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馬拉鬆,如何成為中產的“新愛馬仕”

馬拉鬆,如何成為中產的“新愛馬仕”

文章來源: 鳳凰WEEKLY 於 2025-10-12 04:05: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跑步,是全世界最簡單的運動。

不同的距離,對應不同的目的:

跑1公裏,可能是為了備戰初中體考的學生;跑4公裏,可能是被體育委員拉去填校運會的“老實人”。

但要跑42.195公裏,那幾乎隻有一個理由——參加馬拉鬆。

馬拉鬆,是曆史極為悠久的極限運動,也是對體力與意誌的極致挑戰。

到了2025年,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選擇投身其中,試圖在這項極限運動上書寫自己的傳奇。

中國長跑事業成績,不一定有他們的貢獻。

但中國長跑產業業績,一定有他們做靠墊。

1

多少人為馬拉鬆入場券「一擲千金」?

伴隨馬拉鬆熱潮興起,馬拉鬆產業的各個環節也愈發魔幻。

如果前幾年,網友的震撼,還局限在不同城市的馬拉鬆補給流水席。

馬拉鬆,如何成為中產的“新愛馬仕”

〓圖源:小紅書網友@大壯愛跑步

那麽這兩年的馬拉鬆產業,則已經從流水席進化成了Omakase。

和Omakase的共同點,就是你得花錢,而且要預約。

馬拉鬆,一場流動的盛宴,始於報名。

近年來我國馬拉鬆賽事持續增長。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2024年路跑賽事藍皮書》數據,2024年全國共舉辦各類路跑賽事749場,參賽總規模達到704.86萬人次。

如果粗暴做個平均計算,平均每場馬拉鬆得有9400人。

但如果將時間倒推,2019年,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賽事數量是1828場,這個數據在2015年是134場。

短短五年內增長了超過12倍。

參賽總人次也從150萬躍升至712.56萬。

跑步,作為一個自從人類這個物種誕生以來就有的體育項目,其性質在現代社會裏,出現了更多更複雜的變化。

如果讓一個能夠在白天持續不穿衣服赤腳慢跑追趕一頭撚角羚長達8小時的原始人去參與2025年的馬拉鬆,他拿不到任何名次。

因為他學不懂馬拉鬆報名攻略。



上次聽說報名有攻略的,還是在我高考完填誌願的時候。

現在,絕大多數熱門城市馬拉鬆采取先預報名後抽簽方式。

比方說上海馬拉鬆,公布的報名人數是356589人,中簽率是7.2%。

再給外籍職業選手分配4000多的名額,5000多的直通名額之後,還要分配給慈善組織、讚助商一定的名額。

最後據稱就1萬多的名額。有人估算,實際中簽率也就3%。



首先,如果你成績夠優秀,可以免報名直通馬拉鬆。

比如說上海馬拉鬆。

男子全馬成績在3小時20分以內,女子在3小時50分以內,就能以精英標準直通。

畢竟,要是一個馬拉鬆賽事沒點專業跑者,全是跑一會兒吃一會兒的馬拉鬆愛好者,也不太雅觀。

但絕大部分人都不是專業跑者。那有沒有既不用報名搶號,又不用成績證明的方法呢?

