機器人慘遭美國網紅霸淩“施虐”!引發網友關注
中國延長46國入境免簽有效期 美加不在此列
中美貿易變化,CNN做了4張圖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糟透了
特朗普遭紮心3連問:普京為何不停火?他無視你嗎?…
巴厘島叫停著名景點懸崖電梯工程,由中企承建
停擺將破35天曆史紀錄,美國政府終現“重開跡象”
美國4200萬人獲發11月糧食補助,金額減少且發放延遲
紐約市長選舉|社會主義者曼達尼嚇怕華裔老一輩
黃仁勳:中國們現在能生產數百萬顆AI芯片
遠看嚇人,近看渺小…被嚴重誇大的稀土威脅
8年燒光50個億!中國又一行業批量倒閉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糟透了

紐約時報 2025-11-03 22:04:38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糟透了

​​​​​​​

作為房地產開發商,特朗普深諳該行業成功的三大關鍵: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而事實證明,地緣政治的成功同樣有三大關鍵:杠杆、杠杆、還是杠杆。但這並非特朗普在房地產領域熱衷使用的那種“杠杆”(也就是債務),而是地緣政治杠杆——一種能將自身意願強加於對手的力量。

從這一角度來看,特朗普成功推動加沙停火,是因為他同時獲得了對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杠杆,並巧妙加以運用。但他未能促成烏克蘭停火,原因在於他拒絕動用手中所有杠杆針對發動戰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外,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杠杆減少中國對美的製造業出口——如今這一舉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但收效甚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推行關稅的方式混亂無序。

當然,特朗普依舊誇誇其談,將近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麵吹噓為自己贏得的大滿貫——用他的話說,如果滿分是10分,這次會麵能打“12分”。但事實上,在此次會晤中,特朗普所做的不過是走出了幾個月前他自己給中美關係挖下的坑。正如《華爾街日報》所指出的,市場對此次會談成果“反應冷淡”,因為它隻是“基本上恢複了5月時的狀況”。

所以,若按棒球比賽的標準來評,他的成績是三打數一安打,打擊率為0.333。在棒球界,這樣的成績足以入選全明星賽;但在國家間的博弈中,這樣的表現隻會讓你降級到小聯盟。

為何隻有0.333?我們不妨聚焦中國——這個當前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地緣戰略與地緣經濟議題。

分析中國問題,必須從一個事實入手:過去幾年,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造成重創,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蒙受巨額損失並背負債務。不出意外,他們開始縮減開支。據我所知,去年3月我在北京、上海看到的那些半空的餐廳,如今經營狀況更糟了。

簡而言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麵臨國內消費萎縮,因此中國從海外的進口量也在下降。中國政府本應通過提高社會保障與醫療保障水平(而非最低程度保障)來刺激國內消費,但他們選擇的是投入資金建造更多工廠,向世界其他地區出口商品。

正如《紐約時報》負責中國報道的同事儲百亮(Chris Buckley)上周所寫:“在赴韓國與特朗普總統會麵的幾天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闡述了中國下一階段的戰略方向。”該計劃“清楚地表明,北京意在進一步加強工業和技術實力,即便中國的貿易夥伴正擔憂,中國不斷擴張的出口正在削弱他們自身的產業競爭力”。

中國的這一做法完全不計後果。另一位《紐約時報》同事柏凱斯(Keith Bradsher)1月從北京發回報道稱,中國“目前生產約三分之一的全球製成品”,這一比例“超過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以及英國的總和”。

因此,特朗普應對的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但和往常一樣,他在正確的問題上給出了錯誤的答案。要擁有真正的杠杆,關稅必須被納入一套隱秘的總體戰略,而特朗普這種先開槍、再瞄準的策略顯然與此背道而馳。

首先,若想推動中國做出改變,不應采用高調、隨意的方式——這種方式隻會讓中國領導人難堪,進而引發抵觸。正確的做法是開展長期的秘密談判。

其次,若要以經濟製裁威脅北京,你必須清楚中國有能力用什麽手段來反製。我無法證實這一點,但我懷疑,特朗普在宣布對中國加征新關稅時從未谘詢過任何專家——除了停止購買美國大豆,中國是否還有其他有效的報複手段。

我認為特朗普沒有谘詢過,因為若他事先知道習近平手中握有比他的關稅威力大十倍的經濟武器,那麽特朗普曾一度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達145%關稅的行為堪稱愚蠢至極。

高盛集團的數據顯示,這種武器便是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中國控製著17種稀土元素69%的開采、92%的精煉份額,以及98%的稀土磁體製造。稀土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技術領域,而稀土磁體更是大多數電動汽車電機、半導體、智能手機、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無人機、雷達、戰鬥機、導彈及海上風力渦輪機的核心部件。

若中國為回應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真的實施了削減稀土出口,美國乃至全球的製造業都可能大幅放緩,甚至陷入停滯。

當習近平亮出這張底牌後,特朗普的杠杆大幅削弱。他迅速指派財政部長出麵勸說中國將稀土出口限製政策推遲一年,作為交換,美國大幅降低關稅,並暫緩對中國實施部分高科技產品出口禁令。

這正是邁克·泰森那句名言在地緣經濟領域的寫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劃,直到被人一拳打在臉上。

最後我要重申,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對中國輸美商品全麵加征關稅本身是正確的——如今亦然——因為中國在貿易中並未遵守公平規則。中國迫使美國企業與享受大量政府補貼、且在出口製成品領域嚴重產能過剩的中國工廠競爭。有限時效的關稅若運用得當,可為美國製造商爭取發展空間,發展本土替代產業。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有一套全麵的戰略——而特朗普恰恰沒有。

當前,美國企業正努力與中國的高端製造業出口產品競爭,特朗普卻讓美國公司更難從國外招聘高技能工人。他加征的關稅推高了美國製造商所需鋼材原材料的成本;他大幅削減政府資助的關鍵科研項目——而這些項目對美國與中國競爭、甚至保持領先地位至關重要;他還對幾乎所有美國的核心盟友加征關稅,而我們正需要這些盟友的支持,通過集體行動對華施加壓力。這完全是一套前後矛盾的戰略。

然而,習近平如今或許握有杠杆,但他同樣在進行一場高風險博弈。通過動用貿易中的“核武器”——即威脅削減稀土出口,習近平雖令世界其他國家感到恐慌,卻也促使美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啟動緊急計劃,尋找中國這些關鍵出口產品的替代來源。這一過程雖需時日,但已然啟動。

從更廣泛的層麵來看,世界其他國家絕不會任由中國奪走所有製造業崗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開始大幅衝擊藍領與白領工作崗位的當下。中國正麵臨引發全球強烈反製的風險。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美中關係一直是維係全球大國間相對和平與繁榮的關鍵。基於這一重要性,美中兩國政府需要的是長期而平靜的對話——而非一場漫長而喧囂的雙輸貿易戰。

若美中關係真的走向“破裂”,天呐,等到失去時,我們才會念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