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被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男子原定本周在倫敦受審,但檢方於上月出人意料地撤銷了此案。
以下是我們了解的案件撤銷原委,以及由此引發的棘手問題:英國究竟是將中國視為對手,還是可與之開展業務往來的友好國家?
案件詳情如何?
2024年4月,時任保守黨資深議員艾麗西亞·卡恩斯議會研究員的克裏斯托弗·卡什和教師克裏斯托弗·貝裏二人被控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收集並向中國提供“損害英國安全和利益”的情報。兩人均否認指控。
本案援引的是1911年的《官方保密法》,該法將搜集“對敵有用”情報的行為定為刑事犯罪。
案件為何撤銷?
大約在這兩名男子遭指控的同時,另一起涉及保加利亞間諜團夥被控為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的案件引發了法律爭議。爭議焦點是《官方保密法》中的“敵人”一詞。保加利亞被告的辯護律師認為,該詞應僅適於同英國處於戰爭狀態或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家。
上訴法院後來裁定,敵國可以是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當前威脅”的國家,如俄羅斯,並補充道,“友好國家不在此定義範圍內。”
這個更新後的法律標準給中國間諜案的檢方帶來了一個問題。他們必須證明在這兩名男子被控從事間諜活動時,中國被視為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但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當時由保守黨領導的政府並未將中國歸為敵人。政府在2021年稱中國為“係統性競爭對手”,在2023年稱其為“劃時代的係統性挑戰”。
英國皇家檢察署檢察總長史蒂芬·帕金森周二在給議員的信中解釋說,檢方花了“數月”時間,試圖獲得政府聲明,以滿足更新後的法律標準。雖然提供了證人陳述,但“這些陳述均未表明,在犯罪發生時,中國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到2025年8月下旬,我們意識到無法獲得這一證據”,帕金森寫道。“當這一點明朗化之後,案件無法繼續推進。”
案件撤銷誰之過?
議員卡恩斯指控首相斯塔默的政府故意破壞起訴,以此“安撫北京”。卡什曾任卡恩斯的研究員。
曾任英國首席檢察官的斯塔默表示,政府對案件撤銷感到“失望”,但周二晚間,他告訴記者,原因是程序性的。“你不能在事發兩年後依據當時不存在的定性對某人提起訴訟,”
他說。
如果政府提供聲明認定中國在當時並非友好國家,辯方可能會在法庭上對此提出質疑。
這並沒有讓政治批評者滿意,他們認為政府本可以提供某種證人陳述,來幫助檢方推進訴訟,並聲稱政府之所以未能這樣做,是一種保護與北京貿易關係的權宜之舉。
這對未來的間諜審判意味著什麽?
導致此案撤銷的問題不太可能再次出現,因為《官方保密法》已被新的《國家安全法》取代。
《國家安全法》於2023年生效,適用於任何代表“外國勢力”,而非僅限代表“敵人”進行的行為。
英國政府應對國家威脅顧問喬納森·霍爾表示,根據新法律,可以“在英國沒有處於戰爭狀態或麵臨戰爭風險的情況下,甚至無需證明外國勢力是持續威脅”的情況下提起間諜起訴。
這一事件為何具有更廣泛的意義?
2015年,保守黨領導的政府承諾中英關係將迎來“黃金十年”——如今,沒有任何英國主流政治人物會使用這樣的措辭。但此案集中體現了唐寧街應對這個崛起中的世界超級大國時麵臨的核心困境:英國能否在維護經濟利益的同時保障國家安全。
“我們將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在需要競爭的地方競爭,在必須挑戰的地方挑戰,”最終贏得大選的工黨在2024年大選前的政策議程中寫道。
隨後,政府試圖改善近年來不斷惡化的雙邊關係——關係的惡化部分源於中國在香港的鎮壓以及有關中國實施網絡攻擊的指控。去年11月,斯塔默成為六年多來首位與習近平主席會麵的英國首相。
但安全部門的擔憂在加劇,在最近的公開威脅評估中,英國國內情報機構軍情五處負責人肯·麥卡勒姆在“國家威脅”章節明確提及中國。