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計劃於周四舉行的中美峰會後,特朗普總統可能會吹噓自己的談判技巧,其助手可能暗示他理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我建議你對此翻個白眼。
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是美中關係,而特朗普把它搞得一團糟。他發起了一場美國一直在輸的貿易戰,即便本周雙方正式達成休戰協議,也很可能是以中國掌握主動權、削弱美國影響力的形式收場。
今年4月,特朗普貿然宣布“解放日”關稅政策時嚴重誤判了形勢。他似乎認為中國很脆弱,因為中國對美出口遠大於進口。但他顯然沒意識到,中國采購的大豆等商品完全可以從其他地方獲得;而中國如今已是稀土領域的歐佩克,美國根本沒有替代來源。中國控製著全球約90%的稀土產量,還是六種重稀土的唯一供應國,同時在稀土磁鐵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稀土和稀土磁鐵是現代工業的關鍵要素。無人機、汽車、飛機、風力渦輪機、眾多電子產品以及大量軍事裝備的製造都離不開它們;沒有這些資源,美國部分工廠將被迫關閉,軍事供應商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僅一艘潛艇就可能需要四噸稀土。

中國在國際爭端中把稀土控製權變成武器是完全可預見的,2010年中國就曾對日本采取過同樣的手段。果然,特朗普宣布“解放日”關稅兩天後,中國就宣布對部分稀土實施出口管製,並在本月大幅擴大了管製範圍。
很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讓美國陷入被動的局麵就顯而易見了,美國經濟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遠大於中國對美國大豆的依賴。
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談判代表已就中美貿易協議達成“實質性框架”。若該框架落地,美國似乎將削減並取消關稅,中國則會暫停最新的稀土出口限製,並恢複大豆采購。表麵上看,這像是回到了貿易戰前的狀態,但實際上更像是我們主動發起衝突後投降,最終陷入更弱勢的境地。
這是因為,這場爭端促使中國將稀土控製權用作武器,並將其作為長期施壓美國的大棒。事實上,習近平主席若同意暫停稀土出口管製一年,將是一步高招——既能讓中國保留對美的杠杆,又不會造成太大混亂,導致美國及其他國家全力打破中國在稀土領域的近乎壟斷地位。
在上周末的一場會議上,我向滿屋子的國際關係專家提問,請他們舉手表態:誰認為美國將在貿易戰中獲勝,誰認為中國將獲勝,誰認為尚難判斷。結果絕大多數人認為中國將獲勝,且目前占據上風。
如今特朗普已經迫使中國將稀土用作武器,但美國根本無法快速找到替代來源(多年來,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總統,都本應更努力地發展稀土礦山和精煉廠)。加拿大大型礦業公司力量金屬礦產首席執行官特裏·林奇告訴我,西方需要開展曼哈頓計劃級別的行動來發展稀土產能,但即便如此全力以赴,也可能需要五到七年才能見效。
“在這期間,我們將不得不與中國達成協議,”他說。
實際上,特朗普發起貿易戰後很快發現,自己的關稅武器陷入了短兵相接的戰場。這個貿易霸淩者意外陷入被霸淩的境地,於是開始討好中國並做出讓步。
特朗普先是降低關稅(之後又威脅加征新關稅),放寬對中國的芯片出口限製;在存在嚴重國家安全隱患的情況下,仍允許TikTok繼續在美國運營;他阻止台灣領導人訪美,有報道稱他推遲了對台軍售。正如美國進步中心所言:“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正處於戰略性失控狀態。”
這正是我對未來幾年的擔憂。習近平看清了我們的弱點,明確了自己在雙邊關係中的優勢,也明確了特朗普是那種在壓力下會妥協的弱者——即便在安全問題上也是如此。而且,由於特朗普背叛並得罪了盟友,這些國家不太可能再與美國合作對抗中國。
習近平或許會暫停稀土限製一年,但我認為他不會讓美國建立稀土儲備。美國企業獲取稀土用於製造戰鬥機和潛艇的難度很可能會加大——公平地說,在某些方麵,習近平隻是在對美國采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
無論如何,暫停稀土出口許可一年或許隻是為了提醒美國領導人——以及全球其他國家(因為這些限製是全球性的)——他們是多麽脆弱。其目的很可能是促使各方在台灣,以及新疆和西藏人權指控等中國關心的問題上,采取更順從的態度。
2500年前,偉大的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中寫道:“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或許正是習近平的考量——借助中國新獲得的貿易杠杆,在不發射一枚導彈的情況下,增強中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影響力。
習近平主席可能會明確或隱晦地以限製稀土出口為威脅,促使特朗普減少對台灣的支持,或縮減在南海的巡邏力度。若特朗普妥協,將是美國在亞洲的重大挫折,也是中國影響力的巨大提升。美國盟友會因太平洋地區美國實力的削弱而心驚膽戰,中國在台灣海峽發動侵略的風險也將日益加劇。
因此,當你聽到特朗普及其助手吹噓與中國達成裏程碑式協議時,別忙著喝彩。我們美國人可能不僅輸掉了一場貿易戰,更將在未來數年喪失大量全球信譽與影響力,這將被全世界視為美國衰退的先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