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經濟腹地感受中美激烈對峙的一周 “這是中國在對決全世界”
費薩爾·伊斯蘭(Faisal Islam) - BBC經濟事務編輯
[Getty Images]
美國經濟權力核心地帶瀰漫著一股詭異的空蕩。
美國財政部與聯邦政府大部分機構一樣,已陷入停擺狀態。
這些部門的大多數員工都被迫休假。世界各國財政部長和銀行家乘飛機前往幾個街區外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他們延誤的航班由少數無薪的空中交通管製員負責處理。
然而,川普政府顯然急於向外界傳遞一個明確訊息。這並非針對國內,而是針對那些感到困惑的外部國家。
上週中,他們在華盛頓特區最華麗的房間之一——大理石裝飾的“現金大廳”(Cash
Room)中,向一小群被特別邀請進入財政部的人士發表了這番話。這裡曾是美國內戰後的總統尤利西斯·格蘭特(Ulysses
Grant)的就職招待會場地。
“別搞錯了,”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貿易大使傑米森·格裏爾(Jamieson
Greer)一同表示,並在這場持續進行的2025年全球貿易戰中發出最新一擊:“這是中國在對決全世界。”
這句簡單的話語,正好點出了當前席捲全球的多股非比尋常的經濟暗流。
史考特·貝森特與傑米森·格裏爾在美國財政部的現金大廳向記者發表聲明。 [Getty Images]
當中包括:中國對關鍵礦產實施新的出口管製、對人工智能泡沫可能破裂的擔憂、關稅混亂,甚至是OpenAI開發色情聊天機器人的消息。
每年有兩周時間,世界似乎總是會發生一些變化,因為頂級銀行家和財政部長都會聚集在華盛頓特區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議。
然而,主辦國本身成為動盪根源的情況卻極為罕見。過去,這樣的角色通常由發展中國家擔任,或是2010年代的歐元區,甚至是2022年聲名狼藉的英國。
如今,美國的貿易政策、令人眼花撩亂的市場變化,以及其利率決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顯得很突出。
當美國兩位最具影響力的貿易談判代表在財政部的現金大廳向一小群媒體發表談話時,他們傳遞出一個無法忽視的訊號:中國上週透過大幅加強對稀土元件貿易的限製,可能已經動用了其最具威力的武器。
這些稀土元素對於從電動車到軍事裝備等高科技產品的製造至關重要。
財政部長貝森特形容這一舉動是中國在“ 卡住全球的脖子”。
貿易大使格裏爾表示,中國對稀土元素與設備、電動車電池技術、工業用鑽石以及超硬材料實施的“全麵擴大”出口管製,是“對全球各國進行經濟脅迫的行為”。
這項指控出現在他的上司——美國總統川普——試圖透過關稅重塑全球貿易關係、消除美國貿易逆差之際。
川普或許已經推出了自1933年以來全球最嚴厲的關稅製度,但至今為止,這場貿易衝擊所引發的動盪卻出人意料地溫和。
儘管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如今已築起一道顯著的關稅高牆,但其經濟尚未感受到明顯衝擊,部分原因是科技股估值泡沫所帶來的財富效應。
這一切所傳遞出的訊息是:要麽全球經濟的抗震能力比預期更強,要麽是時間問題,真正的痛苦尚未到來。
一艘貨輪駛入中國青島港。 [Getty Images]
出口至美國的企業目前已將關稅(實際上是進口稅)成本放進自身的毛利率中。但這樣的情況是否隻是暫時的?
美國為自身經濟築起的關稅高牆,導致更多貿易轉向其他地區,例如中國轉向歐洲與非洲。
目前為止,美國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仍未遭受關稅帶來的深遠不確定性、更高物價,以及對國內生活水平的衝擊影響。此外,美元貶值10%所帶來的影響也尚未完全顯現。
部分緩衝來自人工智能科技產業股價的飆升,這在美國部分家庭中創造了顯著的財富效應。根據摩根大通經濟學家的估算,這種財富效應每年價值高達1800億美元。
繁榮與泡沫之間的界線難以量化,有時卻能真切感受到。
我站在紐約時代廣場的納斯達克交易所外,這個象徵美國私營科技業崛起的高科技產品股市,正向全球展示其最新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其中一家專門募集資金投入加密貨幣的基金,儘管其股價已經下跌,仍在興高采烈地“敲鍾”。
隨後,該公司的高層走到廣場上,在一群困惑的觀光客中觀看自己敲鍾的巨型螢幕影片。事實上,納斯達克內部並沒有真正的鍾,也沒有傳統的交易大廳,隻有一排排未來感十足的螢幕。這隻是傲慢嗎?