有的,孩子,有的。

馬拉鬆衍生出來的第一個特色生意,叫做“買腳”。

在一場大型的馬拉鬆賽事裏麵,表麵上能看到的是擁擠的跑者們。但對於任何一個品牌方來說,他們看到的,是運動裝備,以及跑鞋。

一眼望去,你的logo出現頻率越多,那麽產品曝光度越多,衍生出來的認可度和市占率,長端來看會更高。

這就是公關俗稱的,刷臉。

品牌方會給大眾跑者、精英選手提供名額和裝備,讓他們穿著品牌的產品出鏡,以此提升品牌的曝光度。



你要是覺得,哎呀我就想穿自己的裝備,有沒有別的方式能“繞過”報名參與呢。

有的,慈善捐贈。

為了讓更多“有實力、沒運氣”的愛好者能夠參加比賽,不少主辦方對未中簽的跑者開放公益名額。

這些公益名額的報名費往往是正常報名費的數十倍之多,但依舊供不應求。

而多出的報名費,被賽事舉辦方標注為“捐贈費”。

2024年北京馬拉鬆,開放了200個公益名額,報名費2000元。

2025年的上海全程馬拉鬆賽事,開放“公益名額”1000個,捐贈費5000元每人。



〓2025上海馬拉鬆報名須知。圖源:上海馬拉鬆官網

捐贈費跟報名費有什麽區別呢?可能有人會說,是做慈善了。

但做慈善的錢去哪兒了呢?有些難猜。

比如2024年,廈門馬拉鬆承諾把報名費捐贈給廈門市馬拉鬆公益基金會。

但根據《中國慈善家》調查,該基金會的2024年度工作報告中,2024年度的捐贈收入為零。

除了讚助商名額和慈善名額,還有一些其他獲得名額的方式。

比如說買商品送名額。

買1500塊的能量膠,可以獲得名額。



去鏈家看房,可以抽取北京馬拉鬆名額。



甚至吃老鄉雞,也能抽取2025年的合肥馬拉鬆名額。



馬拉鬆名額,儼然成為一種新型社交硬通貨。

2

馬拉鬆,中產的「新愛馬仕」?

供需的稀缺性帶來貨幣性,貨幣性帶來社交屬性。

如果說馬拉鬆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社交硬通貨,那麽配合的產業鏈,也為參與者提供了擴表的各種條件。

報名隻是第一步,如果想要“高配”跑馬,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

順利報名馬拉鬆後,備齊一套專業的裝備,就成了當務之急。

在跑友圈,跑鞋是最能看出門道的裝備。



〓最常見的11個跑鞋品牌,圖片來源見水印

講究性價比的跑友買國貨。

最為大眾的國貨,因為價格便宜,滲透率高,千篇一律,初次參加馬拉鬆的運動員,也是以穿這些為主。

李寧、安踏、特步都已經有了很先進的超臨界發泡中底材料技術,以及碳纖維板的結構設計,對於馬拉鬆跑者來說已經夠用了。

更專業一些的,亞瑟士的生物力學研究更好,GEL緩震膠很牛;新百倫的中底泡棉技術緩震有著自己的技術壁壘。

而高端線的昂跑和hoka,則在緩衝上有更深的研究。

緩衝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物理學,比方說你赤腳從5米跳下來,你腳會疼,甚至骨折。加個緩衝墊,給腳下粘兩塊海綿,你跳下來會舒服一些。如果你要更舒服,就得粘吸力更好的緩衝墊,或者多墊幾塊。

所以你會發現一個問題:緩衝是要用重量換的。

把中底做厚,就是緩衝,但是你要追求比賽成績,就得輕。所以你看HOKA和昂跑的鞋型是不是有點像氣球。其實就是它的EVA泡棉密度低,但實際上重量反而輕了。

價格就貴在這裏。



如果要更簡單粗暴地劃分。

那高端鞋,就是“醜鞋”。

牌子鞋,就是“好看鞋”。

大眾鞋,就是大眾鞋。



根據《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中國馬拉鬆跑者的絕對核心,是30到39歲這群中年人。

第二大群體,則是40-49歲的人群,跑齡更長。

如果疊加中國的資產分布,也能很明顯發現,中國的大部分資產掌握在這個人群手中。但如果考慮他們的生理因素,也會發現,他們在資產最多的年紀裏,身體指標卻在下滑。

當裝備造到極限之後,成績還上不去怎麽辦?

於是馬拉鬆的極致愛好者們又琢磨出了一種新練法:

請私教。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馬拉鬆教練通常按課時收費,一小時為一個課時,每小時收費在400—800元。要是連續報10節課,能享受3000~5000元的優惠價。

