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本周裁減數千個公司職位,加劇了人們長久以來的擔憂:人工智慧(人工智能)正在取代真人。
這家科技巨頭加入了美國越來越多的公司行列,這些公司都將裁員歸咎於人工智慧技術。
但有人質疑人工智慧是否罪魁禍首,並對近期這些備受矚目的裁員是否能充分表明該技術對就業的影響表示懷疑。
線上教育公司Chegg周一宣布裁員45%,並引用了人工智慧帶來的“新現實”。上個月,Salesforce裁減了4,000個客服職位,其執行長表示,人工智慧代理正在承擔這些工作。
UPS周二亦表示,自去年以來已裁員4.8萬人。這家快遞公司的執行長先前曾將裁員部分歸因於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但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執行董事瑪莎·金貝爾(Martha Gimbel)表示,根據高階主管在裁員期間的言論來推斷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可能是最糟糕的方法”。
她指出,公司的具體情況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
金貝爾女士說:“由於每個人都對人工智慧未來可能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影響感到恐慌,因此很容易對個別公司的公告反應過度。”
事實上,某些特定群體——例如應屆大學畢業生和資料中心員工——尤其容易受到這項技術應用的影響。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自2022年以來,人工智慧應用程度較高的職業與失業率上升之間存在相關性。
但匹茲堡大學助理教授摩根·弗蘭克(Morgan Frank)研究了不同職業的失業風險,發現受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影響的隻有辦公室和行政支援部門的員工。
他表示,這些員工在2023年初申請失業救濟的機率大幅上升,這發生在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上線之後。
但對於電腦和數學類職業而言“ChatGPT的推出並沒有帶來明顯的趨勢變化”,他說。
“無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行政人員,他們的就業市場都比幾年前更加嚴峻。”
“不過,我對人工智慧是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持懷疑態度。”他補充道。
招聘和解雇的“典型模式”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幾年以及疫情初期,亞馬遜及其眾多科技競爭對手都曾快速招聘,當時美聯儲將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專家表示,這種招募模式為這些公司最終裁員埋下了伏筆——這與過去三年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截然不同。
美聯儲也正是在ChapGPT發表前後開始加息。
“由於‘人工智慧’這個詞的出現,很多人對這類討論感到很不一樣。”預算實驗室的金貝爾女士說。
“但就目前來看,我看到的情況與公司典型的招聘和裁員模式並無二致,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周期階段。”
她補充說,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當經濟恢複穩健成長時,招募模式會是什麽樣子。
金貝爾女士表示,從長遠來看,區分周期性失業和人工智慧驅動的失業至關重要。例如,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人力資源和行銷職位預計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然而,這些崗位恰好也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這使得我們難以判斷裁員究竟是宏觀經濟狀況所致,還是技術應用所致,抑或兩者兼而有之。
亞馬遜裁員走在前列
亞馬遜已確認計劃裁減約14,000個職位,並表示需要“更精簡的組織架構”來抓住人工智慧帶來的機會。
該公司業績表現良好。 7月公布的季度業績在多方麵超出華爾街預期,包括銷售額年增13%至1,677億美元(1,250億英鎊)。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恩裏科·莫雷蒂(Enrico Moretti)表示,像亞馬遜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正處於人工智慧相關裁員的前沿,“部分原因是它們既是人工智慧的生產者,也是人工智慧的消費者”。
不過,他也承認,疫情期間的大規模招聘之後出現的調整也可能是導致該公司最新一輪裁員的原因之一。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勞倫斯·施密特(Lawrence Schmidt)表示,由於規模優勢,亞馬遜很可能比大多數競爭對手更快實現工作自動化。
施密特先生表示:“如果某些類型的崗位能夠快速實現自動化,亞馬遜想要裁減這些崗位,或者不再招聘這些崗位的人員,這種想法完全合情合理。”
他補充說:“無論整體就業人數如何變化,我們都會預期會出現職位重新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