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主”也是國安威脅:英國的對華關係困境

是“金主”也是國安威脅:英國的對華關係困境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英國電子監視機構對中國投入的資源超過任何其他任務。該國的海外情報機構在全球部署秘密特工,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本月,負責國內安全的英國軍情五處負責人表示,中國間諜“每天”都在威脅英國的國家安全。

英國情報機構傳遞的信息始終如一:中國是一個明確的威脅。

英國政府其他部門傳遞的信息則沒有那麽明確。本月,檢方撤銷了對兩名被指為中國進行間諜活動的英國男子的指控。由於政府不願在法律上確認中國是敵國或國家安全威脅,該案最終流產。

保守黨議員指責首相基爾·斯塔默領導的政府因擔心審判會激怒中國並損害兩國經濟關係而放棄此案,但斯塔默否認了這一指控。

與此同時,英國官員一直在討論是否允許中國在倫敦塔附近建造一座規模龐大的新大使館。安全官員擔心這座建築會成為間諜活動的窩點。政府推遲了原定於上周做出的是否批準建設的決定。

這兩個問題凸顯了英國及其盟友在處理對華關係時麵臨的權衡困境。西方官員希望從與中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中獲得經濟利益,但同時必須平衡中國帶來的安全風險。中國對英國及其盟友大肆進行間諜活動,不僅大規模竊取通信信息,還開展了更具破壞性的行動,例如滲入水壩和電力係統網絡。

這種緊張關係在英國表現得尤為突出。脫歐十年來,英國的經濟實力遭到削弱,正努力吸引投資並提振內需。

中國也有能力進行反製。政府可以阻止中國企業對英投資,告訴國有企業收縮在英業務。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表示,中國還可以通過關稅來限製英國出口,其中包括汽車——這是英國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此外,他指出,中國使用了大量英國銀行的金融服務,也可以將這些業務轉移到他國。

“英國目前的經濟狀況非常脆弱,”他說,並補充道:“中國被視為一個潛在的資助者,甚至可能是拯救者。”

經濟生命線

英中關係對英國而言利益與風險並存。根據政府數據,中國是英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每年接近1000億英鎊。其中,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占比超過70%,主要包括電信設備和機械。

近年來,英國領導人一直尋求借力中國的經濟實力。2010年至2016年任首相的戴維·卡梅倫推動了他所稱的與中國“黃金時代”的緊密經濟關係。他的繼任者特蕾莎·梅於2018年訪問北京深化貿易協定。鮑裏斯·約翰遜則曾宣稱,他的政府將“親華”。

由於英國對中國人權問題和持續不斷的網絡攻擊感到擔憂,兩國關係逐漸降溫。在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的第一屆特朗普政府的壓力下,英國於2020年禁止在其高速無線網絡中使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設備。此舉激怒了中國官員,他們誓言英國將“承擔後果”。

當時,英國官員就有先見之明地指出,華為事件隻是未來幾年他們將在對華關係中麵臨的眾多複雜問題之一。

這一裂痕在2024年4月兩名男子被捕後進一步擴大——他們被指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並違反英國《官方保密法》。調查顯示,兩人涉嫌向一名中國情報人員傳遞信息,此人供職於一家與強大的中國國家安全部有關聯的公司。

在案件審理期間,基爾·斯塔默當選首相,並試圖修複對華關係。去年在裏約熱內盧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他呼籲建立一種“穩定而持久”的對華關係。他是六年來首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麵的英國領導人。

隨後,在本月早些時候,距離開庭僅幾周時,案件撤銷了,兩名被告被宣判無罪。他們否認了所有指控,中國政府發言人也同樣予以否認。

斯塔默的批評者認為,這起失敗的起訴案是政治幹預的結果。他對此予以反駁,轉而指責保守黨執政時期未能及時修訂相關法律以致案件難以推進。

為了平息外界對政府“為避免損害與北京的貿易關係而破壞案件”的指責,斯塔默公布了來自一名專家證人的法庭文件,試圖證明他的政府在對華問題上態度強硬。

在這些文件中,證人——英國副國家安全顧問馬修·柯林斯——闡明了中國帶來的明顯風險,稱中國“對英國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最大的國家層麵威脅”。

然而,他在保守黨執政期間也曾寫道,政府致力於“尋求與中國建立積極的經濟關係”。在斯塔默作為工黨領袖上任大約一個月後,他再次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強調新政府希望與北京保持“積極”的關係。

他的這些表態揭示了英國官員試圖在其中取得平衡,而結果參差不齊的兩難局麵。

特蕾莎·梅在理查德·克爾巴吉所著的一本關於情報共享組織“五眼聯盟”的書中表示:“我不確定我們當中是否有人真正找到兩全之策——既能讓全球經濟從中國的地位等方麵受益,同時又能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中國其他更令人擔憂的行為。”

英國軍情五處總幹事肯·麥卡勒姆在10月16日舉行的年度通報會上向記者表示,他對本機構協助建立的案件被撤銷感到失望。

“中國國家行為體是否對英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種威脅每天都在發生。我今天這樣說,去年這樣說,前年也這樣說。如果一年後我仍在這個職位上,我肯定還會這麽說。”

大使館之爭

關於中國新使館建設的決策問題已醞釀數月,考驗著北京的耐心。在等待倫敦新館獲批期間,中國政府已暫停審批英國重建其駐北京大使館的計劃。

中國的大使館計劃一直受到間諜活動相關質疑的困擾,人們擔心中國可能利用該使館竊聽金融區下方的戰略光纖電纜,並以此為基地開展間諜行動。如果政府批準這一占地223公畝的建築群,它將成為歐洲規模最大的外交駐地。

中國於2018年購得倫敦塔附近的這塊地,並在2022年向當地行政區提交建設申請,但被駁回。之後,中國官員重新提交了申請,而習近平去年也就此事與斯塔默進行了直接溝通。

英國政府原本預計上周就此事作出裁決,但以申請手續複雜為由而將決定推遲至12月10日。

中國政府指責英國官員缺乏誠意,並發出隱晦的威脅,和該國對華為事件的回應如出一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英方應承擔一切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