就算是圖便宜,折騰折騰去閑魚搜索。

線上課的價格,一個月也要300塊。



我終於明白為啥跳傘、潛泳、滑雪教員的自拍照總是笑容滿麵了。

鬧麻了,賺這麽多,還那麽樂趣橫生,換我我也笑。

馬拉鬆衍生產業,到這裏還沒有結束。

大部分參賽者,會有一個既定的目標。比如說破三,就是在三小時內完賽。

全馬破三已經是十分優秀的成績了。

半馬破三,也是健康與自律的象征。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少人會請“私兔”。



〓電視劇《愛情而已》

私兔。專業詞匯,叫私人配速員。

就是跑者個人花錢雇用,在馬拉鬆中專門為自己領跑,以幫助自己達成特定成績目標。

根據目標難度、賽事難度不同,私兔的價格從千元到萬元不等。

有網友總結無錫馬拉鬆私兔行情,最便宜的一口價666,保證3小時10分鍾內完賽,最貴的5999,能帶著雇主跑進2小時30分鍾內。

據報道,每年3-4月的馬拉鬆賽事密集期,一個“私兔”的月收入能到4萬元。

當然,沒有一筆錢是容易掙的。

一個私兔,除了以目標時間點均勻配速,帶領雇主完賽之外,還得賽前帶領熱身、賽中幫忙拿水遞補給喊加油、賽後恢複拉伸。

更有經驗的私兔,還要提供心理疏導、定製化拍攝剪輯的服務。



為了保證雇主完賽,有的私兔要拖著雇主走。



有的私兔則被一路吃喝的雇主整到心態崩了。



當然,私兔的第一要義還是帶領雇主完賽。

如果對拍攝有更高的要求,還可以聘請馬拉鬆私人攝影師。



不僅設備專業,抓拍嫻熟,攝影師還會提前教你要如何準備POSE,保證出片。



報名,跑步裝備,私訓員,私兔,甚至私人攝影師。

馬拉鬆產業鏈,徹徹底底帶來了“中年精英消費、青年大眾就業”的優質GDP格局。

體力更好、技術更專業的年輕人,負責技術供給。

想圓夢的中年人,為技術和訓練的需求,支付貨幣。

馬拉鬆擴表完成。

3

熱衷馬拉鬆的中年人,到底在愛什麽?

長跑的本質,是痛苦。

身體缺氧、乳酸堆積、能量消耗,奔跑的過程不斷提醒人們:這是在與身體對抗。

熱愛跑步的人常說“跑完之後很爽”,但那隻是生理性的獎賞,是痛苦暫告段落的幻覺。

真正的長跑者都明白,奔跑的每一分鍾,都在穿越疲憊、焦躁與自我懷疑。

可就是這樣一項痛苦的運動,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心甘情願地投入。報名費、裝備、補給、教練、跑團……他們把整個馬拉鬆的產業鏈條層層包裹在自己身上。

難道隻是為了“出成績”嗎?我不這麽認為。

他們更像是在通過馬拉鬆,證明自己還能堅持。



〓電視劇《歡樂頌》

很多人會把長跑,跟“堅持”聯係在一起。

但從生理角度講,堅持不過是身體的能量循環。

脂肪為有氧代謝提供燃料,半公斤脂肪足以支撐一個全程馬拉鬆。線粒體將脂肪與糖原轉化為ATP,為肌肉提供持續能量;同時,出汗為身體散熱,這些幾乎都是免費的。

可當人到中年,激素水平開始下滑。

睾酮下降,肌肉流失,骨密度降低,精力衰退,情緒波動。身體的恢複變慢,傷口的愈合需要更久,疲倦感揮之不去。“堅持”變成了一種奢侈。



那還能“強行”堅持嗎?

可以。

前額葉皮層掌管著意誌力,它就像一個蓄水池。

中年人在每天的事業、家庭、房貸、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問題中不斷從這個蓄水池中取水。

