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AI讓我花1000多塊,去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景點”

“AI讓我花1000多塊,去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景點”

文章來源: APPSO 於 2025-10-13 14:35:5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作者 | 明日產品的

來源 | APPSO(ID:appsolution)

國慶八天假,大家都去了哪裏玩?是爬了北京的埃菲爾鐵塔,還是逛了巴黎的天壇,還是打卡了倫敦的花果山?

如果你覺得離譜,那說明你還沒有受騙,但架不住有人已經被騙了。BBC 的一則報道裏,就真的有人被騙到:兩位遊客滿心期待地奔赴秘魯安第斯山中的“聖胡曼塔伊峽穀”,花了 160 美元車費,長途跋涉,來到了偏遠山區地帶,然後發現——這個峽穀不存在。

“AI讓我花1000多塊,去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景點”

秘魯的安第斯山脈

都是因為他們聽信了 AI 給出的旅行建議,AI 結合真實景點的信息和圖片,憑空造出了一個地方。兩位遊客誤入海拔 4000 米、無信號,麵臨缺氧的危險,險些釀成大禍。

類似的“AI 幻覺”:其實多了不少。有旅行博主分享了自己的慘痛經曆:她和丈夫按照 ChatGPT 安排,在日本宮島爬彌山看日落,結果下山時才發現 AI 提供的纜車運營時間是錯的——纜車早已停止運行,兩人被困山頂,險些露宿山中。



日本宮島的索道纜車

“北京埃菲爾鐵塔”也是 AI 的手筆,來自旅行平台 Layla,他們還曾給英國遊客設計過一條橫跨意大利北部的“特種兵”行程,路線安排極其不合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路上,堪比拉練。

最大的問題在於,遊客對於目的地並不熟悉,還隻能去到了才發現。尤其是有些資深驢友,喜歡挖掘不為人知的小眾地點,被 AI 擺一道,也是很有可能。

根據全球救援組織 2025 年夏季旅行者安全與情緒調查,有24%的旅行者使用過人工智能進行旅行規劃。最常見的用途包括行程規劃(75%)和目的地研究(71%),其次是餐廳推薦(37%)和(25%)。



有趣的是,當被問及在國外緊急情況下是否會信任 AI 時,有30%的受訪者表示“是”,33%的受訪者表示“否”,37%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

這個比例,相差並不算懸殊,而且用戶滿意度很高:在使用過 AI 旅行工具的受訪者中,79% 表示這些工具“非常”或“基本”有用。男性的滿意度略高於女性,32% 的男性認為人工智能“非常有用”,而女性的這一比例僅為 26%。

隻能說,AI 有用的時候確實令人滿意,可是一旦翻車,倒黴起來也就很倒黴。還有什麽比辛辛苦苦跑一趟,卻發現目的地“隻存在於 AI 的想象中”更糟心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圖騙”

不過,仔細想來,“隻存在於想象中”並不是 AI 出現後才有的事。

AI 問世之前,社交媒體的“精修照片”,也是另外一種幻象。無論是在朋友圈、Instagram、還是小紅書上,旅行照大都經過精心炮製:又是選角度,又是修圖,又是加濾鏡,美得挑不出毛病。



隻不過,一旦追隨這些“種草帖”踏上旅途,現實往往會給人悶頭一棍子。濾鏡照片營造的美好,在現場可能變成大型翻車現場。

像之前大火的雲南澄江“粉紅沙灘”。照片裏沙灘的顏色美得如夢似幻,讓無數人心動不已。



可是等假期一到,大家紛紛趕赴雲南之後才發現,沒有了手機濾鏡的沙灘,實際上是暗淡的“豬肝色”,就是一個普通紅土灘。周邊設施也很不完善,停車難、上廁所難,完全沒有網上宣傳的仙境感覺。



網友:可以報警嗎?

過度美化是一種“照騙”,過度擁擠則是另一種。社交媒體上的照片可以調角度,避開人群,隻展現最舒服的一麵,但假期裏的熱門目的地真實情況往往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尤其是長假期,大家都選在這個時間出門。今年國慶的第一天,上海外灘的瞬時客流量飆升至 5.7 萬人,較去年同期上升 31.7%,累計客流也達到 56.3 萬人次。

所以,你看到的照片,是在璀璨的城市燈火。看不到的,是要被夾在人流裏一點點挪過馬路,得舉起手來才能拍到一張沒被人群淹沒的東方明珠。



除了濾鏡和人潮,一些“網紅打卡地”本身就是營銷產物。為了刺激人流,不少景區給自己安上各種 “小 XX” 的名號:小馬代、小鐮倉、小瑞士……



眼花繚亂,AI 搞錯也不足為奇。

這些名字營造出異國情調的幻想,吸引大批遊客慕名而來,但實際往往就名不副實。重慶曾有一家景區宣傳“天空之境”仙境般照片,結果遊客去了,發現離譜到十萬八千裏,引發大量投訴。當地監管部門認定這是虛假宣傳,對景區運營公司開出了罰單。



