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川普,Donald Trump)表示,他將會從下月起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額外100%的關稅。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國還將對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製。
他早前於星期五發文,反擊北京本周收緊稀土出口規定的舉措,指責中國“變得非常敵對”,企圖讓全世界“成為它的俘虜”。
他並威脅可能取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麵。隨後他又表示尚未取消,但“不確定會不會舉行”。
“不管怎樣,我都會到場,”他在白宮對記者說。
就美國加征關稅的舉措,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回應指美方的表態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並稱“動輒以高關稅進行威脅,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
商務部稱,美方長期以來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製,對華采取歧視性做法,對半導體設備、晶片等眾多產品實施單邊長臂管轄措施。並指美方相關措施嚴重損害企業正當合法權益,嚴重衝擊國際經貿秩序,嚴重破壞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
商務部強調,中方對於關稅戰的立場一貫,“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並敦促美方盡快糾正錯誤做法,以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為引領。“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采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特朗普的言論導致金融市場下跌,標準普爾500指數收跌2.7%,創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中國在稀土和部分其他關鍵材料的生產上占主導地位,這些材料是汽車、智能手機等眾多產品的關鍵組件。
上一次北京收緊出口管製,是在特朗普今年初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之後,這一舉動引起了許多依賴相關材料的美國企業強烈反彈。汽車製造商福特甚至不得不暫時停產。
除了收緊稀土出口規定外,中國還對美國科技公司高通(Qualcomm)展開反壟斷調查,這項調查可能令其收購另一家晶片製造商的交易受阻。

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曾到訪中國。
盡管高通總部設於美國,但其相當大一部分業務集中在中國。
北京同時宣布,將對與美國有關聯的船隻征收新的港口費用,包括由美國公司擁有或營運的船舶。
“中國出現了一些非常奇怪的情況!”特朗普星期五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他們變得非常敵對。”
自今年5月以來,美中兩國一直處於脆弱的貿易緩和狀態。當時雙方同意取消對彼此商品征收的三位數高額關稅,這些關稅幾乎使兩國貿易陷入停頓。
協議達成後,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比年初高出30%,而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則麵臨新加的10%關稅。
自那以後,雙方官員就多項議題展開了一係列談判,包括TikTok、農產品采購、以及稀土和半導體等先進技術的貿易。
雙方原定於本月在韓國舉行的峰會期間再次會麵。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喬納森·茨欽(Jonathan Czin)表示,習近平近期的舉措意在主導即將舉行的會談,並指出最新的稀土出口指令尚未立即生效。
“他正試圖尋找奪取主導權的方法,”他說,“而特朗普政府則像在玩打地鼠遊戲一樣,被迫隨時應對接連出現的問題。”
他補充說,他不認為中國擔心美國的報複。
“從‘解放日關稅’事件以及隨後的升級與降溫循環中,中國得出的結論是:中方的承受力更強,”他說,“在他們看來,特朗普政府最後退縮了。”
在此前多輪貿易談判中,中國一直要求美方放寬對半導體的限製,並希望爭取更穩定的關稅政策,以方便中國企業對美出口。
習近平此前也曾以中國在稀土生產上的主導地位作為談判籌碼。
不過,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產安全項目主任格雷絲琳·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指出,本周公布的新出口規定針對的是海外國防製造商,這使得事態尤為嚴重。
“沒有什麽比針對美國國防產業更能讓美國采取行動的了,”她說,“美國勢必得展開談判,因為我們的選項有限。而在地緣政治緊張與潛在衝突升溫的時代,我們必須強化自己的國防工業基礎。”
盡管特朗普與習近平的會麵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但巴斯卡蘭表示,這並不意味著談判完全無望。她指出,中國的新規定要到12月才會生效,雙方仍有時間與空間進行磋商。
“談判很可能即將展開,”她說,“至於由誰主持、在哪裏舉行,還要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