忍受一次生命的重擔,就取一次水。

一天天過去,水位越來越低。

當他終於想為自己做點什麽時,卻發現剩下的意誌力,已經不夠支撐一次真正的“逃離”。



〓電視劇《凡人歌》

人到中年,一切都身不由己,隻能從自己身上尋找一點“掌控感”。

於是,慢跑成了中年人最現實的選擇。

它不需要太多技術,也能根據體能自由調整強度。相比那些更激烈的運動,慢跑的門檻低、反饋明確——跑得動就是證明。

從每天幾公裏,到十幾公裏,再到報名一場馬拉鬆,過程並不浪漫,隻是可量化的進步。

這種“還能做到”的確定感,對很多中年人而言,比成績更重要。

這也是為什麽人們更願意為馬拉鬆付費的本質原因。

當所有的社交意義與經濟符號都被剝離後,我們看到的,是人類在時間的磨損之下,竭力榨出殘存的意誌,隻為完成一件對人類事業以及地球命運都微乎其微的事情——

跑完一個馬拉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杜魯道赤裸上身"擁吻凱蒂佩芮"!直擊照曝光
川普對中祭100%關稅!加密貨幣市場血洗
她的公義,是她的罪證
“價格屠夫”比亞迪,降價也賣不動了?
哈瑪斯警告:隨時準備好"重新開戰",拒絕離開加薩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北京自認處強勢地位態度強硬
川普繼續追殺政敵 美媒:司法部擬提前起訴博爾頓
中國艦艇被拍到在此集結 疑似進入高度戰備狀態
諾獎得主暴論:AI已經有意識 它自己不知道而已
加州選民將決定美國命運 “2028或無法舉行大選了”
美國ICE突襲升級,華人社群受衝擊
激怒川普課100%關稅?中國真正目的恐打錯算盤
TikTok分拆後新布局?傳「川普19歲帥兒」出任高層
議長約翰遜在直播中遭兩黨選民輪番斥責 臉色蒼白…
川普關稅威脅 消息一出 北京市民怎麽看?
貿易摩擦升級,再看稀土產業邏輯
中國老板趁十一長假跑路 設備搬空 員工上班傻眼
中國稀土管製衝擊!三星台積電或須重建供應鏈
川普發文前 神秘“巨鯨”精準做空幣圈 30分鍾狂賺$2億
錫安教會在全國各地的近 30 名牧者同工相繼被拘留或失聯
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加100%關稅,中方批評"雙重標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馬拉鬆,如何成為中產的“新愛馬仕”

鳳凰WEEKLY 2025-10-12 04:05:36

跑步,是全世界最簡單的運動。

不同的距離,對應不同的目的:

跑1公裏,可能是為了備戰初中體考的學生;跑4公裏,可能是被體育委員拉去填校運會的“老實人”。

但要跑42.195公裏,那幾乎隻有一個理由——參加馬拉鬆。

馬拉鬆,是曆史極為悠久的極限運動,也是對體力與意誌的極致挑戰。

到了2025年,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選擇投身其中,試圖在這項極限運動上書寫自己的傳奇。

中國長跑事業成績,不一定有他們的貢獻。

但中國長跑產業業績,一定有他們做靠墊。

1

多少人為馬拉鬆入場券「一擲千金」?

伴隨馬拉鬆熱潮興起,馬拉鬆產業的各個環節也愈發魔幻。

如果前幾年,網友的震撼,還局限在不同城市的馬拉鬆補給流水席。

馬拉鬆,如何成為中產的“新愛馬仕”

〓圖源:小紅書網友@大壯愛跑步

那麽這兩年的馬拉鬆產業,則已經從流水席進化成了Omakase。

和Omakase的共同點,就是你得花錢,而且要預約。

馬拉鬆,一場流動的盛宴,始於報名。

近年來我國馬拉鬆賽事持續增長。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2024年路跑賽事藍皮書》數據,2024年全國共舉辦各類路跑賽事749場,參賽總規模達到704.86萬人次。

如果粗暴做個平均計算,平均每場馬拉鬆得有9400人。

但如果將時間倒推,2019年,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賽事數量是1828場,這個數據在2015年是134場。

短短五年內增長了超過12倍。

參賽總人次也從150萬躍升至712.56萬。

跑步,作為一個自從人類這個物種誕生以來就有的體育項目,其性質在現代社會裏,出現了更多更複雜的變化。

如果讓一個能夠在白天持續不穿衣服赤腳慢跑追趕一頭撚角羚長達8小時的原始人去參與2025年的馬拉鬆,他拿不到任何名次。

因為他學不懂馬拉鬆報名攻略。



上次聽說報名有攻略的,還是在我高考完填誌願的時候。

現在,絕大多數熱門城市馬拉鬆采取先預報名後抽簽方式。

比方說上海馬拉鬆,公布的報名人數是356589人,中簽率是7.2%。

再給外籍職業選手分配4000多的名額,5000多的直通名額之後,還要分配給慈善組織、讚助商一定的名額。

最後據稱就1萬多的名額。有人估算,實際中簽率也就3%。



首先,如果你成績夠優秀,可以免報名直通馬拉鬆。

比如說上海馬拉鬆。

男子全馬成績在3小時20分以內,女子在3小時50分以內,就能以精英標準直通。

畢竟,要是一個馬拉鬆賽事沒點專業跑者,全是跑一會兒吃一會兒的馬拉鬆愛好者,也不太雅觀。

但絕大部分人都不是專業跑者。那有沒有既不用報名搶號,又不用成績證明的方法呢?