不得不說,在社交媒體和營銷包裝下,“照騙”無處不在:有的美景全靠修圖拚接,有的體驗被誇得天花亂墜,有的照片幹脆就是純純的擺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圖騙”,要麽是被人騙,要麽是被 AI 騙。

來一場不被幻象操控的旅行

我們越來越擅長製造圖像,同時也越來越容易被誤導。AI 的幻覺、濾鏡的修飾、算法的推薦,正在合力構築一個看似完美的世界——它漂亮、精致,看似觸手可及,卻也在慢慢消解“真實”的質感。旅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們出發去看世界,卻常常看到的是世界的幻象。



但現在不可能回到沒有社交媒體、沒有 AI 的時候了。真正的問題不在技術,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態與期待。

當 AI 幫我們生成路線時,不僅僅是在推薦一個目的地,也隱含了我們對旅行的期待和訴求。為了貼合那個期待,AI 虛構出了一個地方;也因為貼合期待,所以我們選擇相信——直到親身感受期待破滅的那一刻。



但真實的旅行從來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就是由各種各樣的意外組合而成:堵車、下雨、踩雷、人山人海。正是旅行中的不確定性,才是讓我們確認“我在這裏”的方式。過於執著地尋找心裏“完美”的目的地,反而容易被 AI、被社交媒體反將一軍。

所以,別讓 AI 帶你去不存在的地方,也不要留戀朋友圈裏刷到的照片。旅行的意義,就在於用自己的腳,重新丈量這個被算法和模型塑造過的世界。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這些人的出片很美,但搶救無效,去世
姚明開始領NBA養老金,可以領多少?
罕見!昔日政敵希拉裏高度讚揚特朗普:我真心的
範斯回應稀土危機:川普還有很多反製手段,中國應合理行事
"後果將非常嚴重",矽穀對AI泡沫破裂的擔憂正在升溫




24小時討論排行

小米電動車高速失控翻滾!車門難開 司機葬身火海
美中貿易戰為稀土再升級 特朗普放軟:無意傷害中國
被哈馬斯扣押的剩餘20名人質已全部獲釋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國能禁止任何國家參與現代經濟
多久能擺脫稀土卡脖子?如何做?還要小心中國這招
“曆盡滄桑無怨悔” 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
從汽車到戰鬥機:中國新出口限製或對全球造成沉重打擊
激烈交火!中國反製美對華船舶征港口費 海關總署喊話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脫了!波特蘭抗議川普派兵 千人“裸體單車”上街
中國再打稀土牌 貝森特分析3種可能原因
稀土風暴一次看懂!中國握全球90%加工
美國呼籲中國釋放30名有影響力的地下教會領袖
中國拘留多名地下教會成員,引發新一輪宗教鎮壓擔憂
泰操普通話導遊強逼購物:今晚我就讓你回不了中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美英3學者共獲殊榮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AI讓我花1000多塊,去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景點”

APPSO 2025-10-13 14:35:57

作者 | 明日產品的

來源 | APPSO(ID:appsolution)

國慶八天假,大家都去了哪裏玩?是爬了北京的埃菲爾鐵塔,還是逛了巴黎的天壇,還是打卡了倫敦的花果山?

如果你覺得離譜,那說明你還沒有受騙,但架不住有人已經被騙了。BBC 的一則報道裏,就真的有人被騙到:兩位遊客滿心期待地奔赴秘魯安第斯山中的“聖胡曼塔伊峽穀”,花了 160 美元車費,長途跋涉,來到了偏遠山區地帶,然後發現——這個峽穀不存在。

“AI讓我花1000多塊,去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景點”

秘魯的安第斯山脈

都是因為他們聽信了 AI 給出的旅行建議,AI 結合真實景點的信息和圖片,憑空造出了一個地方。兩位遊客誤入海拔 4000 米、無信號,麵臨缺氧的危險,險些釀成大禍。

類似的“AI 幻覺”:其實多了不少。有旅行博主分享了自己的慘痛經曆:她和丈夫按照 ChatGPT 安排,在日本宮島爬彌山看日落,結果下山時才發現 AI 提供的纜車運營時間是錯的——纜車早已停止運行,兩人被困山頂,險些露宿山中。



日本宮島的索道纜車

“北京埃菲爾鐵塔”也是 AI 的手筆,來自旅行平台 Layla,他們還曾給英國遊客設計過一條橫跨意大利北部的“特種兵”行程,路線安排極其不合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路上,堪比拉練。