另一塊螢幕則提醒人們,這裡曾在20年前迎來另一家科技公司的上市——如今市值已達3兆(萬億)美元的Google。
本週,OpenAI的阿特曼(Sam Altman)透露,ChatGPT正在開發聊天機器人色情選項。
圍觀民眾在時報廣場的納斯達克外觀看敲鍾儀式。 [Getty Images]
就在這個時刻,分析師們正對阿特曼的公司等在人工智能競賽中領先的企業進行嚴格審視。
一連串錯綜複雜的交易引發了更多關注——包括美國主要企業(如芯片製造商)投資於自己的供應商,反之亦然。這些現象讓人更加擔憂:數十億美元正湧入資料中心、AI初創公司與尖端製造工廠,是否正在助長一個日益膨脹的泡沫?
那麽,中國是否正試圖操弄這些對泡沫即將破裂的恐懼?
這正是貿易大使傑米森·格裏爾似乎想表達的觀點。他指出,中國對許多關鍵半導體所需礦物實施出口管製,等同於讓北京掌控了全球經濟與科技供應鏈的命脈——而這些供應鏈正是支撐美國經濟的企業所依賴的基礎。
“這將影響人工智能係統與高科技產品。”他說。
貝森特也加入了發言,他表示,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採取強硬手段,甚至準備動用金融市場來打擊美國,簡直就像是聽從中國共產黨的“指令”。他還罕見地點名指責一位中國談判代表不守規矩。
這一切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在下棋。
這並不是大師們經過深思熟慮、提前六步製定策略的做法。這更像是胡亂揮杆打撞球,把球四處亂撞,然後乾脆連球杆或球桌也一起砸了。
關稅、反製關稅與出口管製,實際上構成了一場確保相互毀滅的博弈,隻是這場博弈被一種普遍的假設所掩蓋——也就是川普總統總會在關鍵時刻收手。但這種預期越根深蒂固,未來遭遇衝擊的風險就越高。
在這種局勢下,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尋求盟友才是明智之舉。
2023年於美國財政部現金大廳舉行的一場會議。 [Getty Images]
中國的舉措將影響全球,包括歐洲。英國財政大臣瑞秋·李維斯(Rachel
Reeves)以及其他歐洲主要財長告訴我,他們將與全球夥伴合作,確保這些稀土材料的供應穩定。
李維斯特別提到,英國正與加拿大合作,發展替代的供應鏈。美國方麵也已開始重啟礦場與精煉設施。然而,中國在這一領域的主導地位,是經過數十年才建立起來的。
在這樣的時刻,也可以坦言,外交場合上的公開言論與私下的真實想法之間,存在著某種落差。
在幕後,不少人對美國一方麵四處加徵關稅,另一方麵卻要求全球聚焦中國的貿易扭曲,感到困惑與不滿。
“現在很難分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一位G20國家的財長這樣說。
“美國基本上是在試圖把全世界拉攏起來對抗中國,並將一切都當作對中國施壓的籌碼。”一位G7高級官員告訴我。
在這種充滿猜疑的氛圍下,不確定性不斷升高,全球許多中小型央行紛紛將資金投入被視為“避風港”的黃金市場,推動金價創下新高,這並非沒有原因。
回到美國財政部的現金大廳,這個裝潢華麗、使用七種大理石並鑲有大量金色細節的空間內,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又發表了一項耐人尋味的聲明。
他認為,美國正經曆一場類似1990年代的高科技生產力繁榮。“這是目前最接近我們所見情況的時期。”
在接下來的幾週內,他將協助選出新一任美聯儲主席,並希望其風格能效法1990年代的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這位前美聯儲主席以在網絡泡沫興起期間維持低利率而聞名,儘管部分人認為這也助長了後來的金融危機。貝森特最近正在重讀葛林斯潘的傳記《大師》(Maestro)。
然而,199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未試圖中斷新興科技供應鏈,也沒有中美之間此起彼落的關稅威脅。
這些離心力導致世界經濟呈現不穩定的平靜狀態。
“公路賽跑者”時刻已經到來。就像卡通人物衝下懸崖一樣,全球貿易暫時擺脫了地心吸力的束縛,但仍在繼續奔跑,甚至加速。
來到華盛頓參加會議的各國財政部長們,隻能假設全球經濟會勉強撐過這一切。
但這並不代表它真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