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牛市尾聲”的蛛絲馬跡:“牛尾”最肥與人人看漲

“牛市尾聲”的蛛絲馬跡:“牛尾”最肥與人人看漲

文章來源: 華爾街見聞 於 2025-10-12 13:01:3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傳奇投資者Paul Tudor Jones認為美股處於牛市末期爆發階段前夕。在AI敘事驅動下,投資者因“害怕錯過”而蜂擁入市,此景與1999年泡沫驚人相似。盡管市場屢創新高,但“巴菲特指標”爆表、“壞消息是好消息”等牛市尾聲信號頻現。當人人看漲的共識變得極度擁擠時,一次劇烈的逆轉可能已經不遠。

本周五美股全線崩盤,納指跌超3%半年最慘,市場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牛市快走到尾聲了嗎?華爾街傳奇投資者Paul Tudor Jones這兩天警告稱,市場可能還會迎來一輪強勁上漲,但同時也進入了牛市的最後階段。他認為,漲幅會預先集中兌現,隨後將是劇烈的逆轉。

這種模式是所有投機性市場階段和“融漲”最終的共同歸宿。“融漲”(melt-up)時刻,通常伴隨著最豐厚的回報和最劇烈的波動,也預示著風險正在加速積聚。

當前市場心理或已變得愈發脆弱。資深投資者Leon Cooperman援引股神巴菲特的警告指出,當市場進入一個無論何種策略都能賺錢的階段時,人群的行為便從理性投資轉向“害怕錯過”(FOMO)。在他看來,當前的漲勢已脫離盈利或利率等基本麵支撐,純粹由價格上漲本身驅動。

更值得警惕的是,據彭博分析師Simon White觀察,市場已進入“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危險模式。在此階段,疲軟的經濟數據反而會刺激股市上漲,因為投資者押注美聯儲將因此放鬆貨幣政策。這一反常現象,在過去幾次主要市場頂部出現前都曾上演。

  最後的狂歡?曆史與1999年驚人相似

當前的市場環境,與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Paul Tudor Jones指出,牛市的最後一年往往能產生最可觀的收益,但同時也伴隨著波動的加劇。

正如RealInvestmentAdvice.com的文章所分析,每個泡沫的核心都有一個故事。1999年的故事是互聯網,而2025年的故事則是人工智能,兩者都帶來了重塑產業、引爆生產力的巨大想象空間。

這種相似性體現在心理層麵。當時,投資者因“害怕錯過”而湧入市場,推動思科等公司的市盈率超過100倍。如今,“如果AI將改變一切,你就不能不擁有它”的敘事,正驅動著同樣的行為。

“牛市尾聲”的蛛絲馬跡:“牛尾”最肥與人人看漲

盡管充裕的流動性、龐大的財政赤字和全球央行的降息仍在為牛市提供支撐,但這些因素也恰恰是造成市場不穩定的根源。當幾乎所有資產類別——從大盤股到黃金、比特幣——都創下曆史新高並高度相關時,一次逆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巴菲特指標”亮紅燈與敘事風險

當市場由敘事而非基本麵驅動時,風險便悄然而至。Leon Cooperman警告,投資者買入隻是因為價格在上漲,這種行為“從來沒有好結果”。

衡量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巴菲特指標”已突破200%,超過了曆史上的所有極端水平,暗示股市與實體經濟已嚴重脫節。



風險在於,當所有人都為自己持有的資產上漲編織“合理化敘事”時,共識已變得極度擁擠。正如投資大師Bob Farrell所言:“當所有專家和預測都一致時,別的事情即將發生。”

目前,幾乎所有投資者都預期價格會繼續走高,這種單邊押注使得市場對任何微小的利空消息都異常敏感,可能引發不成比例的劇烈反應。

  “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危險信號

據彭博的Simon White分析,市場進入“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模式,是頂部正在形成的一個重要特征。投資者對經濟放緩視而不見,反而因預期美聯儲將出手救市而歡呼。曆史數據顯示,在過去三次主要市場頂部出現前,以及2011年和2015年的市場頂部之前,都曾出現過這種機製。

