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周刊》報導,根據歐洲太空總署(ESA)10月6日拍攝的 Sentinel-2 衛星影像,至少三型中國海軍主力兩棲艦艇出現在上海長江入海口一帶。開源防衛分析師安德森(M.T. Anderson)指出,畫麵中可見一艘“玉昭級”(071型)登陸艦,排水量約2萬5千噸,能搭載登陸艇、裝甲車及數百名士兵,屬於解放軍兩棲作戰的中堅戰力。
同一地點還停泊著兩艘“玉坤級”(075型)兩棲攻擊艦,這型艦被稱為中國版“小型航母”,可搭載28架直升機、60輛裝甲戰鬥車與約800名海軍陸戰隊員。安德森表示,這些大型艦艇同時現身上海,代表艦隊保持高度運作準備,“這樣的集結規模在和平時期相當罕見”。
其中,中國唯一一艘“玉瀾級”(076型)兩棲突擊艦“四川艦”也出現在同一區域,四川艦作為075的升級版,采用電磁彈射與攔截係統,可起降輕型固定翼艦載機,被視為中國邁向海上遠征作戰的重要一步。衛星影像顯示,“四川艦”的甲板臨時遮棚已被移除,安德森研判這可能意味著艦艇即將展開海上測試。
《新聞周刊》報導中也提到,另外一份衛星影像則顯示,在距離上海約270英裏(約435公裏)的浙江玉環海軍基地,可見三艘新型“水橋級”登陸運輸駁船。這型艦艇名稱取自“水上橋梁”,船首設有可延伸約120米的活動甲板坡道,能讓坦克與卡車直接駛上沿岸公路,突破傳統登陸受地形限製的問題。
不過台灣海岸多為陡峭或礁石區,適合登陸的沙灘有限,即使“水橋級”能將重裝車輛直接送上陸地,仍需大量製空與製海掩護,否則在實戰中易遭反製。
報導指出,美國國防官員先前曾透露,美國曾研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指示解放軍“具備在2027年前奪取台灣的能力”,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已決定發動行動。報導認為,這次艦隊集中與海試動作,或是解放軍為“台海作戰模擬”進行整體驗證的一環。
目前中國海軍艦艇總數已突破370艘,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此次從登陸艦、直升機航母到新型運輸駁船的集結,試圖展現“可實戰化的威懾力量”。
目前中國外交部尚未對此事進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