有的,孩子,有的。

馬拉鬆衍生出來的第一個特色生意,叫做“買腳”。

在一場大型的馬拉鬆賽事裏麵,表麵上能看到的是擁擠的跑者們。但對於任何一個品牌方來說,他們看到的,是運動裝備,以及跑鞋。

一眼望去,你的logo出現頻率越多,那麽產品曝光度越多,衍生出來的認可度和市占率,長端來看會更高。

這就是公關俗稱的,刷臉。

品牌方會給大眾跑者、精英選手提供名額和裝備,讓他們穿著品牌的產品出鏡,以此提升品牌的曝光度。



你要是覺得,哎呀我就想穿自己的裝備,有沒有別的方式能“繞過”報名參與呢。

有的,慈善捐贈。

為了讓更多“有實力、沒運氣”的愛好者能夠參加比賽,不少主辦方對未中簽的跑者開放公益名額。

這些公益名額的報名費往往是正常報名費的數十倍之多,但依舊供不應求。

而多出的報名費,被賽事舉辦方標注為“捐贈費”。

2024年北京馬拉鬆,開放了200個公益名額,報名費2000元。

2025年的上海全程馬拉鬆賽事,開放“公益名額”1000個,捐贈費5000元每人。



〓2025上海馬拉鬆報名須知。圖源:上海馬拉鬆官網

捐贈費跟報名費有什麽區別呢?可能有人會說,是做慈善了。

但做慈善的錢去哪兒了呢?有些難猜。

比如2024年,廈門馬拉鬆承諾把報名費捐贈給廈門市馬拉鬆公益基金會。

但根據《中國慈善家》調查,該基金會的2024年度工作報告中,2024年度的捐贈收入為零。

除了讚助商名額和慈善名額,還有一些其他獲得名額的方式。

比如說買商品送名額。

買1500塊的能量膠,可以獲得名額。



去鏈家看房,可以抽取北京馬拉鬆名額。



甚至吃老鄉雞,也能抽取2025年的合肥馬拉鬆名額。



馬拉鬆名額,儼然成為一種新型社交硬通貨。

2

馬拉鬆,中產的「新愛馬仕」?

供需的稀缺性帶來貨幣性,貨幣性帶來社交屬性。

如果說馬拉鬆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社交硬通貨,那麽配合的產業鏈,也為參與者提供了擴表的各種條件。

報名隻是第一步,如果想要“高配”跑馬,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

順利報名馬拉鬆後,備齊一套專業的裝備,就成了當務之急。

在跑友圈,跑鞋是最能看出門道的裝備。



〓最常見的11個跑鞋品牌,圖片來源見水印

講究性價比的跑友買國貨。

最為大眾的國貨,因為價格便宜,滲透率高,千篇一律,初次參加馬拉鬆的運動員,也是以穿這些為主。

李寧、安踏、特步都已經有了很先進的超臨界發泡中底材料技術,以及碳纖維板的結構設計,對於馬拉鬆跑者來說已經夠用了。

更專業一些的,亞瑟士的生物力學研究更好,GEL緩震膠很牛;新百倫的中底泡棉技術緩震有著自己的技術壁壘。

而高端線的昂跑和hoka,則在緩衝上有更深的研究。

緩衝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物理學,比方說你赤腳從5米跳下來,你腳會疼,甚至骨折。加個緩衝墊,給腳下粘兩塊海綿,你跳下來會舒服一些。如果你要更舒服,就得粘吸力更好的緩衝墊,或者多墊幾塊。

所以你會發現一個問題:緩衝是要用重量換的。

把中底做厚,就是緩衝,但是你要追求比賽成績,就得輕。所以你看HOKA和昂跑的鞋型是不是有點像氣球。其實就是它的EVA泡棉密度低,但實際上重量反而輕了。

價格就貴在這裏。



如果要更簡單粗暴地劃分。

那高端鞋,就是“醜鞋”。

牌子鞋,就是“好看鞋”。

大眾鞋,就是大眾鞋。



根據《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中國馬拉鬆跑者的絕對核心,是30到39歲這群中年人。

第二大群體,則是40-49歲的人群,跑齡更長。

如果疊加中國的資產分布,也能很明顯發現,中國的大部分資產掌握在這個人群手中。但如果考慮他們的生理因素,也會發現,他們在資產最多的年紀裏,身體指標卻在下滑。

當裝備造到極限之後,成績還上不去怎麽辦?

於是馬拉鬆的極致愛好者們又琢磨出了一種新練法:

請私教。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馬拉鬆教練通常按課時收費,一小時為一個課時,每小時收費在400—800元。要是連續報10節課,能享受3000~5000元的優惠價。