最大的問題在於,遊客對於目的地並不熟悉,還隻能去到了才發現。尤其是有些資深驢友,喜歡挖掘不為人知的小眾地點,被 AI 擺一道,也是很有可能。

根據全球救援組織 2025 年夏季旅行者安全與情緒調查,有24%的旅行者使用過人工智能進行旅行規劃。最常見的用途包括行程規劃(75%)和目的地研究(71%),其次是餐廳推薦(37%)和(25%)。



有趣的是,當被問及在國外緊急情況下是否會信任 AI 時,有30%的受訪者表示“是”,33%的受訪者表示“否”,37%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

這個比例,相差並不算懸殊,而且用戶滿意度很高:在使用過 AI 旅行工具的受訪者中,79% 表示這些工具“非常”或“基本”有用。男性的滿意度略高於女性,32% 的男性認為人工智能“非常有用”,而女性的這一比例僅為 26%。

隻能說,AI 有用的時候確實令人滿意,可是一旦翻車,倒黴起來也就很倒黴。還有什麽比辛辛苦苦跑一趟,卻發現目的地“隻存在於 AI 的想象中”更糟心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圖騙”

不過,仔細想來,“隻存在於想象中”並不是 AI 出現後才有的事。

AI 問世之前,社交媒體的“精修照片”,也是另外一種幻象。無論是在朋友圈、Instagram、還是小紅書上,旅行照大都經過精心炮製:又是選角度,又是修圖,又是加濾鏡,美得挑不出毛病。



隻不過,一旦追隨這些“種草帖”踏上旅途,現實往往會給人悶頭一棍子。濾鏡照片營造的美好,在現場可能變成大型翻車現場。

像之前大火的雲南澄江“粉紅沙灘”。照片裏沙灘的顏色美得如夢似幻,讓無數人心動不已。



可是等假期一到,大家紛紛趕赴雲南之後才發現,沒有了手機濾鏡的沙灘,實際上是暗淡的“豬肝色”,就是一個普通紅土灘。周邊設施也很不完善,停車難、上廁所難,完全沒有網上宣傳的仙境感覺。



網友:可以報警嗎?

過度美化是一種“照騙”,過度擁擠則是另一種。社交媒體上的照片可以調角度,避開人群,隻展現最舒服的一麵,但假期裏的熱門目的地真實情況往往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尤其是長假期,大家都選在這個時間出門。今年國慶的第一天,上海外灘的瞬時客流量飆升至 5.7 萬人,較去年同期上升 31.7%,累計客流也達到 56.3 萬人次。

所以,你看到的照片,是在璀璨的城市燈火。看不到的,是要被夾在人流裏一點點挪過馬路,得舉起手來才能拍到一張沒被人群淹沒的東方明珠。



除了濾鏡和人潮,一些“網紅打卡地”本身就是營銷產物。為了刺激人流,不少景區給自己安上各種 “小 XX” 的名號:小馬代、小鐮倉、小瑞士……



眼花繚亂,AI 搞錯也不足為奇。

這些名字營造出異國情調的幻想,吸引大批遊客慕名而來,但實際往往就名不副實。重慶曾有一家景區宣傳“天空之境”仙境般照片,結果遊客去了,發現離譜到十萬八千裏,引發大量投訴。當地監管部門認定這是虛假宣傳,對景區運營公司開出了罰單。



不得不說,在社交媒體和營銷包裝下,“照騙”無處不在:有的美景全靠修圖拚接,有的體驗被誇得天花亂墜,有的照片幹脆就是純純的擺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圖騙”,要麽是被人騙,要麽是被 AI 騙。

來一場不被幻象操控的旅行

我們越來越擅長製造圖像,同時也越來越容易被誤導。AI 的幻覺、濾鏡的修飾、算法的推薦,正在合力構築一個看似完美的世界——它漂亮、精致,看似觸手可及,卻也在慢慢消解“真實”的質感。旅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們出發去看世界,卻常常看到的是世界的幻象。



但現在不可能回到沒有社交媒體、沒有 AI 的時候了。真正的問題不在技術,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態與期待。

當 AI 幫我們生成路線時,不僅僅是在推薦一個目的地,也隱含了我們對旅行的期待和訴求。為了貼合那個期待,AI 虛構出了一個地方;也因為貼合期待,所以我們選擇相信——直到親身感受期待破滅的那一刻。



但真實的旅行從來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就是由各種各樣的意外組合而成:堵車、下雨、踩雷、人山人海。正是旅行中的不確定性,才是讓我們確認“我在這裏”的方式。過於執著地尋找心裏“完美”的目的地,反而容易被 AI、被社交媒體反將一軍。

所以,別讓 AI 帶你去不存在的地方,也不要留戀朋友圈裏刷到的照片。旅行的意義,就在於用自己的腳,重新丈量這個被算法和模型塑造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