不過,該分析也提出了兩點告誡。首先,這一機製可能持續數月市場才會真正迎來回調。

其次,在過去二十年中,這種模式也曾在牛市中期出現。

但考慮到當前潛在的AI領域過度投資、創紀錄的估值和日益增長的投機泡沫,沒有人敢斷定這隻是“中場休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杜魯道赤裸上身"擁吻凱蒂佩芮"!直擊照曝光
川普對中祭100%關稅!加密貨幣市場血洗
她的公義,是她的罪證
“價格屠夫”比亞迪,降價也賣不動了?
哈瑪斯警告:隨時準備好"重新開戰",拒絕離開加薩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北京自認處強勢地位態度強硬
川普繼續追殺政敵 美媒:司法部擬提前起訴博爾頓
中國艦艇被拍到在此集結 疑似進入高度戰備狀態
諾獎得主暴論:AI已經有意識 它自己不知道而已
加州選民將決定美國命運 “2028或無法舉行大選了”
美國ICE突襲升級,華人社群受衝擊
激怒川普課100%關稅?中國真正目的恐打錯算盤
TikTok分拆後新布局?傳「川普19歲帥兒」出任高層
議長約翰遜在直播中遭兩黨選民輪番斥責 臉色蒼白…
川普關稅威脅 消息一出 北京市民怎麽看?
貿易摩擦升級,再看稀土產業邏輯
中國老板趁十一長假跑路 設備搬空 員工上班傻眼
中國稀土管製衝擊!三星台積電或須重建供應鏈
川普發文前 神秘“巨鯨”精準做空幣圈 30分鍾狂賺$2億
錫安教會在全國各地的近 30 名牧者同工相繼被拘留或失聯
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加100%關稅,中方批評"雙重標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牛市尾聲”的蛛絲馬跡:“牛尾”最肥與人人看漲

華爾街見聞 2025-10-12 13:01:38



傳奇投資者Paul Tudor Jones認為美股處於牛市末期爆發階段前夕。在AI敘事驅動下,投資者因“害怕錯過”而蜂擁入市,此景與1999年泡沫驚人相似。盡管市場屢創新高,但“巴菲特指標”爆表、“壞消息是好消息”等牛市尾聲信號頻現。當人人看漲的共識變得極度擁擠時,一次劇烈的逆轉可能已經不遠。

本周五美股全線崩盤,納指跌超3%半年最慘,市場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牛市快走到尾聲了嗎?華爾街傳奇投資者Paul Tudor Jones這兩天警告稱,市場可能還會迎來一輪強勁上漲,但同時也進入了牛市的最後階段。他認為,漲幅會預先集中兌現,隨後將是劇烈的逆轉。

這種模式是所有投機性市場階段和“融漲”最終的共同歸宿。“融漲”(melt-up)時刻,通常伴隨著最豐厚的回報和最劇烈的波動,也預示著風險正在加速積聚。

當前市場心理或已變得愈發脆弱。資深投資者Leon Cooperman援引股神巴菲特的警告指出,當市場進入一個無論何種策略都能賺錢的階段時,人群的行為便從理性投資轉向“害怕錯過”(FOMO)。在他看來,當前的漲勢已脫離盈利或利率等基本麵支撐,純粹由價格上漲本身驅動。

更值得警惕的是,據彭博分析師Simon White觀察,市場已進入“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危險模式。在此階段,疲軟的經濟數據反而會刺激股市上漲,因為投資者押注美聯儲將因此放鬆貨幣政策。這一反常現象,在過去幾次主要市場頂部出現前都曾上演。

  最後的狂歡?曆史與1999年驚人相似

當前的市場環境,與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Paul Tudor Jones指出,牛市的最後一年往往能產生最可觀的收益,但同時也伴隨著波動的加劇。

正如RealInvestmentAdvice.com的文章所分析,每個泡沫的核心都有一個故事。1999年的故事是互聯網,而2025年的故事則是人工智能,兩者都帶來了重塑產業、引爆生產力的巨大想象空間。

這種相似性體現在心理層麵。當時,投資者因“害怕錯過”而湧入市場,推動思科等公司的市盈率超過100倍。如今,“如果AI將改變一切,你就不能不擁有它”的敘事,正驅動著同樣的行為。

“牛市尾聲”的蛛絲馬跡:“牛尾”最肥與人人看漲

盡管充裕的流動性、龐大的財政赤字和全球央行的降息仍在為牛市提供支撐,但這些因素也恰恰是造成市場不穩定的根源。當幾乎所有資產類別——從大盤股到黃金、比特幣——都創下曆史新高並高度相關時,一次逆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巴菲特指標”亮紅燈與敘事風險

當市場由敘事而非基本麵驅動時,風險便悄然而至。Leon Cooperman警告,投資者買入隻是因為價格在上漲,這種行為“從來沒有好結果”。

衡量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巴菲特指標”已突破200%,超過了曆史上的所有極端水平,暗示股市與實體經濟已嚴重脫節。



風險在於,當所有人都為自己持有的資產上漲編織“合理化敘事”時,共識已變得極度擁擠。正如投資大師Bob Farrell所言:“當所有專家和預測都一致時,別的事情即將發生。”

目前,幾乎所有投資者都預期價格會繼續走高,這種單邊押注使得市場對任何微小的利空消息都異常敏感,可能引發不成比例的劇烈反應。

  “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危險信號

據彭博的Simon White分析,市場進入“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模式,是頂部正在形成的一個重要特征。投資者對經濟放緩視而不見,反而因預期美聯儲將出手救市而歡呼。曆史數據顯示,在過去三次主要市場頂部出現前,以及2011年和2015年的市場頂部之前,都曾出現過這種機製。

不過,該分析也提出了兩點告誡。首先,這一機製可能持續數月市場才會真正迎來回調。

其次,在過去二十年中,這種模式也曾在牛市中期出現。

但考慮到當前潛在的AI領域過度投資、創紀錄的估值和日益增長的投機泡沫,沒有人敢斷定這隻是“中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