就算是圖便宜,折騰折騰去閑魚搜索。

線上課的價格,一個月也要300塊。



我終於明白為啥跳傘、潛泳、滑雪教員的自拍照總是笑容滿麵了。

鬧麻了,賺這麽多,還那麽樂趣橫生,換我我也笑。

馬拉鬆衍生產業,到這裏還沒有結束。

大部分參賽者,會有一個既定的目標。比如說破三,就是在三小時內完賽。

全馬破三已經是十分優秀的成績了。

半馬破三,也是健康與自律的象征。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少人會請“私兔”。



〓電視劇《愛情而已》

私兔。專業詞匯,叫私人配速員。

就是跑者個人花錢雇用,在馬拉鬆中專門為自己領跑,以幫助自己達成特定成績目標。

根據目標難度、賽事難度不同,私兔的價格從千元到萬元不等。

有網友總結無錫馬拉鬆私兔行情,最便宜的一口價666,保證3小時10分鍾內完賽,最貴的5999,能帶著雇主跑進2小時30分鍾內。

據報道,每年3-4月的馬拉鬆賽事密集期,一個“私兔”的月收入能到4萬元。

當然,沒有一筆錢是容易掙的。

一個私兔,除了以目標時間點均勻配速,帶領雇主完賽之外,還得賽前帶領熱身、賽中幫忙拿水遞補給喊加油、賽後恢複拉伸。

更有經驗的私兔,還要提供心理疏導、定製化拍攝剪輯的服務。



為了保證雇主完賽,有的私兔要拖著雇主走。



有的私兔則被一路吃喝的雇主整到心態崩了。



當然,私兔的第一要義還是帶領雇主完賽。

如果對拍攝有更高的要求,還可以聘請馬拉鬆私人攝影師。



不僅設備專業,抓拍嫻熟,攝影師還會提前教你要如何準備POSE,保證出片。



報名,跑步裝備,私訓員,私兔,甚至私人攝影師。

馬拉鬆產業鏈,徹徹底底帶來了“中年精英消費、青年大眾就業”的優質GDP格局。

體力更好、技術更專業的年輕人,負責技術供給。

想圓夢的中年人,為技術和訓練的需求,支付貨幣。

馬拉鬆擴表完成。

3

熱衷馬拉鬆的中年人,到底在愛什麽?

長跑的本質,是痛苦。

身體缺氧、乳酸堆積、能量消耗,奔跑的過程不斷提醒人們:這是在與身體對抗。

熱愛跑步的人常說“跑完之後很爽”,但那隻是生理性的獎賞,是痛苦暫告段落的幻覺。

真正的長跑者都明白,奔跑的每一分鍾,都在穿越疲憊、焦躁與自我懷疑。

可就是這樣一項痛苦的運動,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心甘情願地投入。報名費、裝備、補給、教練、跑團……他們把整個馬拉鬆的產業鏈條層層包裹在自己身上。

難道隻是為了“出成績”嗎?我不這麽認為。

他們更像是在通過馬拉鬆,證明自己還能堅持。



〓電視劇《歡樂頌》

很多人會把長跑,跟“堅持”聯係在一起。

但從生理角度講,堅持不過是身體的能量循環。

脂肪為有氧代謝提供燃料,半公斤脂肪足以支撐一個全程馬拉鬆。線粒體將脂肪與糖原轉化為ATP,為肌肉提供持續能量;同時,出汗為身體散熱,這些幾乎都是免費的。

可當人到中年,激素水平開始下滑。

睾酮下降,肌肉流失,骨密度降低,精力衰退,情緒波動。身體的恢複變慢,傷口的愈合需要更久,疲倦感揮之不去。“堅持”變成了一種奢侈。



那還能“強行”堅持嗎?

可以。

前額葉皮層掌管著意誌力,它就像一個蓄水池。

中年人在每天的事業、家庭、房貸、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問題中不斷從這個蓄水池中取水。

忍受一次生命的重擔,就取一次水。

一天天過去,水位越來越低。

當他終於想為自己做點什麽時,卻發現剩下的意誌力,已經不夠支撐一次真正的“逃離”。



〓電視劇《凡人歌》

人到中年,一切都身不由己,隻能從自己身上尋找一點“掌控感”。

於是,慢跑成了中年人最現實的選擇。

它不需要太多技術,也能根據體能自由調整強度。相比那些更激烈的運動,慢跑的門檻低、反饋明確——跑得動就是證明。

從每天幾公裏,到十幾公裏,再到報名一場馬拉鬆,過程並不浪漫,隻是可量化的進步。

這種“還能做到”的確定感,對很多中年人而言,比成績更重要。

這也是為什麽人們更願意為馬拉鬆付費的本質原因。

當所有的社交意義與經濟符號都被剝離後,我們看到的,是人類在時間的磨損之下,竭力榨出殘存的意誌,隻為完成一件對人類事業以及地球命運都微乎其微的事情——

跑完一個馬拉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