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為了保研舉報同學,這些大學生把朋友都卷沒了

為了保研舉報同學,這些大學生把朋友都卷沒了

文章來源: 騰訊新聞 於 2025-10-17 09:47:1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十月的校園,充滿了截然不同的情緒。

?

有人拿到了保研通知書,朋友圈裏一片“上岸”的歡呼;也有人默默刪掉“推免交流群”,開始準備十二月的考研。

?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降至388萬,較去年減少50萬。這是近十年來,考研報名人數首次連續兩年下降。

?

看似“考研熱”降溫,但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競爭並未因此減輕,保研通道正麵臨更高強度和標準的競爭。一場場資格的遴選,在更早的時間發生。有人提早“上岸”,也有人提前“出局”。

?

更殘酷的是,這場比賽的起跑線,也許從來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

01

夏令營取消,挑戰驟然升級

?

保研,即研究生推免,是一條繞過全國統考、直通研究生階段的直達通道。想拿到這張票,學生需要在大學前三年持續領跑——成績、科研、競賽,缺一不可。

?

為了保研舉報同學,這些大學生把朋友都卷沒了

?

以往,保研之路分為節奏分明的三個階段:夏令營(6-7月)作為第一戰,規模最大、機會最多;預推免(8-9月)緊隨其後,考核緊湊、節奏加快;9月底的正式推免,則是最後的補錄窗口。

?

然而今年,風向突變。

?

5月13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五道口金融學院相繼宣布取消夏令營。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陸續跟進。

?

據《中國新聞周刊》援引保研機構統計,截至6月底,全國高校夏令營數量從去年的2500多個降至1700餘個,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

夏令營的收縮,讓競爭陡然升級。學生隻能湧向仍在開放的少數院校,入營門檻水漲船高。對於本就處於劣勢的“雙非”院校(非985、211院校)學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江蘇一所“雙非”高校生物製藥專業排名第二的學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至今未收到任何入營通知,“不少學校今年隻收專業第一。”

?

部分高校在取消夏令營的同時,還大幅提前了預推免時間。清華大學將預推免係統開放時間從去年的8月23日提前至7月1日,提早近兩個月。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等高校也紛紛壓縮日程。

?

原本分散的流程被壓縮成一場高強度的短跑,流程重疊、節奏被打亂,不確定性成了常態。學生不得不在不同項目之間奔波、取舍、等待通知,身心俱疲。

?
?

02

保研的起跑線,從高考就已劃定

?

獲得校內推免資格,隻是進入這場加速競爭的第一步。能否最終成功保研,不僅取決於學生的優秀程度,更取決於本科院校的出身。

?

首先,推免資格本身就極度稀缺。

?

推免製度自1985年試行以來,首批僅169所高校入選。四十年間,資格高校數量緩慢增長。即使在2025年,新一輪擴容新增了67所高校,也隻是近八年來最大規模調整。

?

圖片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國3167所高校中,僅433所具備推免資格,占比約13.7%。其中,147所“雙一流”高校全部在列,占據了大部分推免名額。換言之,超過八成大學生的保研之路,在起點就已被隱形封堵。

?

地域分布的差距同樣顯著。華東、華北地區集中了全國近半數的推免資格高校,64%的資格高校坐落在省會及以上城市,地級市及偏遠省份的推免高校數目極少。

?

圖片

?

這種結構性差距,直接導致了院校間保研率的巨大懸殊。

?

保研率全稱為推薦免試研究生比例。數據顯示,2025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保研率高達50%,意味著每兩名本科生中就有一人能被保送研究生。而在一所普通的“雙非”院校,這個數字可能驟降至5%——同一個專業百餘名學生,最終隻有個位數能拿到保研資格。

?

圖片

?

據不完全統計,985高校的平均保研率大約在35%-50%,211高校多在15%-30%之間,而“雙非”高校普遍不足10%。

?

而能否最終被頂尖院校錄取,仍取決於目標院校對本科院校的“門檻”要求。

?

例如,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明確要求申請者本科就讀於“國家高水平大學”或“國家重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則僅麵向“國內一流高校或一流學科”學生招生;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院校部分學院,要求學生畢業於“雙一流建設高校”或“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正因為門檻極高,非“雙一流”學生的機會才如此渺茫。據網易新聞統計,2021年,北京大學錄取的保研生中,93.2%來自“雙一流”學校,僅 6.8%為“雙非”學生;中山大學的這一比例更高,94.7%的學生都來自“雙一流”。

?

2024年武漢大學在工作動態中披露,學校接收的各類推薦免試研究生中,來自“雙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比達到了99.8%,其中近七成來自國內高水平大學。

?

?

03

為了保研,大學生能卷到什麽程度



?

在結構性不平等和流程加速的雙重壓力下,學生為了拿到資格,普遍將競爭標準推向高位。

?

今年開始,多所高校悄悄修改了保研門檻,允許一門必修課掛科後重修通過的學生參與競爭——保研不再因掛科而“一票否決”。

?

例如,南京農業大學多個學院在2026年推免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必修課不及格記錄不超過一門,且補考或重修後已通過;西安交通大學也放寬了標準,允許學生在補考合格後仍具推免資格。

?

但看似更包容的改革背後,真正的競賽才剛進入深水區。

當成績不再是唯一標準,學生反而陷入一場“麵麵俱到”的內卷。

?

想要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成為“全能戰士”:不僅要維持專業前10%-30%的排名,手握漂亮的英語四六級成績,更要擁有論文、專利或競賽獎項。這些是曾經的“加分項”,如今已成了必備的“硬通貨”。

?

一位學生在社交媒體上感慨:“學弟學妹論文專利體育公益社會實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績點也已經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

圖片

?

與此同時,材料的“卷度”也在同步升級。各高校的申請材料要求越來越精細化:研究計劃、個人簡曆、陳述、推薦信,一個都不能少。

?

以中國傳媒大學為例,其個人陳述要求涵蓋六個維度:從個人簡曆、德智體美勞全麵自我評價,到報考原因、職業規劃,再到對“立德樹人”的理解建議,甚至要求展示個人特長。一份材料,就是一次對“綜合素質”的全麵審視。

?

如今,一份保研文書往往厚達數十頁:從字體大小、頁眉頁腳、目錄格式、校徽擺放,每一個細節都要精雕細琢。圍繞保研的材料修改、簡曆包裝、文書潤色服務也早已形成了產業鏈。

?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些異化的現象也開始浮現。

數據顯示,在保研相關討論中,“舉報”一詞的詞頻權重高達39,僅次於“保研”本身。“焦慮”、“競爭”等詞匯也位居前列。

?

圖片

?

在社交平台,學生們分享著光怪陸離的故事:有專業第一被同學陷害作弊,有人為搶占下一屆名額而選擇休學,還有已經獲得offer的“保研海王”繼續占用他人機會。

?

“保研讓你像被孤立一樣,沒有戰友,全是敵人”。

?

久而久之,學生間心照不宣地發展出一套生存法則: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申請計劃;不到填係統那一刻,堅決不露底牌。

?

在這場越來越卷的競爭中,保研早已不止是實力的較量,

它更像是一場信息戰、心理戰與資源戰的疊加。

唯一不變的是:你永遠需要比競爭對手跑得更快一點。

?

但也有人選擇了停下腳步。一位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放棄保研經曆的學生寫道:“放棄保研是我最小單位的反優績主義。”在她看來,放棄不是損失,而是如釋重負。“我的努力沒有沉沒,它們隻是換了一種方式,投資給了更重要的選擇”。

?

新的保研季已經在路上。每個選擇留下的人,都在賭一個未來;而那些離開的人,也在重新定義勝負。真正的勇氣,總是來自認清方向,而非盲目追趕。

?

畢竟,比名額更重要的,是人生的可能性。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南加大中國博士生被控雞奸、強奸等8項重罪指控
“錢學森之後就是我”,北京公園話癆大爺火了
青年共和黨領袖醜惡群聊曝光 萬斯:他們還是孩子
黃仁勳:傷害中國的事,往往更嚴重傷害美國
中國職業拳擊手在澳遇襲 頭部被銳器刺傷昏迷




24小時討論排行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3歲
王毅見黑石集團董座:中美 “脫鉤斷鏈”不是理性選擇
“我愛希特勒!”…青年共和黨領袖群聊遭曝光
宗馥莉的任性妄為,正在毀掉娃哈哈
“從修訂教科書開始,我們正實踐俄思想上去殖民化”
荷蘭“接管”安世內幕曝光:已謀劃數年之久!
比索繼續遭拋售 阿根廷人相信美國來救也沒用
德總理:歐洲需要統一證交所 避免淪為美國附庸
首艘美國船隻被罰446萬元 航運公司想方設法規避
美國宣布對人道豁免入境移民征收1000美元
美委緊張時刻,美軍南方司令部司令司令突然辭職
中學男生刺死同班女生案開庭,提及死刑時下跪道歉
比索繼續遭拋售,“阿根廷人相信,美國來救也沒用”
中國的K簽來了,我們準備好開放了嗎?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去世,任內曾到訪盧溝橋
民調:全台民眾最欣賞郝龍斌國民黨支持者挺鄭麗文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為了保研舉報同學,這些大學生把朋友都卷沒了

騰訊新聞 2025-10-17 09:47:17

十月的校園,充滿了截然不同的情緒。

?

有人拿到了保研通知書,朋友圈裏一片“上岸”的歡呼;也有人默默刪掉“推免交流群”,開始準備十二月的考研。

?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降至388萬,較去年減少50萬。這是近十年來,考研報名人數首次連續兩年下降。

?

看似“考研熱”降溫,但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競爭並未因此減輕,保研通道正麵臨更高強度和標準的競爭。一場場資格的遴選,在更早的時間發生。有人提早“上岸”,也有人提前“出局”。

?

更殘酷的是,這場比賽的起跑線,也許從來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

01

夏令營取消,挑戰驟然升級

?

保研,即研究生推免,是一條繞過全國統考、直通研究生階段的直達通道。想拿到這張票,學生需要在大學前三年持續領跑——成績、科研、競賽,缺一不可。

?

為了保研舉報同學,這些大學生把朋友都卷沒了

?

以往,保研之路分為節奏分明的三個階段:夏令營(6-7月)作為第一戰,規模最大、機會最多;預推免(8-9月)緊隨其後,考核緊湊、節奏加快;9月底的正式推免,則是最後的補錄窗口。

?

然而今年,風向突變。

?

5月13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五道口金融學院相繼宣布取消夏令營。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陸續跟進。

?

據《中國新聞周刊》援引保研機構統計,截至6月底,全國高校夏令營數量從去年的2500多個降至1700餘個,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

夏令營的收縮,讓競爭陡然升級。學生隻能湧向仍在開放的少數院校,入營門檻水漲船高。對於本就處於劣勢的“雙非”院校(非985、211院校)學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江蘇一所“雙非”高校生物製藥專業排名第二的學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至今未收到任何入營通知,“不少學校今年隻收專業第一。”

?

部分高校在取消夏令營的同時,還大幅提前了預推免時間。清華大學將預推免係統開放時間從去年的8月23日提前至7月1日,提早近兩個月。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等高校也紛紛壓縮日程。

?

原本分散的流程被壓縮成一場高強度的短跑,流程重疊、節奏被打亂,不確定性成了常態。學生不得不在不同項目之間奔波、取舍、等待通知,身心俱疲。

?
?

02

保研的起跑線,從高考就已劃定

?

獲得校內推免資格,隻是進入這場加速競爭的第一步。能否最終成功保研,不僅取決於學生的優秀程度,更取決於本科院校的出身。

?

首先,推免資格本身就極度稀缺。

?

推免製度自1985年試行以來,首批僅169所高校入選。四十年間,資格高校數量緩慢增長。即使在2025年,新一輪擴容新增了67所高校,也隻是近八年來最大規模調整。

?

圖片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國3167所高校中,僅433所具備推免資格,占比約13.7%。其中,147所“雙一流”高校全部在列,占據了大部分推免名額。換言之,超過八成大學生的保研之路,在起點就已被隱形封堵。

?

地域分布的差距同樣顯著。華東、華北地區集中了全國近半數的推免資格高校,64%的資格高校坐落在省會及以上城市,地級市及偏遠省份的推免高校數目極少。

?

圖片

?

這種結構性差距,直接導致了院校間保研率的巨大懸殊。

?

保研率全稱為推薦免試研究生比例。數據顯示,2025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保研率高達50%,意味著每兩名本科生中就有一人能被保送研究生。而在一所普通的“雙非”院校,這個數字可能驟降至5%——同一個專業百餘名學生,最終隻有個位數能拿到保研資格。

?

圖片

?

據不完全統計,985高校的平均保研率大約在35%-50%,211高校多在15%-30%之間,而“雙非”高校普遍不足10%。

?

而能否最終被頂尖院校錄取,仍取決於目標院校對本科院校的“門檻”要求。

?

例如,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明確要求申請者本科就讀於“國家高水平大學”或“國家重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則僅麵向“國內一流高校或一流學科”學生招生;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院校部分學院,要求學生畢業於“雙一流建設高校”或“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正因為門檻極高,非“雙一流”學生的機會才如此渺茫。據網易新聞統計,2021年,北京大學錄取的保研生中,93.2%來自“雙一流”學校,僅 6.8%為“雙非”學生;中山大學的這一比例更高,94.7%的學生都來自“雙一流”。

?

2024年武漢大學在工作動態中披露,學校接收的各類推薦免試研究生中,來自“雙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比達到了99.8%,其中近七成來自國內高水平大學。

?

?

03

為了保研,大學生能卷到什麽程度



?

在結構性不平等和流程加速的雙重壓力下,學生為了拿到資格,普遍將競爭標準推向高位。

?

今年開始,多所高校悄悄修改了保研門檻,允許一門必修課掛科後重修通過的學生參與競爭——保研不再因掛科而“一票否決”。

?

例如,南京農業大學多個學院在2026年推免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必修課不及格記錄不超過一門,且補考或重修後已通過;西安交通大學也放寬了標準,允許學生在補考合格後仍具推免資格。

?

但看似更包容的改革背後,真正的競賽才剛進入深水區。

當成績不再是唯一標準,學生反而陷入一場“麵麵俱到”的內卷。

?

想要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成為“全能戰士”:不僅要維持專業前10%-30%的排名,手握漂亮的英語四六級成績,更要擁有論文、專利或競賽獎項。這些是曾經的“加分項”,如今已成了必備的“硬通貨”。

?

一位學生在社交媒體上感慨:“學弟學妹論文專利體育公益社會實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績點也已經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

圖片

?

與此同時,材料的“卷度”也在同步升級。各高校的申請材料要求越來越精細化:研究計劃、個人簡曆、陳述、推薦信,一個都不能少。

?

以中國傳媒大學為例,其個人陳述要求涵蓋六個維度:從個人簡曆、德智體美勞全麵自我評價,到報考原因、職業規劃,再到對“立德樹人”的理解建議,甚至要求展示個人特長。一份材料,就是一次對“綜合素質”的全麵審視。

?

如今,一份保研文書往往厚達數十頁:從字體大小、頁眉頁腳、目錄格式、校徽擺放,每一個細節都要精雕細琢。圍繞保研的材料修改、簡曆包裝、文書潤色服務也早已形成了產業鏈。

?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些異化的現象也開始浮現。

數據顯示,在保研相關討論中,“舉報”一詞的詞頻權重高達39,僅次於“保研”本身。“焦慮”、“競爭”等詞匯也位居前列。

?

圖片

?

在社交平台,學生們分享著光怪陸離的故事:有專業第一被同學陷害作弊,有人為搶占下一屆名額而選擇休學,還有已經獲得offer的“保研海王”繼續占用他人機會。

?

“保研讓你像被孤立一樣,沒有戰友,全是敵人”。

?

久而久之,學生間心照不宣地發展出一套生存法則: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申請計劃;不到填係統那一刻,堅決不露底牌。

?

在這場越來越卷的競爭中,保研早已不止是實力的較量,

它更像是一場信息戰、心理戰與資源戰的疊加。

唯一不變的是:你永遠需要比競爭對手跑得更快一點。

?

但也有人選擇了停下腳步。一位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放棄保研經曆的學生寫道:“放棄保研是我最小單位的反優績主義。”在她看來,放棄不是損失,而是如釋重負。“我的努力沒有沉沒,它們隻是換了一種方式,投資給了更重要的選擇”。

?

新的保研季已經在路上。每個選擇留下的人,都在賭一個未來;而那些離開的人,也在重新定義勝負。真正的勇氣,總是來自認清方向,而非盲目追趕。

?

畢竟,比名額更重要的,是人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